用“听”点亮阅读之光
2020-12-07施晶
◎施晶
“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水平”,以后考题题面的阅读量可能翻倍甚至更多,这意味着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的孩子以后参加考试大概率会连试卷都做不完。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向犹如一记警钟,显然它指向的是阅读二字。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就当下的阅读氛围和环境来看,它又是不得不说的话题。
教育是一场修行,倘若没有方向只顾眼前的苟且,那势必不会迎来最终的胜利。当我们的视线落在远方,瞭望灯塔,燃起心中的阅读之灯时,定会发现柳暗花明。无论从学生个体修养提升的角度还是今后参加高考的应试角度,阅读都成为每个人不得不做的事。全民阅读和终身阅读的号角早已吹响,让阅读成为常态的号召已然掷地有声,呼吁畅游书海行走文间的声音更是振聋发聩。阅读之于育人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然而知道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对于个体而言,什么时候开始阅读呢?诚然是越早越好。学前的六七年时间其实是孩子大量积累语言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倘若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具备了听读习惯或者接触了大量优秀绘本,那么孩子在后期的学习中将不会很吃力。非常遗憾,很多家长都错过了。就本班情况而言,大部分孩子在入学前的识字量和阅读量非常之少,有的几乎完全没有。个别孩子对文字和语言的钝感着实令人担忧。
一、让乐趣先行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一直是一大难题。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很多阅读的技巧,但是却不能保证他喜欢阅读。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阅读的自然反应就是回避。没有孩子天生就喜欢阅读,也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人与书之间也并不存在先天的吸引力。开始时,需要有媒介——诸如父母、老师、亲戚将其引入书的世界。在所有因素中,最容易影响学生的是老师和家长所持的态度。
事实上,我们能给孩子最有价值且不昂贵的礼物就是“语言”,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相处,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读书。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程度,此前,听力要强于阅读能力。这就为孩子的阅读开辟了新的路径。并非一定要用眼看或用嘴读才行。如果为一个一年级孩子读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然后根据故事提几个小问题,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答出来的,可是如果将这个故事印在试卷上作为阅读理解去考察,绝对会难倒很多学生。一是因为一些学生的识字量匮乏,远不足以支撑他进行完整地阅读;二是因为语感较弱,导致他无法连字成词,连词成句。
在孩子小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塑造的,只要我们有心给他提供好的养分。为孩子读书正是要让孩子沉浸在一种丰富的、具有条理和趣味的语言环境中。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为孩子在朗读方面多下功夫,让孩子们长久地受到优秀作品的滋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孩子们自然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让观念转型
当然,为孩子读书这件事如果只是老师在做,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如果家长能够从现在开始,每天都为孩子读书那有多好啊!可是,很少有家长会有这样的觉悟,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们去宣传,告诉他们为孩子读书的益处。当一件事有明显益处的时候,那么人们去做这件事的内驱力就会大大增强。饶是现在,仍有一些家长轻视阅读类的作业,认为只有要写的才算作业,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写得越多越好。这种陈旧的观念如果不破除,那再多的游说都单薄无益。
家长们可能会有诸多困惑和借口,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科技的发展几乎全方位地转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益智且有趣的学习软件层出不穷。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利用,让它们为我们服务。最重要的是让家长明白,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这条路上,需要他们与孩子并肩而行。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只是有的父母知道给孩子什么才是对孩子好,有的父母不知道。这就好比,孩子父母为了讨孩子欢心而买给他垃圾食品或任由孩子沉溺在垃圾电子游戏中,却没有考虑这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非常糟糕的影响。
三、用实践唤醒
如今,班里的家长越发重视孩子的阅读。很多家长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挑选优秀的故事书,在工作日晚上或者周末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家长在班级群表示,读书给孩子听,自己也非常享受,平时忙于工作,疏于阅读,原来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有优秀家长起了带头作用以后,很多家长也被带动,跟着一起做这件事。在这样的亲子互动式的读书听书的交流互动中,亲子关系越发亲密,情感的光辉在其间流转。也有家长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孩子本来不爱说话,但是渐渐开始好问,表达慢慢变得比以往流畅,甚至会用上一些高级词汇。在家长的坚持下,孩子慢慢有了变化,这样实实在在的正向反馈给了家长更多的动力,也激励着他们更加坚定地走在阅读的路上。当下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方式让很多大人都懒于去阅读了,这种方式悄然营造了家庭中的书香氛围,还给家庭一段怡然自得的阅读时光,响应着全民阅读的号召,一举多得。
孩子在听读的过程中是自然的放松的无压力的,这样的方式他们自然喜欢。同时,边听的同时他们还会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与他人共同探讨。在聆听的过程中,他们对故事对书本对文字渐渐有了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们开始愿意尝试自行阅读,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在校期间,他们会自主利用阅读时间读书,有的自己读,有的和同桌合作读。和书交朋友的过程里,他们感受到了快乐,学会了分享,于是阅读就成了自然的事。
慢慢地,随着孩子们识字量的增加,能够自主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能力强的孩子初步具备了讲故事的能力,有的孩子主动要求要读故事给大家听。生生互动一向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为了拓宽孩子们的阅读面,我在班级里建立了图书角,并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当一本本书走进孩子视线中,我知道阅读这颗种子在他们心里开始发芽了,我期待着孩子们在阅读中享受更多的欢乐,求知欲得到更多满足,借助阅读的力量向内生长,向下扎根,这就是阅读最大的意义。
听说读写,听字当前。任何学段都会强调听的能力,善听者亦是善思者。我们当和家长一起用声音将优秀的语言文化传递给孩子,建立起孩子和书的紧密联结,让听书成为日常,成为习惯,成为不得不做的事。转变观念,思想重视后,我们势必会挤出时间,找到方法,或亲力亲为或利用恰当的媒介来促成孩子阅读兴趣的产生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实践中收获,亦在实践中反思。实现自主阅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但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没有人可以否认阅读的重要性。但阅读并未大范围在家庭中被重视,当我们面对这些客观原因时,感觉只有从夹缝中求生存。不过,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往往正是夹缝,给了我们存在和生长的空间,长出绿的芽,开出美的花。无论如何,从孩子抓起,就是抓住了希望,作为教师,应当肩负推广阅读的使命,努力让阅读扎根在每位孩子的心中。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吗?那让我们大声为他们读书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阅读之光,可以照亮人生。这束光,需要我们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