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卡门》中的角色分析
——永恒的卡门,超现实的传奇人物
2020-12-07唐一玮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唐一玮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是让法国歌剧突破意大利影响圈的重要人物,是继古诺之后所作贡献最大的法国作曲家。他出生在巴黎,九岁起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他的后半生都是在塞纳河畔的小镇度过的,在那里他完成了他毕生的写作事业。因此在他的戏剧配乐和歌剧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社会小人物,也让当时的法国歌剧艺术摆脱了浮华浅薄的印象。他将恢宏的民族特色,大气磅礴富有表现力的交响乐以及法国固有的喜歌剧艺术手法表现的浑然一体,取得了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歌剧《卡门》中的女主人公名叫卡门,是个容貌迷人而性格泼辣的吉卜赛姑娘,她是一名卷烟厂女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军人唐·何塞相遇,后来卡门和同厂的女工打架见了血,原本被派去逮捕卡门的唐·何塞在卡门的引诱下被她的美貌和气质所吸引,不但放走了卡门,还与她坠入爱河。唐·何塞因私放卡门失去了军职,为她抛弃了从前的情人米卡爱拉,为她殴打了自己的上司,为她加入走私犯的行列。但好景不长,卡门又爱上了意气风发的斗牛士,唐·何塞哀求卡门回心转意无果,最终在斗牛取得胜利时,在人们欢呼雀跃时,他刺死了卡门。
一、亦正亦邪的“叛逆者”
主人公卡门是个很有性格的女人,伴随着她的出场,一个轻佻狂放、带着点邪恶的吉卜赛女郎跃然台上。她本是一家卷烟厂的女工,因为受到另一名女工的侮辱,她拔刀在那名女工脸上划了一个十字。从她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彪悍的、与社会道德背道而驰的“叛逆者”。卡门的叛逆不仅表现在她泼辣的性格上,也表现在她加入走私犯行列。她用自己的女性魅力,骗取军官的信任,她不择手段牟取利益,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她蔑视所有外界想要强加给她的束缚并奋起反抗。
即使是这样凶悍的她,也有善良正直的一面。她愿意冒险帮助自己穷困的朋友,为他们两肋插刀,她也曾劝唐·何塞忘掉她,和旧日的女朋友回到家乡。这也说明卡门对待感情是真挚的,她有颗火热而善良的心。她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爱或不爱都能够勇敢表达。她是个性格丰满的人,可这样的她却是与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和道德规范格格不入的“恶人”,她注定无法融于那个时代。
二、自由高于一切的爱情观
对于爱情,卡门有其独特观念。她认为爱情该是至善至美的感情,是不被金钱和外界所干扰和污染的。他对唐·何塞的爱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而是以自由为宗旨的诚挚之爱。但当唐·何塞开始约束干涉她的行为时,她果断警告唐·何塞:“我不愿意被别人纠缠,尤其不愿别人控制我,我要的是自由,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卡门所需要的爱情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占有,而是两相情愿,这种爱情是平等的,是独立的,是各自享有充分的自由。
卡门追求爱情,但更崇尚自由,当两者站在了对立面,卡门便毫不动摇地放弃爱情甚至自己年轻的生命——她不能没有自由。当唐·何塞证实了卡门爱上斗牛士时,嫉妒蒙蔽了他的双眼,他不允许卡门再和斗牛士来往,但卡门强硬的回答“没有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她这种泼辣又强硬的行为,不仅是对唐·何塞的反抗,也是对资产阶级伪“文明”的挑战。她要进行个性解放,谁也不能逼她放弃自由。面对如此坚定的卡门,唐·何塞软硬兼施,甚至拔刀威胁,要卡门屈从,可是卡门毫不妥协,斩钉截铁,连说三个“不!”。她向全世界宣布:卡门永远是自由的!
这部歌剧真正做到了音乐与剧情的完美融合,首先第一幕的《卡门》序曲可以说是所有音乐作品中最家喻户晓的,也是全世界最精彩的歌剧前奏曲之一。它由对比强烈的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热情欢快,是由两个主题构成的减缩再现复三部结构。第二部分是通常所说的“命运”主题。从回旋曲式的序曲开始,整部歌剧就建立在了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扣人心弦的音乐来表现主要故事内容。序曲中集中了《卡门》中最核心的一些旋律,如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并且运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将整部歌剧首尾呼应起来,暗示了斗牛士会与卡门产生情感上的纠葛。
在这样的艺术创作下,卡门这个追求自由爱情的形象诞生了,比才对这一女性角色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她立于比才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超凡的审美能力之上,她只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她也有跟随自己信念的权利,她一生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她可以和人相爱,却不屈从于任何一名男子。卡门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欲,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可以说作者比才是欲借卡门来讨论女性对于自我情欲的处理以及自我与道德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