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问才能提高课堂评价效果的探究
2020-12-07李海泓
李海泓
(新密市职教中心,河南 郑州 452370)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弄清楚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该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以及“我怎样判断学生是不是已经到了那里?”。而最后一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帮助老师和学生认清课堂的学习效果,也能进一步指导师生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曾经有学生问笔者:“为什么上课认真听完,感觉自己听懂了,做题却做不好呢?”。其实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听懂了和学会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学生不能加以区分,认为能听明白就是学会学透彻了,便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这时,就需要老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帮助学生检查学习效果,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进而达到学习目标。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有效手段。现就如何应用提问以提高课堂评价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传统提问方式及其不足
(一)边讲边提问
直接面对全体学生提问,学生自觉回答。这种提问方式的优点是便捷灵活,很多老师在讲课时都会采用这种提问方式。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时候,回答问题的永远是那么几个程度略好的学生,很多学生因为慢半拍没有想到答案,看到其他学生已经回答过问题,便放弃继续思考,久而久之再遇到类似的提问便逃避思考,索性等待听其他同学回答。而老师听到有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以为其他学生也都差不多会了,为了赶进度,就开始了新的教学内容。直到改作业时,才发现学生的解答存在诸多问题。
(二)挑学生回答
这种提问方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多个学生有回答意向,老师从中选一个人;还有一种是学生不主动回答,老师被迫采用点将的方法挑人回答。前一种情况存在和直接提问相似的问题,而且参与度更低,如果老师为了激发其他学生思考,而选择挑那些不怎么主动的学生,又会容易对积极回答的学生产生一定打击。后一种情况是大部分老师不愿意遇到的,一般来说每个班都应该有一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而出现这种冷场状况,可能是同学们都不会,也可能是平时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或者是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另外怎么挑学生回答问题本身也是门学问,是先提问再挑学生回答还是先挑学生在提问呢?不同的情况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很多学生会聪明的发现,老师挑人提问的规律。简单基础的问题,挑学习程度一般的,复杂困难的问题挑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们甚至能根据提问的问题推测老师会挑谁回答,这就造成了学生自觉的分类,不利于中等成绩学生的进步。
(三)以演板代替提问
这种方式可以选一人或多人,还可以更直观清晰的呈现回答。这种方法好是好,也有很大局限性,它同样也不能避免参与人数少、效率低的问题。
(四)其他一些低效的提问方式
比如有不少老师在提问时,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呀”等,明明答案就在问题中,其实这顶多算是自问自答。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空间,老师讲的快,但学生学不好。
二、更有效的提问手段
经过多年的实践及理论学习,笔者发现增加提问效率的两个有效手段,即“分组”和“信息化”。使用这两个手段,近两年笔者自己的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逐渐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参与度,也有利于使用提问进行课堂评价更有效的实施。既能解决传统提问方式参与度不高,效率低的问题,又能方便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态度、成绩的差异,性格差异等,将学生比例分组,同时在组与组之间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接到问题后,合作讨论实践,达到人人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目的,师生共评,形成组内合作组建竞争的局面,老师既可以在学生小组合作时观察学生表现,适当的进行指导,还能根据结果进行客观的鼓励性评价。
(二)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有很多信息化课堂工具,被开发出来,如:与课堂、微助教、课堂派、UMU、班级优化大师等。这些工具能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使提问的参与度增加,提高课堂评价的效率,创造出一个公平有效的课堂环境,比如与课堂和微助教,都是基于微信的课堂互动平台,而手机和微信是非常普遍的工具,再加上校园网络的覆盖,使得这两个平台的应用非常便捷,另一方面它们的功能也非常强大,支持签到管理,还能实现选择、是非简答、填空测试等课堂互动,成为更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并实现实时评价,打造客观全面的课堂评价方案,另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建立微信群,以小组的形式将答案写出来并拍照上传,老师投屏展示与评价,既免去了免去了挑学生的麻烦,使参与度更高,还省去了擦黑板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总之,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评价这一环节无疑是重中之重,而课堂提问“学无定规、教无定法”,面对教育的改革和社会要求的提高,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探究,开辟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