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空观念四维度教学目标之探析
2020-12-07徐妍颜晶晶
徐妍 颜晶晶
(铜川市第一中学,陕西 铜川 727007)
一、用时空框架表,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现象是在特定时空框架下发生的,历史时间和空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时间轴往往侧重时间,无法兼顾空间,时空框架表就是把时间、空间并列合成在一起,提升时空观念,构建知识体系。时空框架表的关键在于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并重,体现时间和空间同为历史事物存在方式的重要理念。这种时空“合成”的特点,既培养了时间观念,又培养了空间观念,既提升时序思维能力,又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二、创设历史情境,神入特定历史时空
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例如,在开展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时,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呈现相关的历史故事,创设“天京城破之前”这一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洪秀全,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会怎么做?”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探究历史人物的心境,让其在分析、探讨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历史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
三、搭配历史年表,明确学生时间观念
历史年表通常是将一切有关历史的资料按时间或年份先后排列,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搭配历史年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时间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形成。学生通过阅读以时间为经、史实为纬的大事年表,可以快速梳理历史线索、深入探索历史规律。例如,在开展高中历史“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历史大事年表,使历史事件和时间一一对应、一目了然,进而可以清晰地看到孙中山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所做出的历史重大贡献。
四、讲清来龙去脉,构建学生时空关联
高中历史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应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起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教师必须讲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构建时空关联,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例如,在开展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学时,部分学生对宋明理学的兴起及其分化原因产生疑惑。对此,教师在介绍原因和背景时,除了介绍自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冲击之外,还应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三个角度进行综合论述,进而将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放到特定时空中去思考,帮助学生构建时空关联,最终促进其时空观念素养的形成。
五、利用历史地图,升华主题
历史地图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能向我们展现人们过去活动的时空情况及其特征,是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绝佳材料。
在复习“春秋战国时期”时,向学生展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教师提问:“比较两幅图,提取两项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通过比较这两幅图的变迁信息,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明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的显著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六、利用音像、视频,再现历史时空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历史题材的音像视频形象、生动,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带领学生“神入”历史,再现历史时空。
在讲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教师利用《大国崛起》第三集——走向现代视频(动态展示世界地图,突出英国地理位置),视频中说道:“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重庆),现在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小岛影响了世界呢?”通过这段视频,既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总之,历史学科是建构在时间基础上的学科,时序观念是进行历史的思维活动和发展历史意识的基础,只有将史事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与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衔接,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和发展时空观念。时空观念的培养,必须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取、指导训练的强化等方面一一落实,从而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插上强劲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