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2020-12-07王悦
◎王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发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与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实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渗透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实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随着人们年龄、阅历的增长,人的思想与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人们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等都会受其影响,有的人会走向光明大道,而有的人可能就会误入歧途。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树立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并具备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从而避免学生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
(二)有助于迎合新课改的发展需求
小学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容易产生好奇心,也容易被有心人借此而诱惑。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种不良言论与不法广告充斥于网络,小学生在缺乏判断力的情况下,容易被这些垃圾信息所诱导,一旦走上不法的道路,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不仅是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是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教育是培育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能够使学生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并提升自我认同感与成就感。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核心素养教育虽在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核心素养教育贯彻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始终,从而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教育重点,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并从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逆反心理极强,既不甘于服从父母,又不得不接受来自父母的庇护。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下,学生很容易产生矛盾的心理情感,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利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关于《亲情之爱》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去回忆一些与父母之间相处得开心的事或值得怀念的事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们可以就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主题进行讨论,进而共同探讨应如何正确应对与父母的冲突并加强沟通的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三)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的比重
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与品质,并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形成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并通过核心素养教育的合理运用,从而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强教学实践的比重,鼓励学生们在实践活动加深对道德行为的理解,进而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的比重等。文中所提的几点渗透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