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2020-12-07谢梦萝
谢梦萝
(贵州省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仁怀 564500)
引言:中职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地认识到《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以求快速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但是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繁杂、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及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等问题,因此,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教学,以此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问题
教材的问题是限制中职院校提高学生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学习成绩的因素之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根据教材中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不能提高自身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部分教材在编著中会考虑到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并且学生在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前为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教学教材中的案例较少,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根据相关事件对理论理解理论知识,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另外,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内容较为繁杂,其中不仅包括心理学的内容还包括较多的幼儿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会因相关知识较为复杂而无法对其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
(二)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将主要的学习经历集中在舞蹈、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中,忽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教师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成绩。学生较为倾向于具有实践意义的学科,然而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的理论行较强,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学生的抵触心理会随之升高,降低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学习成绩。
(三)教师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限制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相关知识。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根据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导致课堂教学的氛围较差,学生在枯燥的氛围中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进行教学中未能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讲授理论知识,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新思路
(一)调整教材的内容
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会具有一段时间的间隔,并且在学制末学生还会参加实习,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时间有限,因此,教材的内容应对应学生的学习时间,确保学生可以在学年制内完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倾向于趣味性较高的科目,而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理论知识较多,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编撰人员应在教材中加入较多的案例,加强教材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教材中应加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进行快速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加强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用包含未来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医自身学习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1]。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积极地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创新,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后,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安排学生参与幼儿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可以灵活的使用相关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全面的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并在教学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连接性,并且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逐渐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确保学生可以根据幼儿心理的具体情况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加强对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提高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另外,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快速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2]。
结论:《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社会的需求调整教材的内容,确保学生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可以较好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