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质疑问题诱发创造火花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
2020-12-07李莉
◎李莉
学无定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学习有疑惑,有质疑,才能针对疑惑展开思考,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质疑、提出质疑、敢于质疑,这样的学习,是全面、深入而具体的学习,学习过程脚踏实地,学习结果牢固异常。因为对学习产生怀疑,多方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创造能力也得以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形成。学生们的学习,最坏的并不是学生们学不懂知识,掌握不了知识,而是对学习似是而非,对要点不懂装懂,这样不但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模棱两可”,更使得学生们养成了虚与委蛇,弄虚作假的坏习惯,由是自欺欺人而不知,这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一、构建民主课堂
构建民主课堂,营造开放、平等的语文课堂,以拉近师生关系,驱动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积极质疑。
(一)鼓励大胆质疑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小学生,虽然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但是学生们对教师与生俱来的依赖感,使得学生们对教师怀有一份“敬意”。尊师重道,听从教师的安排,服从教师的指导,是学生们应尽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无可厚非。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学生们过于服从教师,过于敬畏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处于被动地位,以被动姿态开展语文学习。如此一来,教师教授什么知识,学生们完全加以接受,既不会加以选择,也不会加以判断,更不会产生质疑。显然,为培养学生们的独立品质和自主学习意识,应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课堂,鼓励学生们大胆质疑,大胆提问。
(二)引导学生多问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师问生答是主要的互动模式。教师围绕教学主题提出问题,学生们结合已学知识,回顾现实生活,或者依托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回答。教师在根据学生们的回答,给予学生评价。师问生答的课堂互动没有不妥,但出于学生们创造能力培养的角度,师问生答不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的语文学习依然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学习不会主动出击,不知道主动寻找问题,语文学习的视角将极大被限制,而这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一是尽可能多让学生们提问,二是对问题加以延伸,以问题方式继续导引出新问题,引导学生们多提问。
(三)允许学生错问
手掌伸出,十指不齐。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班集体内部,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尽相同,语文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语文学习能力更是大相径庭。有的学生因为语文基础较差,再加上性格内向,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十分安静。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学生人数不算少,而学生们在课堂上因为担心提问不恰当,引起同伴嘲笑,或者担心被教师轻视,从而使得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三缄其口,惜字如金,有教无类。作为语文教师,在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肩负起育人的伟大使命。构建民主课堂,允许学生们错问,并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自信,让学生们在质疑中没有后顾之忧。
二、注重方法传授
授人以渔。重视质疑,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应结合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传授学生们质疑问难的方法与技巧。
(一)问在问题处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特别是低年段的小学生群体,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找不到、吃不准质疑问题的关键节点,把握不到切入点,因而学生们也就在课堂上变得“无话可说”。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中,众多课文文本都是直奔主题,稍微思考一下问题,就可以为学习中的质疑打开突破口。比如说,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小蝌蚪怎么找妈妈?” “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小蝌蚪找妈妈经历了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蝌蚪找妈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等等。每一篇课文,在问题处都可以发生质疑,这对于引导学生们深入阅读,深入文本,利莫大焉。
(二)问在模糊处
在教学中,还应传授学生们学会在模糊处提出质疑。所谓模糊,即是给人以可有可无、可前可后、可对可错的复杂感觉,如果不能就模糊处提出质疑,语文学习也将变得模糊起来,进而非常影响到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此外,学生们质疑问题,可从教学中的矛盾处着手。从文本中的矛盾处质疑,可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客观的学习品质。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者物。鼓励学生们学会寻找学习中的矛盾,学会分析其中的矛盾,才能因为矛盾而释疑矛盾,求得合理的解释。
比如说,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故事内容简单,道理也十分质朴,告诉学生们不应只看到局部,而应该注重整体,不要忽略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否则得不偿失。然而,有学生们在学习中,就文本提出了质疑:“种葫芦的人,能将葫芦种得很好,‘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那么,他本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种植能力,他怎么会完全忽视虫子的存在呢?”学生质疑的矛盾之处,与文本想表达的道理并无冲突之处。一个正常的人自然不会做出“只看葫芦,不管蛀虫”的愚蠢行为,因而我们可以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表扬了学生的聪明,同时告诉学生们,课文所映射的道理需要我们牢记于心。
三、拓展质疑渠道
以质疑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在传授学生们质疑方法与技巧之余,应为学生们拓展质疑的渠道,将质疑的内容具体化、实践化,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体验。
(一)在质疑中互动
语文教学活动中,当学生们就学习主题产生怀疑,提出疑惑后,我们教师应及时地“沉默”与“后退”。将课堂还给学生群体,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相互讨论,相互辩论,相互证明,进而在多层次、多方位的互动中,让学生们之间因思维碰撞发出智慧的火花。一次深入的互动,一次有效的讨论,所带给学生们的收获,远远大于被动式的记忆和模仿。有些质疑的内容,还可以结合游戏展开,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二)在质疑中实践
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质疑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可变理论为实际,通过实践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因此,我们教师可就学生们提出的质疑,组织学生们集思广益,设计出安全、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方案。根据方案,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内外实践,以帮助学生们学有所得,做到知行合一。
四、结语
语文是百科之母,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践行育人先育己的原则。加强学习,广泛涉猎,提高专业技能。重视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多与学生互动交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