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2020-12-07张学良李好根

时代人物 2020年36期
关键词:意志国民思想

张学良 李好根

(韩国国立群山大学 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 54150)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基于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的思想源泉而发展壮大的,是毛泽东在体育领域关于社会与人的哲学思考,业已成为中共领导人指导中国人民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对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体系建设与完善有着突出贡献。我们不能仅从个人的角度解析毛泽东体育思想,更应以哲学视角进行思辨,毛泽东体育思想具有以身体为基础、以人民为核心,与德、智、美融合的哲学思想,亦具有传统中国体育文化的哲学特征。基于此,毛泽东体育思想才有与时俱进的张力,对其进行哲学解读,有利于促进当代体育思想的创新发展。

“一元论”与“全人”的体育思想

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论文寻找体育救国之道,文中曰:“东西著称之体育家,若美之罗斯福、德之孙棠、日本之嘉纳,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强之效……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此盖非天命而全乎人力也。”强调了体育在促进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59年,毛泽东指出:“教育应当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意志坚定、有文化的劳动者。” 延续了青年时期的“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的体育思想。此后,德、智、体的“全人”思想成为中国教育的大政方针,特别对青少年教育给予了特别关注。在强调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毛泽东指出“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 。同时,在学校教育的目标上,毛泽东用辩证观分析了“德、智、体”三要素论的互补增益关系,他多次强调:青少年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体育是保障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智力提升的根本,只有以健康体力为基础,才能实现“德、智”发展,即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身体是优先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基础,德、智也就没有载体和实现途径。

毛泽东用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了体育的缘起、本质、功能和目标,强调了锻炼身体的“自觉性”,甚至将医学养生和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观融合分析了体育,并阐明“人”属性下的规范之活动的实现即为体育。毛泽东的辩证史观在教育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一元论”的哲学思辨中指出,德、智应以肉体为基础,肉体是承载德智的载体,身体消逝道德和知识亦将沦丧,教育首先要重视身体发展,然后再培养知识和道德。“一元论”下的“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双重视角下,对“三育观”的整体论述确立了“全人”的发展性目标,是对学校教育思想中重视智育无视体育的传统崇文主义思想的纠正,极大地推动了体育和教育事业的转向发展。

“人民观”的体育思想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贯穿毛泽东体育思想的主线与灵魂。他对体育与国民体力提高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科学解析,明确了中国体育事业“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属性,提出了人民健康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毛泽东指出:“体育必须为国民而存在,才能提高国民体力并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他追求的是共产主义“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即“国民的体力就是国力”,这是对体育社会性和实用性特征的哲学思考。

毛泽东对国民健康和体力改善也特别关注。1935年,毛泽东成为党领袖并领导人民战斗事业。1941年,提出“积极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全体国民的体力”;抗战时期,推行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政策,积极推进全民文化素质和素质水平。1954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政府,将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确定为核心政治任务之一。同期,毛泽东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健康的大事”。可见,“人民观”始终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体育思想从人的身体锻炼观发展至人的社会化的大众运动之复兴观,转向为谋求大众健康与生活的文化层面。1964年,中国制定“普及与提高”结合的体育发展战略;即,以大众体育的“普及”为基础,促进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在竞技成绩引导下,推进体育全民“普及”发展战略。“普及与提高”是“人民观”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此后,以毛泽东体育思想为依据,中国实行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众体育项目,并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通过体育发展增强国民体质的理念,是以大众体育为基石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竞技体育再反哺大众体育,说明这种榜样的精神能焕发人类的潜能,为社会导向服务,比单纯的“大众体育”口号更进步。同时,毛泽东体育思想为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和生长环境,毛泽东指出的体育本质确认了人民体力朝向科学性发展的肯定性,指出体育学问的独立性和不可代替性,促进了体育在中国发展为独立的学问,这是中国体育学问的生成、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启蒙国民意识”的体育思想

“意志者也,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是毛泽东倡导的意志体育观。毛泽东认为体育是培养拼搏精神、磨练顽强意志的手段和途径,他不仅存在于思想层面,而且是积极自主实践的。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认识到体育是救亡之路的身体健康根本,改造社会、改变政治和社会体制等内容的第一项就是提高人民的体质。他把自己的救国救民理念的付诸于实践,磨砺自身坚韧的意志。毛泽东梳理了体育对磨砺意志的原因所在,认为身体强健在于训练,训练在于意识,他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日,若猛烈,若不畏,若勇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青年时代,毛泽东认为救亡的决定性因素在强健的身体上,在毛泽东主导的国民意识改革过程中,体育磨砺意志成为他理想的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下雨时脱光衣服接受雨水的洗礼、阳光照射时脱光衣服接受阳光的洗礼、在冰冷的河里游泳。所有这些都是在“身体训练”的名义下进行的意志改革,它对强韧意志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毛泽东认为意志力和体力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所以提高升意志力和体力为目的身体训练受到了强力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毛泽东执政时期重要的体育内容。他认为,通过身体训练的禁欲生活是磨砺人意志,促进中国人民精神健康的主要动力。毛泽东的实践正如前苏联无政府主义者Gergei Nechayev的观点:革命领导人常常过着禁欲的生活是必然的,革命者们把命运决定为他个人的兴趣、感情和执着。毛泽东的禁欲主义和意志磨砺根源在于他的湖南读书期间实施的身体训练计划,从“训练”的角度接纳禁欲主义,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根本精神支柱。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精华,不仅是强身健体方面,更是将体育运动与“治国平天下”相结合,上升到国家层面。在《体育之硏究》中,他以加强国家军事力量和解决人民身体强健的有效措施视角,将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表述为:国力衰减,学习“武”的风俗也在萎缩……民族的体力日益下降,这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现象。身体不健康的人见了敌人就怕,这种惧怕如何抗敌。他提出“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表明毛泽东体育观不仅在于养生,更可捍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稳定,其中尚武精神与磨砺意志必不可少。他的著作中也提到“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体育对增强民族体力,发挥体育训练的磨砺意志精神的功能,进而解救面临危机的民族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见,体育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奋斗精神的实践注入了生命力。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的:坚强意志、坚强身体、正确习惯。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是对自身锻炼经验的凝练,并综合分析前人的经验,面向国民开展体育实践引导。之所以重点放在群众体育实践上,根本的原因在于体育活动在提高国民健康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同时向大众进行了文化教育,并增进了人民的意志品质。

“体育外交”的体育思想

中国近代历史的衰落和不断的抗争历史滋生了毛泽东的民族复兴与强民强兵思想,其目标是通过动员大众进行中国社会的变革。自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起,中国便开始谋求以体育为载体进行反帝国主义侵略和新霸权主义的发展道路。1958年,中国政府断绝与国际奥委会关系,在冷战斗争中美国在国际社会上孤立中国,中国体育事业的曲折发展和奋进历程是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体育政治外交的真实写照。1958年,中国在印度尼西亚的支持下,举办了由印度尼西亚社会主义阵营组成的亚非新生国家参加的“新兴力量运动会”(简称GANEFO),其终极目标是政治性的,旨在冲破西方大国的国际垄断地位,构筑世界性社会主义阵营,使国民看到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次大会是“帝国主义者挫败操纵国际体育的历史性胜利”。大会虽然只举行了一届,但却给中国政府和国民树立了信心,证明了中国人在体育方面有能力越过帝国主义的封锁。进入70年代后,美国认识到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的时代紧迫性,于是以中苏纷争为信号试图与中国对话,中国也为消除冷战对立局面做出相应努力。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进行中美友谊乒乓球比赛,这是建国后美国首次访问中国大陆,“乒乓外交”成为消除中美冷战与恢复两国关系的契机,中美关系的破冰为世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至此,中国全面进入国际舞台。1971年10月,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也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毛泽东的体育外交思想形成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国际奋斗历史的写照,其核心是国家统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树立和民族复兴。“GANEFO”大会的成功举办成为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民族自尊心的象征,毛泽东凭借自力更生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国际化发展,实现了国家复兴,毛泽东体育思想的体育外交手段成功消除与美国的冷战对立。也可以说,毛泽东体育政治思想是新世纪体育外交政策和建设体育强国的思想的纲领。

以哲学的视角对毛泽东体育思想进行思辨,是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全面、深刻、创新性解读,有助于理解毛泽东体育思想的与时俱进性。“一元论、全人观、人民观、国民意识启蒙观、体育政治外交观”等特征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精髓,对现代中国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的全面开展、体育强国与体育强种的推进、强国形象和国际地位的确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为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猜你喜欢

意志国民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一直难忘
思想与“剑”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观点集萃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