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实现路径探析
2020-12-07卫倩倩
卫倩倩
(黄河科技学院济源校区,河南 济源 459000)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数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基础建设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随着城镇发展与工农现代化的进步,使得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生态文明关乎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考量的重要内容。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1]。政府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跨越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这一道重要关口,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政府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措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完善治理方法,带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前进。
一、政府治理能力现状分析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改革,社会生活服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政府的治理能力依然面临各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方式,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一)城市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不健全
法律对个人行为有指引作用,能够规范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我国尚未形成完善体系化的城市生态管理法律,各部分生态文明管理法律较分散,难以形成统一的指标。地方部门相关法律出现冲突,导致政府职能不明晰,治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相关的责任落实不到位,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受阻[2]。
没有健全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对地方城市的规范作用差,相关的监管部门监管能力不足,地方城市易出现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污染环境的现象。部分企业将未达标的排放物、污水随意排放到附近农田和水域,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相关政府执法部门,由于职能落实不清晰,在处理危害城市生态环境的行为时只能束手无策。城市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不健全,政府职能不清晰,缺乏严格的执法制度,致使不法企业更加无视生态环境要求,破坏生态环境。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政府是行政事务的执行者,长期以来,政府注重生产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却忽视社会生活中其他可以促进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方面,尤其是忽视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只重视经济发展导致出现生态环境赤字,使得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健康、不和谐。政府未能正确转变职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没有落实到政府的行为中。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加速政府转型,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更好的进行公共服务,改进公共治理,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3]。
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治理的实现路径探析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和制度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政府必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制度和方针。政府需要对部分企业乱排污水、丢弃污染物等不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颁布有效的污水排放指标,加强管理。制定相关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绿色市场准入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规范社会行为,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结合地方环境、资源能源、生态系统的实际状况具体分析,保证法律具备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因地制宜地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治理水平的提升。建立一套以生态文明为主的考核机制,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密切关注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政府建立合理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明确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建立制度保障,制定合理的方针政策,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加强生态制度体系建设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治理行为的准则依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府的考核评定范围,设立全新的政绩评价制度,以生态文明发展的政绩作为公职人员录用,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有效的生态建设监督制度,有效的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建设生态补偿制度。
(二)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政府要求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科技创新,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发展有机统一[4]。采用新型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和污染。加快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更新升级,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积极促进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环保产业,节能产业的发展,提倡节能减排,积极创建新型低碳城市。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提倡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到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和绿色投资,积极促进人们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促进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动公民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民的参与和全社会的关注。公民与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不同,公民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5]。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政府鼓励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了解学习,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开通良好有效的参与渠道,建立全面多样,立体化的参与方式,自觉遵守生态法规,让公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全过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政府有效的组织学习,定期开展媒体和学校宣传教育,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进度公开,决策公开,信息公开。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政府积极倡导良好的生态文化,提升公民环保意识,促进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和绿色生产。同时加快科技进步,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在全社会提倡绿色行为,积极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结语
政府作为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性力量,要从根本上明确政府生态职责,完善生态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绿色生态建设,促进低碳城市的建成。政府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打击危害生态的行为,构建多渠道群众参与制度,促进公民参与政策的制定,监督政策的实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同时,加强公职人员城市生态建设能力的进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方法,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建立与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城市,是城市变美、变富、变强的持续动力。政府不断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均衡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