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及服务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2020-12-07康振翟士光
康振 翟士光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一、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的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同时兼有保密性和公共服务性
事业单位都是国家单位,有些单位是面对全体公民服务,为大众提供诸如教育、医疗和文娱服务,通过档案管理工作直接让群众享受到服务的便捷性,为群众提供查询、咨询、打印和调阅等服务。通过加强档案管理的创新,让群众办事情的时候免走弯路和耽误时间。有些事业单位则是保密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资料、人员资料都是保密材料,对这些资料管理必须慎重,如果泄露,不仅对本单位有损失,有可能还会使国家蒙受损失。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关系到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
档案详细记录了事业单位发展的每个阶段的重要信息和相关支撑材料,是单位进行改革、评价和回顾工作的重要依据,档案也记录了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成绩,是重要的历史见证,关系到单位的社会评价和社会价值。同时,事业单位档案也记录了该单位职工的详细信息,职工档案包含了职工的调动升职、培训和评先评优等信息,是对职工进行考核、评价和选拔的重要参考资料。到职工退休的时候,职工档案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工龄计算和退休待遇等,职工单位的完整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个人利益。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体现
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主要承担了社会服务工作,人民群众是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是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群众满意程度成了很多事业单位的中心工作。提升群众的满意程度,除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单位基础设施和单位办事流程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规范化,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现了单位工作的认真程度和办事风格,通过档案管理来提升单位的对外形象。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及服务效率提升策略
(一)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水平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往往会涉及很多部门很多领域,它需要各个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够高效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此就需要转变事业单位领导的认知,强化引导,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事业单位的日常重要议事日程当中,并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化规范化。另外还要构建相应的考核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定期考核,定期奖惩,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切实发挥档案应有的功能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要想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高效稳定的运行,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工作制度。在档案管理制度构建过程中,应该从档案的收集、照片鉴定、保管、使用等各个项目具体作出规范。要依据我国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完善具有可行性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另外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该配备相应的监督机构,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做到权责划分明确,责任到人,对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三)注重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作为档案管理者,应该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工作过程中应该不断学习信息专业知识,掌握具体的技术、工作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档案工作流程,提高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该注意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保证网络安全,做好档案的备份工作,避免档案遭受到病毒,黑客攻击而受损。另外事业单位还应该注重高素质档案人才培养,定期开展培训,确保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时得到革新,掌握信息化档案管理具体要求,从而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四)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因此,可聘请具有高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专家讲师系统化地进行档案管理专业化培训,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要重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培训,并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增强对政治业务素养、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的提升,持续建设人力资源和相关制度,增加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可以充分被利用。因此,事业单位首先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再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结合信息化网络进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加强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的培训,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不断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