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苏州童谣拨动幼儿的心弦
2020-12-07徐晓兰
◎徐晓兰
现如今,新苏州人日益增多,普通话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苏州本地幼儿都不会说苏州方言,更不了解有趣的苏州童谣。因此,传承苏州方言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都知道,儿童3—10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苏州童谣在方言学习过程中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儿童学习苏州方言的氛围也更加轻松。
一、结合主题,让苏州童谣更有趣
《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和交流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及成人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孩子们愿意说,学习苏州方言、念苏州童谣都能轻松应对。
主题活动的开展紧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其中也有很多好听、有趣的歌曲、儿歌。将孩子们熟悉的儿歌改编成苏州童谣,这样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也更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学习儿歌的情况,根据儿歌的趣味性、适宜性等方面选择一些儿歌内容,和孩子们一起将儿歌用苏州方言念出来。比如,孩子们在学习儿歌《颠倒歌》的时候,孩子们边念边笑。日常活动时,几个孩子也常常一起念《颠倒歌》。我们就可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利用饭后空余的时间,让个别会说苏州话的孩子当小老师,试着用苏州话念一念,并带着大家一起学一学。以这种小老师的形式进行,孩子们会觉得更亲切,学说苏州童谣的积极性也增加了。
二、结合日常生活,让苏州童谣更生动
《苏州童谣》是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趣味方言童谣书。本书的出版对于传承保护苏州特色文化艺术,推动苏州新童谣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受吴地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喜爱。欣赏、学念苏州童谣,能激发幼儿学习苏州方言的兴趣。“一日生活皆课程”,学习苏州童谣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充分提升一日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将一日生活各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使学习真正成为幼儿自身生活的内容,拓展其与生活的对话能力。
三、欣赏苏州童谣表演
我们会利用日常活动中空余的时间,邀请幼儿观看电视台播放的苏州童谣,或者是童谣比赛等,让幼儿感受朗朗上口童谣表演。孩子们在观看时,也饶有趣味,有一部分会说苏州话的孩子,就会有学一学的念头,不会说苏州话的孩子也能根据听到的,学一学简单的词语。比如:《笃笃笃》《天天山海经》《今朝礼拜三》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倾听这些有趣的儿歌,有时虽然不会,但是也能跟着念一念。
孩子们在倾听、欣赏儿歌时,是最放松的时候,他们在感受苏州童谣的趣味中,不知不觉就感受了苏州方言的语音语调,还能积极主动地念一念苏州童谣。
四、学习朗朗上口的苏州童谣
孩子欣赏过苏州童谣后,对苏州童谣有初步的认识和情感。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可以利用饭后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苏州童谣。选择的童谣内容要朗朗上口、有趣味性,并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从简单的《小囡小囡不要哭》到《笃笃笃》《摇啊摇》,最后还能挑战篇幅长的《天天山海经》《苏州小吃》等。
实践证明:在幼儿欣赏与感受后,幼儿不仅在方言发音的准确性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学习到了与苏州文化相关的知识。另外,幼儿一日生活的点滴渗透,也是学习、积累苏州童谣的有效形式。
五、融入音乐,让苏州童谣更动听
《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带领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
一首带有文化底蕴的苏州方言歌曲,能带领幼儿初步了解苏州方言的特色。教师作为引领者,带领幼儿从欣赏到喜欢。比如,我们开展了欣赏歌曲的活动,欣赏之前,告诉幼儿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欣赏的歌曲不一样,是用苏州话唱的。这时,优美的《苏州好风光》歌舞表演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真实感受到了歌曲、舞蹈的优美。
苏州童谣的渗透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文化积累,需要有效方法,需要各界人士的参与和重视。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做的是:关注幼儿生活,携手参与,将苏州童谣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