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个姿势”,让主题报道好看好玩起来

2020-12-07王维龙

传媒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衢州报纸用户

文_王维龙

“四全媒体”出现了、5G来了、短视频火了……新的媒介环境条件下,主题报道如何创新,推出用户喜闻乐见的好声音、好故事、好产品?对于各级媒体而言,这是一道必答题。衢报传媒集团尝试“换个姿势”,突出“新手段、新语态、新表达”,让主题报道好看好玩起来,也因此频频收获“爆款”。

一、新手段,让报纸“活”起来

2019年3月,新华社发布的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上岗。人们在为人工智能主播的“酷炫”点赞时,也产生了对未来的思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把媒体带向何方?

当下,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融合转型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新闻传播手段创新上花尽了心思、下足了功夫。当报纸附上一个二维码延伸阅读已成视觉疲劳时,下一个“新面孔”又会是什么?技术迭代打开了媒体形态变化的无限想象力,诸多不可能正在变成可能。

电影《哈利·波特》中那些会动的报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魔法世界的人打开报纸,新闻图片全都是动态的,各类新闻事件在纸张上像纪录片一样自动播放。你是否想象过,有一天这种“魔法报纸”会变成现实……于是,当传统报纸遇上“AR”黑科技,除了更fashion(时尚),二者还将擦出怎样的火花?答案是:能让报纸“活”起来,让新闻“动”起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衢州日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奋斗的足迹》系列报道,聚焦过去70年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一批批劳模。不同以往主题报道的是,这组系列报道中嵌入了“AR看劳模”创新产品,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QQ,点击右上角“+”,借助QQ软件AR扫一扫功能,对准衢州日报上的劳模图片,即可在线观看记者采访劳模视频等内容,让劳模“跃”然纸上。这波硬操作,改变了以往传统报纸平面媒体固定、单调的报道方式,让报纸“动”起来,给用户带来了新潮阅读体验,更加延伸了报道相关内容。2019年4月24日,首篇报道一经推出,炫酷新颖的形式收获无数点赞,朋友圈被刷屏。AR的运用,成为这组系列报道(70篇)最大的亮点。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四全媒体”。对此,媒体不仅应该是信息传播、新闻生产的最前沿,更应该是运用先进技术的最前沿。2019年以来,当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上线、国内首次报纸AR直播等一个个“首次”亮相时,媒体人应该充分意识到,拥抱新技术,就是在拥抱未来的可能性;运用新技术,就可能创造出媒体融合的新样本。用新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对于地市级媒体而言需要对技术变化有足够的敏感,同时也需要在机制变革上保持足够的灵活性。“AR看劳模”的新闻生产包含了文字、图片、音视频、设计、制作等元素,一个部门难以完成,衢报传媒集团时政新闻中心和数字传播中心较好地实现了跨部门合作。当这种融合有机制保障时,让用户“换个姿势看报纸”也将成为新常态,必然能带给传统媒体新活力。

二、新语态,让典型“动”起来

“新闻因人而生动”,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典型人物报道上实现传播语态的创新?

当然要少走老套路。笔者以为,要力求从静态化、模式化、完美化、平面化转向动态化、立体化、多元化、视频化,也就是从呆板、沉闷走向动感、动人,让报道“动”起来、典型“亲”近起来,增强新闻的影响力,扩大新闻的感染力,提升新闻的传播力。衢报传媒集团新媒体在“改革先锋”谢高华、老英雄胡兆富、老党员贵海良等衢州“三老”报道中,通过短视频牵引生产出一批符合新媒体阅读习惯的产品。全新的传播语态,“打亮”了典型。

短视频来唱主角。有关“三老”的文字、图片报道,在各大媒体可谓是连篇累牍,新媒体要创新吸引用户关注,首选就是当下火热的短视频。短视频的一个镜头、一个瞬间,往往信息量更大、更具爆发力,也更容易激发用户的共鸣与互动。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新山村80岁的老党员贵海良,2019年7月向党捐出毕生积蓄40万元。这一事迹经衢州日报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我们决定通过一组短视频,再推一把。在《老贵可贵》15秒短视频中,第一个镜头就是聚焦贵海良“20块钱的皮带用到缠满铁丝”,这种强烈对比极富冲击力,感动了无数网友。

切片做“减法”。当下,移动化、碎片化阅读成为受众接收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传统的深度报道以其较长的篇幅、文字为主的形态与当下快餐式的阅读习惯难以兼容,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谢高华其人其事,是个新闻“富矿”,衢报记者梳理的有关谢高华报道材料就有数十万字,怎样把老典型做成“网红”?对此,衢报新媒体决定做“减法”,围绕某个典型事例展开,不做面面俱到式发布。于是,将谢高华主要事迹“切”成6个小故事,推出H5《看,谢高华的6个10秒》迷你“连续剧”,即:“谢高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衢州府城墙要拆?他的一挺很重要”“孔庙拆了建宿舍?不行!是他一锤定音”“铜山源水库,衢北旧貌换新颜”“衢州千年干旱梦魇,‘乌引’清流尽逐旱魔”“神州第一市‘接生婆’,是他”,每个故事用10秒短视频呈现,既有宏观背景的描述,又有人物和事件的冲突,充分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一个有血有肉、富有立体感的人物马上就跃然屏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谢高华”特别报道》因此获2018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策划创新奖,而有关谢高华的新媒体产品为这组特别报道加分不少。

多平台推广传播。传播效果好不好,内容是关键;传播范围广不广,平台很重要。在新的媒体环境条件下,靠单一平台单打独斗的思维已经不可取,“四全媒体”的现实要求,应当包含全媒体多平台发力融合传播之策。报道衢州“三老”的短视频,我们除了在衢报各新媒体平台发布外,还将短视频设计成竖屏形式,投放到抖音、头条号等平台,实现裂变式传播,仅《看,谢高华的6个10秒》短视频,就收获近百万的阅读量。

三、新表达,让用户“玩”起来

当下,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和应用方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依赖于移动互联端技术的发展,传受互动的新闻阅读方式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衢报传媒集团新媒体进行主题报道时,越来越多地尝试构建一种交互式、沉浸式的新表达模式,让人与媒介实现深度融合,人成为媒介的一部分。

2019年衢州两会期间,“掌上衢州”推出的多个交互式产品刷屏。在《学思见闻“漫手账”——徐文光书记两会讲话发言速记》这个H5产品中,植入两会现场市委书记发言“金句”的语音,让用户“身临其境”地听到书记的精彩讲话,避免了冗长文字带给用户的不良体验感;同时,用漫画的形式展现文字,使静态形象动起来,强化受众的感官体验,实现听觉和视觉交互的融合。这样,现场感大大提高,使用户更乐于传播。这款产品,5天共推出4期内容,阅读量达到30万+,受到市委书记的高度肯定。

相较而言,从“你说我听”到“交流互动”的信息传播模式,都不如“亲自参与、置身其中”的“沉浸”模式入心入脑。

沉浸式体验,让用户“抵达”新闻现场,为其提供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体验,并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和体验感。“掌上衢州”推出的《重磅!40个重大项目,看见衢州的未来》,通过“模拟乘坐电梯观光”手法就是一个鲜活案例。2019年衢州两会上,40个重大项目要集中展示。“掌上衢州”模拟把40个项目“装”进40层大楼,每个项目录制30秒时长的语音,在设计页面呈现方式时,每层楼里配有“图片+文字说明+语音播报+视频”。更巧妙的是,还设计了电梯楼层索引,当用户“跨入”观光电梯后,想去哪一层看什么,只要点击楼层数就会自动导到所对应楼层里具体项目的介绍。这种处理方式,有利于让用户更深入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延长用户阅读时间,激发其探寻新闻真相的兴趣,实现新闻互动,自然受到用户的热捧,24小时点击量达到10万+。难怪有网友点赞:“新闻还可以这么玩!”

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既是传播对象,同时又是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参与者。人民日报APP推出的H5产品“我的军装照”能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契合了“用户深度参与内容生产”的网络传播规律。2019年3月,杭衢高铁(建衢段)开工,带给人们无限想象,当2022年建成时,会是什么样呢?“掌上衢州”推出H5产品《@2022!杭衢高铁“梦想”号列车已出票,赶紧上车》,通过一列动车的模式设计,植入6个站点、途经城市等,并配上站点语音播报,旅途中用户可随手拍照上传,生成不同的杭州高铁风光照。产品推出后,很快成为爆款,它改变了原来封闭式的新闻生产环节,让大众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全流程。

这种新表达模式,也许会成为新闻生产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衢州报纸用户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报纸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
信用卡资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