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王敏捷
◎王敏捷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再加上教师的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合作化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密切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进行综合判断,并给予学生合理的小组划分。本文从小学美术的教学入手,提出了创设合作化教学的基本策略,希望可以对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一、合理分配小组
进行小组划分是合作化教学的基本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生的创作兴趣等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在良好的小组环境中积极学习。此外,在小组分配的过程中,应建立明确的小组责任制,让每个小组选出有责任担当精神的人担任小组长。在《有趣的动物造型》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不同版本的猜谜语,问,“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许多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接下来,可以根据声音、动作、小细节来分辨一下。”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对每种声音进行辨别并写出具体的动物的答案。比如模仿白兔和小猪,让各小组根据表演猜测。在这样富有趣味的游戏化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小组划分,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美术发展素养。
二、确定小组合作目标
合作学习需要具体的学习目标来支撑,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学生合作起来依然像无头苍蝇,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之间有着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分组,并给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小组都可以在自己预定的目标中努力与研究,提升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合作素质。在小组分别完成不同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例如,《认识抽象画》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抽象画,我会适时出示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光之间》,并将学生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小组,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合作学习目标,比如基础差的小组的目标是说出作品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水平较高的小组要说出作品的具体线条和结构,说说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尊重学生个性的背景下,不仅提升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最重要的是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给予合作学习有效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检查、总结和指导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在摒弃传统单一评价方式的基础上,使评价的内容、形式、参与人员等多元化,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鉴于每个学生的美术功底不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将其视为单一的个体,建立基于学生个人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在对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对比,以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教师要对合作形式的学习主体表现进行合作化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合作的默契和合作的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在给予合作化学习评价中,教师要尽力用表扬与肯定的语气进行评价。在肯定与被认可的状态下,学生能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更大,对美术的兴趣更足,学生美术的素养自然悄然形成。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美术教师进行积极的创新教学,需要给予学生发展支持。教师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确保小组划分的人性化和民主化,确保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增强小学美术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制定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合作学习的方向,提升他们的积极性,更要对学生合作进行综合评价,并注意应用肯定的语气。如此,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兴趣,提升他们的合作积极性,促进他们美术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