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
2020-12-07郭未旋
◎郭未旋
把生活情境带入课堂教中,是新课程标准所首倡的。现在的教学恰恰离开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课堂教学的内容仅仅只局限于书上,教学中,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兴趣。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疏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范围,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让人格学习回归生活的本真。
一、利用生活经验,让课堂语言更有内涵
作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对课文中完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内涵,遣词造句的色调以及语言节奏强弱等进行感悟、推敲、品味,从而获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语言习得。
案例:《我懂事了》(新北师大版三年级道德与社会上册)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是爸爸妈妈给我们以生命,是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哺育我们健康成长。随着我们不断长大,我们懂得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如今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应该变得懂事。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懂事吗?
(学生思考)
师:想一想?哪些事情是我们已经可以自己做了,可以让爸妈下班回来后,多休息一会儿,能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
生:爸爸下班回家后,我拿鞋子给爸爸换。
生:我帮妈妈洗苹果。
生:有一次,妈妈感冒发烧了,我帮妈妈倒水。
生:周末,妈妈不在家,我自己打扫房间,还洗地板。
……
师: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的生活而劳累,工作很艰辛。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要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一个好孩子。
对“懂事”一词,我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解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去感悟父母的辛苦,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消化和吸收,再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这样的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联系生活体验,让课堂教学富有情趣
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何把传统的知识传授变为主动的获取新知,寓教于乐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丰富的资源优势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课堂教学要唤起学生的生活情感,将书籍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心灵体验。
案例:《我们的校园》(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一个个小方格叠加组合起来,拼出我们学校的全景图时,学生高兴地欢呼起我们的学校时,大家的注意力也集中在了本节课将要探讨的话题——“我们的学校”上。继而揭示课题。这样巧妙地缔造引出课题的情景,以“趣”引子,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在学生热烈交流中感受到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教师素质高、学生能力强、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等,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三、孕育生活场景,让语言训练更为丰富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指出:“生活化”不同于把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教学,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贯通,变课堂为语言交际场景和场所。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语言,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语言训练,才能使语言训练生活化。
案例:《小水滴的诉说》(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生活中保护水的方法有很多种,接着我让学生以:“______可以______,还可以______。”的句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说。
生:洗衣服的水可以擦桌子、还可以洗地板。
生:洗衣服的水可以冲厕所,还可以洗脚。
生:淘米水可以洗菜,不仅节约了水,还可以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书上学到的文字,要成为学生的口头语言,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这过程就是要用于创设情境,沟通语言教学和学生个体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生活积累运用于真实情境之中,将课堂变成言语的交际场所,是课堂呈现生活的气息。
四、点击生活现实,让课文内容富有生活化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张图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们理应以课堂教学为起始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生活。
案例:《我不拖拉》(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拖拉鸟”一样的同学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生1:我发现第一幅图中的同学很拖拉,因为爸爸妈妈叫他吃饭,可是,他却只顾着玩,跟爸爸妈妈说“等一下”。 生2:我发现第三幅图中的同学也很拖拉,因为老师要收本子了,可是他的作业还没完成。
师:同学们可真棒!大家发现,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的人,都跟这只鸟一样,有做事拖拉的毛病。那么,拖拉的毛病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大家猜一猜,“拖拉鸟”的故事的结尾会怎样?
生1:“拖拉鸟”最后被冻死了。因为它总是说“不急,明天再说”,冬天到了,它找不到搭窝的树枝了,所以它冻死了。
师:做事拖拖拉拉,看似一个小毛病,但是却会危害到拖拉鸟的生命!
生2:“拖拉鸟”第二天急忙找东西搭窝,再也不拖拉了。
师:(现场采访同意这一观点的同学)请问,如果你是这只“拖拉鸟”,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就是因为以前拖拖拉拉,所以差点被冻死了。
生2:如果再不把窝搭好,真的会被冻死的。
师:是的!做事拖拖拉拉确实可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师:如果生活中的人们也像“拖拉鸟”一样,结果又会怎样?
生1:等一下饭菜都凉了,吃了肚子会痛。
生2:等一下爸爸妈妈会生气了,要批评他的。
生3:同学们的作业都做完了,他还没做完,老师会批评他。
生4:做完作业的同学都可以休息、玩耍,可他还要补作业。
师:(小结)拖拉会害了自己。
师:你有跟“拖拉”说再见的好方法吗?
生1:我要制定学习计划。
生2:多练习,做熟练。
生3:提醒自己“快”一点。
生4:做事的时候抓紧时间。
生5:先把事情做完再去玩。
……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总把“不急”“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就是拖拉的表现,而且了解到,如果总是拖拉的话,就会养成坏习惯,就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不拖拉。
让师生以课堂以课文内容为资料,以自身生活体验为经验,把课文内容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