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卡画中不同主题的体现与发展

2020-12-07龚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唐卡画师世俗

◎龚涛

唐卡这种艺术起源于何时,目前无法准确考证了。根据意大利藏学家朱塞佩·杜齐的考证,唐卡画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钵陀”的制作主要是以布为底,这一制作方式与汉地纸、绢为底是有很大区别的,随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但是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认可,中国学者谢继胜认为,唐卡画受中原汉地卷轴画形成演变,发源于蕃汉交往的地区,逐渐影响到广大的藏族地区。然而,根据资料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神像,果作西活佛将此作品装藏于神像里,从而是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画起源之说。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更多是后人为了彰显法王松赞干布为宏扬佛教的传承而编造附会的故事。因为绘画,首先要有一定绘画基础,构图、色彩、人物造型等都是特别重要的,而藏传佛教是以人物为主,在绘画和构图中更加要求严谨和人物表现形态,如果按照《释迦摩尼·水晶宝镜》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神像,应该是不可能的,因为再也没有资料显示法王松赞干布还画有什么作品,怎样在画布上来表现吉祥天母的神态,是需要很高的绘画基础,同时我更认可中国学者谢继胜观点,唐卡画受中原汉地卷轴画形成而来,在汉藏文化交流中,汉地的绢、纸国画和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给予藏地唐卡画的启发,而逐渐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作品。如15世纪,由勉唐巴·勉拉顿珠开创的勉唐画派(menbris,或称门唐画派),就是吸收了尼泊尔、汉地的绘画进行创新的。但是,要准确确定唐卡画起源于什么时代和从哪里来或怎么形成就无法印证了。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唐卡绘画作品中“世俗生活主题”形式的表现。“世俗生活主题”与“宗教崇拜主题”有很大差异,这一表现我们在唐卡画中可以看到。首先我们要了解唐卡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唐卡画主要以表现佛教故事传说和活佛高僧为题材,基本没有反应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唐卡作品,但是唐卡画是劳动人民所创作的,从而不能完全脱离世俗思想创作的意识,也就产生了创作过程中脱离纯宗教故事的题材,在画面的一些不显露位置画出普通人的画像,以背面或侧面展现,这些人物是画师画的供拜人物,但是,世俗人物像都很小,绝对不能大于或同等画面中的主体表现佛像。所以,供拜人主要是贵族、僧人、百姓等,我们统称为世俗人物。

为什么有这一现象?我认为有两点因素。第一画师根据绘画者要求把自己的画像画在作品中,以供拜的姿势出现在画面中,表示对佛的尊重。第二是画师根据自己在构图上体现画面效果,在空白处画出心中敬仰的人物或个人,以供拜姿势出现,但是,这些供拜人物是不能以正面展现在画面中。唐卡画本来就是各教派以图画故事的方式来讲叙佛教文化从而也起到继承发展的作用,通过唐卡画方便于携带这一特点,更好在普通群众中传播宗教知识,也是群众能看图识意的最好教材之一,把寺庙壁画的宗教故事内容绘制到唐卡画上,在民间传递宗教文化知识,所以在寺庙的壁画和唐卡画中也有普通人的身影出现,这一人物出现在宗教艺术浓厚的唐卡画中所产生的意识意义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意识上,人们开始认为宗教信仰离不开人的意识指导,唐卡绘画虽然有严格的《量度经》要求按比例绘制,但对供拜人物就没有比例要求,除了不能正面表现外一切都可按画师或定制画的人意愿创作。虽然这只是唐卡画面中小小的表现手法,但是对后来的创作者拓展了创新意识的思路,在今天的一些唐卡画师中,以传统唐卡画构图和技法创作,在这种作品中没有宗教故事人物。例如,四川省嘉绒藏族青年唐卡画师旺松的作品中就有这样的表现,他以一个小僧人作为创作题材,整个画面突出僧人,两边保持了传统唐卡画花卉、树叶装饰图案,把宗教故事人物换成了普通僧人,这也说明了早期唐卡画中普通人物的出现,奠定了现在画师在创作过程中的世俗意识表现,改变了唐卡画主要表现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的宗教作用,今天藏区也有很多现代作品出现,其作品没有唐卡画的传统构图,只运用了传统技法,目前不知道这种艺术表现的准确归类,当然,艺术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但是,世俗生活的形式表现与宗教崇拜主题同时出现在早期唐卡画内容中是世俗生活题材意识的启蒙。

猜你喜欢

唐卡画师世俗
故宫藏弘历佛装像唐卡研究
清代宫廷唐卡研究综述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论仪式剧与世俗剧杂糅的阳戏
敦煌画师,I服了YOU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思考者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