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探究

2020-12-07钟连好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中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美感美的情境

◎钟连好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中学)

本文首先分析了什么是音乐美感,以及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美感教育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全面提高初中音乐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创设音乐艺术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深刻感受音乐之美,音乐欣赏教学,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探索研究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策略。

一、什么是音乐美感

人们对于能产出或表现出美好感觉的事物,往往都会给予更多的向往和关注,美感就是人们对于美的体会和感受,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于客观事物表现特征而产生出的一种快乐感觉,反映出个体对事物的价值判断、需求。音乐美是指以音乐声音为听觉介质艺术中的美属性,以不同长短、强弱、高低、音色的声音为素材,伴随着节奏、和声、旋律等表达情感,音乐美可以陶治心性,调节心情,以及激励振奋人的情绪。音乐美感,就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对于音乐所表现出内容的感受、赏析和评价等主观反映,也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产生的美好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音乐美感包括对音乐审美的感受、体验、情感、思想,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感知和感情。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美感教育现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各方初中音乐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从学校、学生、家长几个方面来说,还是主要以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文化课教学为主,对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尤其到了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中考压力,主要学习精力还是放到了应对中考上,少开、不开音乐课的不在少数。有的初中音乐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是在课堂上简单的放几首曲子让学生听,然后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解一下有关音乐知识就草草了事。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明确提高了对音乐课程教学的要求。但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教育思想短时间内还无法扭转,在初中教学中音乐课程教学不被重视的情况还有些地方存在。

音乐教师对音乐美感教育认识存在偏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一种让人听了之后可以产生美好感受的艺术,可以激发无穷想象,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美好的未来。只有正确认识音乐美感教育的作用,才能正确引导初中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并使学生形成美的愉悦感受。这样学生们才会产生进一步欣赏音乐之美、学习音乐知识,了解音乐文化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育,很多教师只是把音乐课作为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或是主要文化科目的调剂课,对音乐美感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的音乐教学还是集中在让学生学唱歌曲模式上,或者是节奏、音符、乐器、声调等音乐基础知识传授上,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很少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策略探究

(一)全面提高初中音乐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

一是,音乐教师要及时更新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音乐美感,从音乐教师方面来说,要具备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顺应新课改对音乐课程教学的要求,践行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音乐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基本功。积极学习和研究音乐新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运用,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在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音乐美感的教育,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是,音乐教师要积极发掘学生的创作思维。音乐不仅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门创作艺术,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还要积极发掘初中学生的创作思维。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音乐知识、创作音乐的兴趣,促进其音乐思维的发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学生创作思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这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关键。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调动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兴趣。深入挖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潜力,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美感。让初中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

三是,音乐教师要提高自己教学的协调组织能力。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学工作者,也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组织者,具有较高水平的协调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引领完成各种音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音乐美感的发展。因此,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美感,音乐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教学的协调组织能力,与学生一起去探索音乐知识和音乐之美。

(二)创设音乐艺术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刻感受音乐之美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还要创设音乐艺术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刻感受音乐之美。在音乐艺术情境中,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能更深刻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体验音乐之美的魅力,唤醒美感意识。创设音乐艺术教学情境,应借助与音乐有关的事物形象来设计,寓情于景、寓教于乐。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

第一种途径,是借助音乐语言的形象描绘。音乐美感不仅体现在旋律和节奏上,还体现在歌词语言创作上。借助音乐语言创设艺术教学情境,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配上意蕴悠远的歌词,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副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把自己的思绪深入融合音乐情境中,从心底身处感受的音乐美感。音乐教师还可以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画面,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歌曲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等歌词,把祖国大好河山的情境描述出来。也可以用朗读法、讨论法把歌词朗诵出来,让学生品味音乐中语言,感受歌曲中体验出的深厚的爱国情感。第二种途径,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技术情境。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光色一体的特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可以把音乐所表达内容用视频画面形象的展示出来,给学生创作一个近似真实的画面情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之美。比如,在《四季歌》这首音乐歌曲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春之韵、夏之恋、秋之实、冬之情”四季风景特色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描绘的季节时光之类,唤醒学生心中的音乐美感。

(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

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以及音色等构成了音乐的基本要素,由这些要素相互结合,表现出音乐的美感。美感教育处处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应让学生学会在音乐欣赏中发现美、捕获美。在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能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学会分辨善恶、美丑,提高审美的意识。尤其是一些名家经典的音乐作品,其本身的节奏感、速度感、韵味感就非常强,有很高艺术价值。通过声音的表现,对学生的听觉产生非常强的刺激,进而产生美妙的感觉。

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对音乐美感的体验能力还比较低。在欣赏优秀音乐作品过程中,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理解其深刻的内涵,但是跟随着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声音,仍然会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获得美感的升华。尤其是久经传唱的经典音乐作品,是承载音乐文化和音乐之美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欣赏中有时并不能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然而能在其心理留下宛转悠扬的长久回味。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应结合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欣赏音乐会、音乐剧,让学生亲临现场去感受音乐之美,在近距离欣赏中接受音乐艺术美的教育,促进他们的音乐美感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也是音乐的聆听者和欣赏体验者。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美感,应积极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带领他们走入音乐的世界。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之美、欣赏音乐之美、创作出音乐之美。

如在初中音乐《小鸟小鸟》这首歌曲的教学中,音乐美感的培养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保护动物、爱护鸟类,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感悟。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鸟小鸟》歌曲的演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美感,可以进行以“环境保护”和“热爱小动物”为主题的音乐歌词创编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观看环境污染和动物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知音乐所表现的美丑善恶。或者让学生结合对音乐的理解,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好大自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努力去追求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把音乐教育变成真正意义的美感教育。

结 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音乐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对音乐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初中学生在音乐作品仔细聆听、细细品味中,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象美、自然美、情感美和创作美。通过音乐美感教育让学生积极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促进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美感美的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