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声乐的“字正腔圆”
——以王志信声乐作品为例

2020-12-07宁萌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吐字咬字韵母

◎宁萌

中国的民族声乐演唱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其艺术评价标准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字正腔圆”一直都是评价演唱最基本的标准。歌唱者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字正腔圆”的唱法来对声乐中“字”与“声”的艺术性进行有效的展现。同时,声乐艺术内涵的良好展现,让听众听得清、听得懂是前提,所以咬字吐字必须做到准确、清晰,发声也要保证声调不走样,声音和音乐的表现要做到水乳交融,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字正”才能“腔圆”,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在声乐演唱的实践中更是要体现一个整体。众所周知,每一个汉字字义以及声形应该是统一的,演唱过程中应当体现出强弱变化和感情脉络,演唱者只有把字音进行规范、明朗的表达,其中的情感才能进行很好的传递。声乐艺术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最根本的不是靠演唱者嗓音的优美,而是因为旋律的变化、情感的演绎以及对听者的触动,实现了声乐与人类情感上的沟通。因此,正确的理解歌词,准确把握其中的内涵与情感元素,然后进行正确的咬字、吐字与发声,这样才能实现字正,才能在准确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追求腔圆,否则字的表达会失去意义,感情的演绎也会变得凌乱,行腔更是很难达到圆滑顺畅的艺术效果。

就声乐艺术而言,有了“声”才有“情”,有了“情”才能发出婉转悠扬、余音绕梁,令聆听者振奋不已的声音,才能与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演唱的声腔以及由曲调与演唱所体现出来的民歌演唱艺术的风格特征、民族特征、地方特征等审美因素都与语言的自然语调、韵律,在不同情感体现中的变化与表现紧密相联,缺一不可。对于“字正腔圆”的阐述,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以字顺音,保证音色的纯正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字正腔圆”是实现清晰和高质量演唱的有效保障。“以字顺音”可以保证歌唱音色的自然、纯正;咬字吐字清晰,是“字正腔圆”的有效保障。根据汉语的发声规律,声母的发声一般不长,演唱者在表演时主要重点强调正确和清晰,发音时尽可能做到部位分明即可。而对于韵母的发声,演唱者在吐字的时候必须重视字腹的作用,强调共鸣效果,确保发声的响亮。由此可见,对于韵母的发音,必须要做到对咽腔部位的适当打开,字腹字头要做到灵活而协调,在保证声母和韵母的准确发声后,还要做好声乐曲目中字音的转换工作,并让整个过程得以流畅化地运转,否则就很容易发生断音的情况。例如,在演唱《娘子军的情歌》时,就需要格外注重“依字顺音”的演唱技巧,如对于“不倒的信念”的发声,对于“信”和“念”两字的发音要注重连贯性和声调上的衔接,由于它们韵母分别是in和an,相对前面的音调来说比较高,在唱完“信”字的韵母in之后不要急于收音,而是在韵母in的基础上保持嘴形发出“念”字的音。这样两个字就会在气息的支持下流畅自如地衔接在一起,更好地表达出了圆润、流畅的感觉,给听众带来更好更美的艺术体验和享受。

在王志信创作的许多声乐作品中,一些字没有过多地追求旋律音调,而是回归本色,从地域风格上进行把握,是为了以字顺音来确保音色的纯正。比如《母亲河》中,“流过田野,融进山川”中的“山川”一词,要求顺着音咬字,在唱“chuan”时把字头轻轻咬住后,要快速经过“u”转到“an”的发音上,并且尽量延长“an”的时值,这样才能呈现出母亲河山川壮丽,大气磅礴的气势。又比如歌曲《我爱西湖人》中的“我爱西湖人”一句,如果用普通话来演唱则会失去苏杭歌曲的地域味道,而用地域方言“nou ei si wu ran”演唱,这样更能贴近作品的本真面目,使听者更感觉身临其境。

二、以字运气,让演唱气息更加充足

民族声乐艺术的演绎离不开科学的气息支持,演唱者只有保障气息运用得当,才能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高质量的演绎,保证声乐演唱的自然流畅、优美动听和生动传神。例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不彻底、气息不均匀的情况,那么字的发音就会出现着力点不准确,音高不到位的现象;再如,对于演唱者的气息因控制不当而猛烈的情况,也必然容易出现“音散”的情况,无法实现“字正腔圆”。因此,演唱者为了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必须随时做好正确呼吸气息的准备,确保不会出现凌乱。进一步讲,歌词中的任何一个字都需要由气息做支撑,只有把演唱时的气息进行有效地控制,语气的控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家,就必须处理好“气息”和“字”的关系,真正掌握“以字运气”的技巧。如在演唱《金色瑶山》(潘琦词/傅磬曲)时,连续唱两句“香哩来呃来呃香哩”时,“以字运气”的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让演唱气息更加充足,才能保证音线持续、顺畅而不间断,实现“字正腔圆”的演唱目标。歌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也是呼吸的艺术,只有把正确的呼吸作为歌唱的基础,才能唱出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歌曲,才能演绎出优美动听、荡气回肠的声乐作品。

三、以字带声,促进声与字的协调

将歌曲中的歌词读得既准确到位又能保持优美的声音,使字与声在歌唱中达到完美的协调统一,这是所有歌唱者追求的目标,在民族声乐的演唱实践中,“字”与“声”的内在联系非常复杂,发声位置的准确和吐字的灵活稳定是“以字带声”的重要前提,通常情况下,唱歌是无法像说话那样逐字逐句地进行咬嚼,否则演唱出来的声音就会显得非常机械,缺少情感与艺术元素。而王志信声乐作品中所展现出的艺术元素让我们折服,它能处理好多种演唱技巧,做到声与字的完美协调和统一。 如 :《送给妈妈的茉莉花》一曲中“在我童年的梦里”一句中的“梦”字,在汉语普通话中应该发四声,所以在演唱时把它做四声处理再加上装饰的波音,这样就能达到美化字音,准确表达歌词的意境美。再如《昭君出塞》中有一句“古来都说昭君怨”中的“怨”字,要想咬好它,需要“yuan”中的韵头“u”咬清楚并拉长,然后快速地归到“an”上,这样正是符合了咬字中“字腹满,字尾轻”这一规则,这样才更能使听众在听过以后为之震憾,为之叹息,为之哀怨。

四、以字传情,展现歌曲的丰富情感

声乐是“声情交融”的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核心和灵魂。在声乐演唱中,应通过以“字”传情等方法表达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带给听众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享受。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歌词是向听众传递情感和形象的重要途径,也能与听众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演唱者对于歌词的演唱,要善于以字传情,做到咬字、吐字的音色纯正,展现出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征,这样才能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内容。

在很多大型声乐作品中,王志信喜欢吸收戏曲曲艺的元素,并将这种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木兰从军》中“催我爹爹出征去”一句中的“去”字和“不知木兰是女郎”中的“郎”字,这些就是运用最浓郁豫剧风格的拖腔技巧边哭边唱。再比如歌曲《兰花花》“撇下我的亲哥哥,抬进了周家”中的第二个“亲哥哥”处也运用了哭腔技法。在唱完第一个“撇下我的亲哥哥”时把节奏放慢,在“抬进了周家”前略作停顿,运用倒吸气的力量作哭腔处理,这种哭腔技巧的运用把兰花花的无奈、愤恨,对恋人的依依不舍和被逼无奈地嫁给周家猴老子的悲伤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艺术感染力。

总之,随着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日益成熟,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演唱者,都要对“字正腔圆”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表达技巧具备相应的掌控力,做出全面的规范要求,以求实现最高规格的艺术表现效果。同时,民族声乐的表演者只有做到“字正腔圆”,对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字音、字韵进行清晰的表达,对曲调和意蕴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听众之间的艺术交流和情感上的共鸣,对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进行更好的宣传和发展。

猜你喜欢

吐字咬字韵母
声母韵母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绕口令
单韵母扛声调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