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小米加步枪不等于装备落后
2020-12-07罗平汉
罗平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党史教研部,北京 100091)
人们在讲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时,总喜欢说“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打败了“飞机加大炮”的国民党军。这当然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中国共产党用劣势装备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之初可以说解放军的武器装备确实不如国民党军,但到了解放战争中后期,随着战场缴获的增多和解放区军事工业的发展,解放军除了没有飞机参与作战外,大炮已是为数不少,武器装备并不比国民党军逊色。本文试图就此作点简要的探讨。
一、“有些野战军装备,并不亚于蒋之精锐部队”
从总体上看,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不但数量超过解放军的三倍以上,装备也远远好于解放军。人民解放军主要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展而来的,由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新四军其武器装备水平可想而知。例如,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前身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是由原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成。改编时,全师下辖2个旅,每旅下辖2个团,共1.3万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第三八五旅的七七〇团,师属炮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工兵营留在陕甘宁边区,开赴抗日前线的有9160余人。(1)李达:《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4页。到1937年9月底,全师有9367人,马445匹,骡90头;步枪3412支,马枪724支,自来德式枪529支,手枪93支,花机枪3挺,重机枪29挺,轻机枪93挺,手机枪72挺;迫击炮6门;刺刀55把;步马枪弹43012发,自来德枪弹2872发,手枪弹6051发,重机枪弹23222发,轻机枪弹27261发,冲锋枪弹310发,迫击炮弹67发,手榴弹203枚。(2)李达:《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4页。八路军其他部队的人员装备也差不多。至于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由于长期分散游击,刚刚集中之时装备恐怕还不如八路军。
在抗战过程中,八路军、新四军很重视装备的改善和特种兵建设。1938年1月,八路军总部成立了一个炮兵团,辖6个炮兵连和1个观测队。1938年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炮兵由1个连发展为两个连。1939年底和1941年8月,第一二〇师和第一二九师炮兵分别由1个连发展为1个营;晋察冀军区也组建了炮兵营。抗战中期,山东解放区的鲁南、鲁中、渤海、滨海、胶东等军区也组建了炮兵连或炮兵营。不过八路军、新四军的炮兵数量有限,总体武器装备也很落后。其中原因,一是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以游击战为主,难以打大的歼灭战,故而武器装备特别是重武器的缴获有限,即使有所缴获,因为游击战争的环境携带不便,往往只能弃之不用。二是由于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残酷“扫荡”,加之敌后根据地基本是建立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没有现代工业基础,难以建立较大规模的军工企业进行武器装备的生产;抗日战争之初,国民党曾给八路军、新四军拨发一定数量的弹药,但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共关系紧张之后便停止供给。因此,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以轻武器为主,有的部队甚至连枪支都不多,子弹与手榴弹也不够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又垄断了对日军的受降权,因而由八路军、新四军发展而来的人民解放军在全面内战之初武器装备的状况可想而知。
在抗战前期和中期,国民党军队曾与日军开展过多次大会战,投入的兵力往往是日军的数倍,但多以国民党军的惨败而告终,这固然与国民党军的军事训练、战略战术存在问题有关系,与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严重落后于日军亦有直接关联。1945年的湘西会战日军投入约10万人,国民党军近20万人,经过两个月的会战,日军伤亡3万人左右,国民党军伤亡2万人左右,这是国民党军在全面抗战过程中少有的取得胜利且伤亡比例低于日军的战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参战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换上了美械装备,火力上强于日军。同时,全面抗战初期,中国空军有限的飞机在与日军的空战中损失殆尽,日军取得了制空权;而到抗战后期,中美空军在对日作战上已经具有绝对优势,掌握了制空权。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但并不等于武器装备不重要。
到全面内战爆发之时,国民党军已经近半数的军(整编师)换用美械装备,重装备火力与机动性大大提高。以其主力整编第十一师为例,配备枪11520支(其中冲锋枪2370支),火炮440门(其中105榴弹炮8门),汽车360辆。而解放军中装备最好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配备枪13991支(其中冲锋枪92支),火炮46门(其中75山炮12门),没有汽车。国民党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也强于解放军,其下属的18家兵工厂月产步枪9000支、机枪1430挺、火炮875门;而各解放区的65家兵工厂月产步枪只有1000支,不能生产重武器。(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38页;第2卷,第16、13页。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不但有高昂的士气,有各级指挥员的正确指挥,而且非常注重部队武器装备的改善和部队战术的提高。由于有蒋介石这位“运输大队长”帮忙,解放战争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到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之后,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恐怕已经不差上下了。
1947年11月27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张宗逊在关于攻打榆林及部队休整情况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部队装备大改善(包括三纵在内),自动火器与重武器大增,除六〇小炮外,相等胡之第一军。”(4)第一野战军战史编审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576页。胡宗南的整编第一军号称“天下第一军”,属于国民党军中装备精良的部队,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解放军装备的水平。
同年6月12日,陈毅与邓子恢在联名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说:“在八年抗战中,由于我们的队伍装备很差”,“但在这次战争中就起了基本变化。首先,我们的队伍已有近代化装备,有些野战军装备,并不亚于蒋之精锐部队。”(5)《陈毅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460页。1948年6月15日,贺龙在陕甘宁边区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时也说:“我军的装备怎样呢?东北的部队装备很好,华北我军也不比蒋军差多少,山东、晋察冀、晋冀鲁豫我军的装备都很好。就拿我们西北地区来说,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战争,部队的装备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各战场上都打了胜仗。”(6)《贺龙文选》,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57—558页。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夺取全国政权已是指日可待,全党的集中统一显得十分重要。从1948年起,中共中央就一再强调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要求各中央局、各野战军前委每两个月向中共中央作一次综合报告。1948年9月7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和政治部主任谭政在给毛泽东关于这年7、8两个月的综合报告中说:“根据两年来的经验,像东北我军现时所具有的装备(每个纵队平均三万八千多人、马四千七百余匹。一、二、三、四、六各纵是四万三千人,主力纵队,迫击炮每团六门,六〇炮每营九门),如果没有比较固定的火车、汽车运输的补给线,几十万大军集中作战比较困难的。”(7)《罗荣桓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464、483页。由此可见东北野战军的人员装备情况。随后,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最精锐、全是美械装备的新一军、新六军以及以后编成的新三军、新七军,使得东北野战军的武器装备有了进一步的改善。1948年11月19日,罗荣桓在东北野战军政治工作会议讲话时明确表示:“现在我们的装备已经超过敌人的任何美械化部队,比抗战时候日军的装备也有提高。”(8)《罗荣桓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464、483页。
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在给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司令员陈毅的关于四纵军事工作的综合报告中说,淮海战役前四纵最大连队有137人,最小连队为74人,一般连队百人左右;淮海战役后,最大连队164人,最小连队90人,一般连队均在110人以上。“在武器方面:炮及自动火器较战前增多,步枪减少,因六〇炮增多,太行小炮与掷弹筒在部队全部淘汰了,总之装备较前加强。现团迫炮连五至九门不等(如十旅之29R及十一旅之31R均为九门,十三旅38R为五门),营机炮连一般配重机枪六挺,六〇炮六门,个别配迫炮两门(如十三旅),步兵连一般配轻机枪五挺,少数配四挺或六挺,六〇炮一至两门不等。手提大部配备到班,但不齐全。”(9)《陈赓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460页。这说明,到这时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已完全不逊于国民党军了。
二、解放战争中后期解放军已有相当数量的大炮
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都十分重视部队装备的改善,特别是注重以炮兵为代表的特种兵建设。在没有海空军的情况下(国民党的海空军也很弱,海军在全面内战中几乎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空军拥有的飞机数量也不多),炮兵为代表的特种兵的多少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队的装备情况。
东北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的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装备的改善状况。在中共中央决定创建东北根据地时,各地进入东北的部队,除配有少数迫击炮、六〇炮以外,根本没有重炮,有的部队进入东北时甚至把原有的武器都留下而徒步出发,东北野战军的特种兵几乎是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1945年11月,延安炮兵学校大部人员(1000余人)到达东北,中共中央东北局将这批干部分到各部队和军区,从此,东北民主联军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炮兵部队的建设工作。到1946年5月,经过半年的努力,收集到日军遗留的各种火炮700门,炮弹50多万发,坦克12辆,汽车23辆,还有大批火炮零件和器材,组建了炮兵6个乙种团(各两个营)、4个丙种团(各3个连至4个连),另有炮兵6个营(各2个连至3个连)又20个连,共约合80个各种炮兵连,炮兵初具规模。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组建炮兵司令部,炮兵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到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炮兵部队发展到9个炮兵团,27个炮兵营,120个炮兵连,各种炮767门。(10)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2017年版,第111—112、282页。同年8月,在炮兵司令部下成立炮兵纵队,下辖3个野战榴炮团,两个摩托化重炮团,一个重迫击炮团,两个摩托化高炮团,共8个团。各野战纵队、师和团的炮兵团、炮兵营和炮兵连也都得到加强。此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拥有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共618门,各类小炮4642门。(11)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2017年版,第111—112、282页。东北野战军于1946年6月成立了战车大队(3个战车队、1个汽车队),1947年10月扩编为战车团。到1948年6月,全团辖2个战车营、1个汽车营,装备各型坦克30辆、牵引车10多辆、装甲车和汽车40多辆。这些表明东北野战军的特种部队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当然,部队的武器装备不只是体现在特种兵的多少上,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火炮的多少与威力往往代表着军队武器装备的水平高低。
全面内战爆发之时,山东军区和各野战纵队,共有野炮8门、山炮41门、步兵炮和平射炮12门、高射机关炮1门,与国民党军相比自然差距很大。但随着战争缴获的增多,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而成的华东野战军特种兵也不断壮大发展。1947年2月1日,粟裕就华东野战军的组成情况给中共中央军委及刘伯承、邓小平及华东局的报告中说:“以现有之火器组成特种兵种纵队,以榴弹炮团(第一步完成三十六门)为炮十团,野炮三十门、重战防炮四门编为五团,另工兵一团、战车一营(可修好几辆)、汽车大队组成,以炮兵团长陈锐霆暂兼任纵队司令。另以鲁中炮兵团(全山炮)为炮二团,胶东炮兵团为炮一团,渤海炮兵团为第三团。”(12)《粟裕文选》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241页。3月,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正式成立。到7月解放战争进行一年之时,华东野战军炮兵已有榴弹炮52门、野炮29门、山炮108门(另有两个纵队未统计在内)、八二迫击炮360门、八一炮10门,共有559门。(13)陈锐霆:《走过百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99、123页。到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仅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就已拥有4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骑兵团、1个坦克大队和一所特科学校。
与此同时,其他野战军的特种兵亦有很大发展。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各野战军加强特种兵建设的指示》,要求各野战军在向全国进军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特种兵的建设。至解放战争第三年末,人民解放军已有了强大的炮兵、装甲兵和工兵。第一野战军编有1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第二野战军编有1个特种兵纵队,4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和1个战车队;第三野战军编有1个特种兵纵队,2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和1个战车队;第四野战军编有1个特种兵司令部,3个炮兵师、1个战车师、19个炮兵团、3个工兵团和3个战车团。(14)冯长松:《中国人民解放军管理史》,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6页。人民解放军的特种兵部队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
到“三大战役”前后,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已有很大改善,虽然还没有飞机参与作战,但大炮已经相当多了,各野战军都有数量不算少的特种兵及炮兵部队。“三大战役”之时,朱德说:解放军“在数量上比敌人多一点,质量上比敌人高得多,武器上比敌人也不差”。(15)《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671页。
1949年1月14日,平津战役中最大规模的天津之战打响,攻打天津的东北野战军不但数量上大大超过天津国民党守军,而且攻城火炮也占绝对优势。参加天津攻坚战的东北野战军炮兵、装甲兵和工兵共12个团,其中参战的榴弹炮、加农炮、野炮、山炮和重迫击炮共计538门,而天津守敌只有山炮、野炮、榴弹炮50余门,东北野战军火炮数为守军数的10倍。(16)苏进:《天津攻坚战中的东北野战军特种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平津战役》,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456页。天津之战,东北野战军共发射炮弹88772发,出动坦克、装甲车40多辆参战,仅用29个小时就攻下了坚固设防的天津,特种兵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来自于战场缴获与自造
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战场的缴获。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九月会议)上,周恩来提供了一组数字:“两年歼敌二百六十四万人,其中俘敌一百六十三万人。两年缴获步枪近九十万支、轻重机枪六万四千余挺、小炮八千门、步兵炮五千余门、山野重炮一千一百余门。后方的补充不算,单就两年的俘虏和缴获数目,已足扩大与装备成现时的我军。”(17)《周恩来军事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28页。
华东野战军的战场缴获情况便能说明问题。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缴获坦克24辆、各种火炮217门(其中105毫米榴弹炮48门)、汽车474辆、轻重机枪1048挺、电台13部、电话机66部。(18)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编年史》第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页。在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中,共歼敌人7个师5.6万余人,获各种炮350门,各种枪1.7万多支。(19)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泰安党史资料》总第17期,1990年编印,第115页。
1948年7月结束的豫东战役,华东野战军缴获各种口径炮290门(内有榴弹炮1门、野炮9门、山炮33门、重迫击炮8门、迫击炮82门、六〇炮107门), 火箭筒19个,掷弹筒163个,火焰喷射器8个,枪弹筒2个,战防枪2支,重机枪195挺,轻机枪1020挺,汤姆、卡宾、加拿大等冲锋枪711支,长短枪7304支,地雷探索器1个,坦克4辆,电台12部,汽车50辆。(20)《中共商丘党史资料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1卷“文献”下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70页。
同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共计毙伤俘国民党军官兵84296人,另有2万国民党军战场起义。在战役中缴获:榴弹炮17门、野炮7门、山炮59门、步兵炮11门、战防炮41门、臼炮6门、高射炮10门、机关炮19门、迫击炮169门、六〇炮485门、小炮68门、火箭筒63个、掷弹筒304个、枪榴筒128个、火焰喷射器8具、高射机枪9挺、重机枪463挺、轻机枪2113挺、冲锋机枪1487挺、战防枪28支、卡宾枪365支、步马枪44848支、短枪2775支、各种炮弹226935发、各种子弹11210299发、各种榴弹28833发、炸药130吨、火车头40个、车厢400余节、飞机4架、坦克13辆、装甲车7辆、铁甲车4列、汽车500辆、骡马741匹、电台34部、电话总机54部、电话机778个,其他军用物资极多。(21)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27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96—497页。这些战场缴获都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装备。特种兵属于技术兵种,无疑主要来源于国民党军的俘虏即解放战士。用国民党训练的士兵,使用国民党的装备,再去打国民党的军队,国民党军自然越打越少越弱,解放军则越打越多越强。
除了战场缴获外,各解放区均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军工企业,亦能自造一部分武器特别是弹药用于装备。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确定以珲春、鸡西、佳木斯、哈尔滨为军工生产基地,在珲春建立了6个直属工厂,鸡西军工办事处辖手榴弹厂、迫击炮弹厂、翻砂厂等3个工厂,在佳木斯设手榴弹厂和军械修理所。在哈尔滨设立军工办事处,主要负责收集、购置设备和原材料,并组织哈尔滨可利用的生产能力进行军工生产。1947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东北军工会议,成立东北军区军工部,要求分散各地的军工企业执行统一的生产计划和统一的规格标准,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军工生产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生产各种武器弹药。“这一时期制造了大量前线所需产品”,共制造各种子弹824.07万余发,92毫米步兵炮弹4218发,各种山野榴炮弹11.7万余发,手榴弹163.5万余枚,掷弹筒弹20.59万余发,60毫米迫击炮弹40.29万余发,81、82毫米迫击炮弹50.58万余发,爆破筒2.1万余具,无烟炸药31吨,信号枪1483支,60毫米迫击炮1123门,81、82毫米迫击炮48门,92毫米步兵炮4门,军镐和铁锹3.99万余把,马刀3579把等。(22)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第120页。到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区已拥有军工企业55个,职工人数23674人,生产子弹8240万发、手榴弹160万枚、迫击炮弹92万发、各种山炮弹11万发、92步兵炮26门等。(23)《伍修权传》编写组:《伍修权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版,第116页。
其他解放区的军工生产也有一定的规模。晋冀鲁豫解放区形成了以长治为中心的军工生产基地。到1947年10月,晋冀鲁豫解放区仅山西境内和临近的兵工厂就有37个,职工2万余人。到1948年初,这里的“炮弹月产量,已不再是几千发,几万发,而是几十万发。炮弹的品种也由五〇弹、八二弹发展到一二〇弹、一五〇弹,还增加了加重型炮弹和七五山炮弹”。有人回忆说:“在发展炮弹生产的同时,为满足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反攻的需要,我们的火炮厂在生产六〇、八二迫击炮的同时,根据华北野战军炮兵部队的要求,将在津浦铁路和平汉铁路北段缴获的废火车头轴和车厢车轴,运往工厂,做为制作大口径炮管的原材料,在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制造了482门一二〇和一五〇口径的迫击炮。”(24)兵工史编审委员会编:《华北解放区军工史料》,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1994年编印,第239页。
山东解放区成立了军工局,到1946年2月,山东已经有兵工厂27个,职工有6000余人。(25)刘明逵、唐玉良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第6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页。1948年10月、1949年1月济南和徐州解放时,山东解放区已有37个兵工厂、1.7万名员工。(26)王兆春:《中国火器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66页。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山东解放区仅胶东军事工业就有十多个厂,工人有1万多人,每月可生产步枪300支,各式迫击炮100门,轻机枪10挺,各种迫击炮弹30万发,子弹37万发,山炮、野炮、榴弹炮弹1000余发,无烟火药万余斤,各种高级炸药16万余斤。(27)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95页。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部分兵工企业和设备转移到晋绥解放区。到1948年晋绥军区工业部已拥有17个军工厂,2943名职工,军工生产由原来的9种发展到16种。(28)周正本等:《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到1947年底,晋察冀边区工业局所属的军工企业有32个。此外,冀晋、察哈尔两个二级军区兵工管理处和冀热辽军区军工部所属的企业还有20多个厂,职工近万人。(29)兵工史编审委员会:《华北解放区军工史料》,第301页。
除了战场缴获与解放区兵工企业自造之外,东北解放区由于特殊的条件通过各种方式从苏军手中获得了一部分缴获的日伪武器。对于苏军提供东北解放区武器装备的数量,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提出,战后苏联远东军向东北民主联军提供的日本关东军武器数量,步枪约为70万支,机枪约为1.2万—1.4万挺,各种炮约4000门,坦克约600辆,汽车约2000多辆,另有弹药库679座,800余架飞机和炮艇若干。1948年前后苏军将绝大部分日本关东军武器提供给中共军队以后,还向东北的中共军队提供过一定数量的苏联制造和捷克制造的武器装备。也有人认为这些数字出自于中苏关系恶化时苏联方面的宣传,不足以采信。
上述这些数字当时出于宣传的需要可能会有夸大其辞的地方。比如,其中提到苏军向东北民主联军提供了800余架飞机,应该说这个数字颇为巨大。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1卷所载: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共有各种飞机443架。亦有材料说国民党空军有飞机900余架。(30)王文政:《汤恩伯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就算国民党军有飞机900余架,而苏军向东北民主联军提供了800架飞机,那国共之间飞机的数量差距不大。可是,对于解放战争,不论海峡两岸出版的相关战史还是各种亲历者回忆,国民党空军参与作战的记载不难找到,却鲜有解放军空军参与作战的记载。固然飞机的使用离不开飞行员的培养,而飞行员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航空学校,简称“东北老航校”,开始了航空人才的培养,如果东北民主联军拥有如此众多的飞机,不至于把这些飞机弃之不用。当然,有不少回忆材料表明,苏军曾以各种方式向东北民主联军提供过部分武器,这应该是一个可以确认的事实。
结 语
虽然过去常讲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的国民党军,但并不等于说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就比国民党军低劣许多。全面内战之初双方在装备上无疑有很大的差距,但到解放战争中后期应该说这种差距并不明显,如果说有优势,那就是人民解放军还没有空军,不过考虑到国民党军队的空军也不甚强大,因而对战争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有蒋介石这位“运输大队长”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获得了与国民党军基本相同的武器装备,加上高昂的土气,人民群众的支持,战略决策的正确等等,国民党自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因此,过去说“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不是说人民解放军不重视武器装备的建设,不重视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的作用,实际上,自开展武装斗争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部队武器装备的改善,只是很长时间囿于各种条件人民军队的装备长期落后于敌人,这种状况到了解放战争中后期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与同期的国民党军队相比,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并不落后。
其实,所谓小米加步枪更应该从人民加军队的角度去理解。对此,1947年5月6日,贺龙在晋绥军区建军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曾作过这样的解释:“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依靠群众来建党、建政、建军,来战胜一切敌人。没有阶级性、群众性的单纯建设军队,是不行的。毛主席说:‘我们的力量就是小米加步枪,如果看不见小米,即群众力量,这支步枪,一定不会有任何作用。’”(31)《贺龙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304、323页。同年8月10日,他在绥德分区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上的报告中又说:“我们胜利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毛主席讲的:小米加步枪这个‘无敌将军’。小米是群众,步枪是军队。”(32)《贺龙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304、323页。贺龙把小米加步枪的含义讲得很清楚了。国民党军的飞机加大炮固然是说明其武器装备好,但同时也说明他们的战争只有军队参加而没有人民支持。因此,小米代表人民、步枪代表军队的解释,应该说更接近“小米加步枪”的含义,是人民和军队的密切配合打败了国民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