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酒”在艺术精品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黑格尔《美学》学习札记

2020-12-07范为超湖南株洲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杜康君山张旭

◆范为超(湖南株洲)

西方著名美学家黑格尔在其伟大著作《美学》中说:“天才和才能的创作过程好像只是一种状态,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灵感状态。”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艺术精品质量的传世佳作,往往是在“灵感状态”下产生的,而这种“灵感状态”才是天才和才能的创作过程。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为了让自己的艺术作品成为绝世佳品,往往极尽全力去捕捉这种“灵感状态”。如何才能捕捉到这种“灵感状态”?黑格尔说:“据说天才有时可以由一个对象激发到这种状态,有时又可以凭意志达到这种状态,例如酒的作用也没有被人忘掉。”在这里,黑格尔列出了捕捉这种“灵感状态”的三种方式:

一是由一个对象激发到这种状态。如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爱国主义书法家颜真卿创作《祭侄文稿》时正是这样。撰写这篇传世佳作的灵感状态,就是因为自己被惨杀的爱侄颜季明这个对象所激发的。全篇用饱含血泪的笔触,表达了对本来具有美好前途却惨遭叛军杀害的爱侄的悼念之情。作者将对亡侄的痛惜、兄长的爱戴和对安史叛贼的切齿痛恨,全部通过高超的笔墨技艺倾泻而出。全稿既是悲愤难抑的心声的真实写照,更是其血和泪凝聚而成的不朽巨制。正因为如此,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将之与书圣王羲之的不朽之作《兰亭序》相提并论,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二是凭意志达到这种状态。这种事例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比比皆是,如王羲之的“临池学习,池水尽墨”、智永的“退笔成冢”、赵子昂练书法十年不下楼等等均为显例。前面提到的著名书法家颜直卿也是如此。颜真卿早年家境贫寒,经常用黄土块在墙壁上练字。日复一日,白墙壁被染成黄色,手指也被磨破,但他仍坚持不懈。他曾经写过一首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由此可知,他学习书法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也正是因此,他才终于创作了《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和《争座位帖》等一大批传世名作。

三是本文要重点论述的“酒的作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

从《说文解字》所记载来看,在人类的远古时期酒就已经出现。中国最早造酒的人一为仪狄,一为杜康。《辞海》认为仪狄是“传说夏禹时造酒者”,曾献酒于大禹,大禹尝后觉得味道很甘美,喝后有飘飘然的感觉,大禹担心这种感觉会误事,于是便疏远了仪狄。《国策·魏策》曾有记载说大禹尝酒后曾说,后代一定会有人因为酒而导致亡国,所以他要疏远仪狄。商纣王就因为嗜酒而造肉林酒池最终导致身死国灭。后来的周武王就鉴于商纣王因酒亡国而作《酒浩》以告诫后人。另一个酒的发明人为杜康。《辞海》认为杜康“即少康,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而少康是“传说中夏国王”。由此可见,中国酒的出现,决不会晚于夏代,可见酒的历史之悠长。结合世界历史来看,酒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它的身影。各个古老的文明民族,无不流传着酒的传说。希腊神话里就有著名的酒神,他是大神宙斯和忒拜王卡德摩斯的公主塞墨勒所生。酒神曾游历世界各地,并教人类酿酒,因此而逐渐赢得人们的崇拜。欧洲纪念酒神的仪式,往往是成千上万的人们聚在一起狂欢暴饮。研究戏剧起源的专家多认为西方的悲剧或喜剧大都起源于纪念酒神的仪式。

酒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喜爱。高兴了可以喝酒,如今日流行的庆功酒;忧伤了亦可以饮酒,如曹操在其《短歌行》中说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身处魏晋时期的文人学士,有感于司马氏的政治黑暗和高压,终日沉醉在酒乡之中,如阮籍为躲避卷入政治漩涡,竟连连饮酒,以致沉醉了六十天,从而避免了司马昭的纠缠。酒仙刘伶更是时刻带酒随行,并命从人随身带锹一把,自己何时醉死,便就地挖土埋葬,以表示对浊世的决绝和对黑暗统治者的愤慨。正是因为酒,才使得身处浊世的魏晋文人能在醉乡中获得心灵的短暂自由,由此可见酒的作用之大。

对文人墨客来说,酒的最大的作用便是黑格尔所说的对“灵感状态”的捕捉。古今多少诗人、画家、书法家皆因酒的诱发而捕捉到“千金难求”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我们先看文学艺术家因为酒酣墨畅、才思横溢而下笔有神的例子。唐代诗人李白曾在酒醉后作过一组著名的浪漫主义诗歌《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中的第三首,可以说是具有奇特构思的抒情绝唱:“剗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诗歌起首便醉语惊人。在朦胧的醉意中,兀立于洞庭湖中的君山,竟挡住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的湘江之水,于是,诗人发出了自己的醉思奇想:“剗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强烈的“剗却君山”的感觉呢?因为在酒醉心明的脑海中,这挡却湘江奔流到海的君山,就像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阻碍了自己的远大前程。在他酒醉心明的意识中,只有铲除了世界上的一切不平,才能让所有胸怀大志的才智之士有一条平坦的大道可以前行。诗中明是写铲去君山,让湘水毫无阻拦地浩浩荡荡向前奔流,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对人世不平的愤慨之情。但是眼前的现实是君山铲不尽,忧愁无法平,那么,还是继续喝酒吧。于是,在前一个醉思奇想之后,诗人又发出更奇绝的奇思妙想,偌大的洞庭湖水在诗人眼里全变成了酒,君山上的红叶也幻变成了诗人们绯红的醉颜,诗人多想凭借洞庭湖水这无穷无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因为只有在醉中才能忘却这人生无穷无尽的忧思啊!全诗既是对自然景色绝妙的描写,又是对压抑在心头的无尽忧思的尽情抒发。自然景色和心头愁绪,密合无间,而酒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诗人正是通过酒,捕捉到了这醉后的灵感,而成就了这一流传千古的抒情绝唱。

最能通过酒来捕捉创作的“灵感状态”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艺术了。而在书法艺术中,又数草书这种形式排在第一。苏轼曾在《题醉草》中说自己“醉后能作大草,醒后自以为不及。”也就是说自己清醒时所作的草书,远不及自己醉后所作的大草。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也多次在诗中写自己爱在酒醉后作草书来抒发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他在《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具体地描写了自己如何在醉后草书中宣泄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在祖国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严酷现实面前,诗人借酒助兴,把自己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通通倾泻到草书的创作之中,在挥毫纵横、龙飞凤舞之中,无拘无束地挥洒自己的意绪,来宣泄、消释被压抑的情感,从而在草书的挥酒中达到心灵的自由境界。这种境界,正是著名书法家张怀瓘在《书议》中论述草书作用时所说的“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通过酒在草书中捕捉“灵感状态”在今天仍有迹可寻的,是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流传至今的草书作品《古诗四帖》。虽然作品的作者有一定的争议,但从作品书写时毫无顾忌地向前推进的狂放状态,以及结构、用笔的节奏变化融为一体所体现的狂草特有的感觉状态,应该是与张旭酒后肆意书写的癫狂状态相一致的。这种状态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有所表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诗中写出了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逸兴遄飞的狂放状态,惟妙惟肖。在显赫的王公大臣前,张旭脱掉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凝聚在纸上的作品就如舒卷自如的云烟晓雾,令人捉摸不定而又赞叹不已。短短三句诗,既描写了张旭醉后书法艺术的瑰丽奇伟,又酣畅淋漓地刻画了张旭凭酒催艺、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奇倔品格。正因为酒对“灵感状态”的有力捕捉,使得我们今天能有幸欣赏到《古诗四帖》这样神奇的艺术佳作,由此可见黑格尔所说的“酒的作用”。

综上所述,酒作为一种刺激性的兴奋剂,既是催生激情、引发创作之冲动的诱发剂,更是捕捉“灵感状态”创作艺术精品的操盘手。

猜你喜欢

杜康君山张旭
Quantum speed limit for the maximum coherent state under the squeezed environment∗
君山美学生活馆
The Three-Pion Decays of the a1(1260)∗
饿了么张旭豪:不成功无意义
君山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