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尝试
2020-12-07张晓玉
张晓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中学,新疆 阿勒泰 836099)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教材信息不够丰富,教学活动枯燥无味
丰富的教学信息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受教材编排篇幅、形式的制约,现行教材中无法囊括较多的信息,教师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势必会显得分外单薄,难以构建起血肉丰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整个教学活动会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调动起来。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且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独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过于依靠口头说教,学生难以完全认同
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更加丰富,各种稀奇古怪的理念屡见不鲜。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较强的思想引导性,教师如果完全依靠口头说教,远离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难以让教学成效有效彰显,尤其是空洞的说教无法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会导致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空口号,内心不够认同。
(三)教学脱离学生生活,思想引领效果不佳
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对学生人生成长的思想引导作用,而学生的思想与他们生活的经历息息相关,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依照于教材,或是选取了一些和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的内容作为补充信息,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和他们的生活相去万里,无法从内心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观点心悦诚服,思想引领的作用明显削弱。
他又认为,未来的摄影可以探索和描述宇宙,在那里,多重原则同时发挥作用,存在既是坚实的也是虚幻的,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1]194这样,现实中数码摄影真与假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摄影的非预见性和及随机性正是量子世界观对数码科技作用而产生的重要结果。实际上,不过是数码摄影更容易造假,传统摄影已经使可能性崩塌。里奇举证雕塑家罗丹的观点支持他的结论:
二、贯彻生活化原则,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
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科河699产量最高,平均产量16 650 kg/hm2,比对照增产18.6%,大民3307平均产量14 703 kg/hm2,比对照增产4.7%。
笔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确定以及思想教育引导等方面与生活化原则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一)从生活中选取教学信息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应当是生动形象的课堂,各种信息要能够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仅仅依靠教材的有限信息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作为补充,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有血有肉。例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教学中,单纯地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乏味,如果能够选取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作为素材,那效果则会大不一样。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近两年发生的伪劣家电漏电伤人事件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在生活中对这些事例早就有所耳闻,现在成为了大家学习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笔者将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与本案例的相关细节紧密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对本案例中消费者拥有哪些合法权益、他们的权益受哪些法律哪些条款的保护,以及发生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之后向哪些部门申诉,应当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维权等等,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具直观形象性,而且教学素材就选自于学生的生活,有效丰富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更有兴趣。
(二)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开展有效教育引导
初中阶段后,学生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性格叛逆,更加渴望独立、追求自由,这与他们浅薄的生活阅历、不周密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强烈冲突。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应当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如在《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中,笔者没有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开展了广泛的调研,针对本校乃至本地区初中生生活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教学中通过投影展示,向学生逐条描述存在于当代初中生身上的一些消极生活态度,并附有案例的说明。展示在学生面前的这些内容正是许多学生身上所存在的,或具有这样的思想倾向,在此基础上开展积极生活态度的分析研究,就显得更具针对性。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探讨的过程,仿佛就是学生在分析自己以及同学身上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学生产生的思想震撼也更为强烈,从而对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能够有效纠正自己存在的消极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生活。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思想特点的紧密结合,能够极大地放大思想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立足社会关注焦点热点进行思想教育
校园的围墙隔绝不了学生与这个大千世界的千丝万缕联系,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焦点热点事件也是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和许多学生看热闹、看笑话的心态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更要善于发掘其中蕴含的契机,从这些社会焦点热点入手,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强化学生思想教育。例如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吧游戏机,崇尚暴力,不思学习,好逸恶劳,甚至走上了自暴自弃以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一现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如在《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的教学中,笔者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面临着哪些不良诱惑,学生纷纷列举出了游戏厅、网吧、不良网站、赌博、打架斗殴等多种不良习惯的诱惑。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从当代初中生的主要任务、人生发展阶段的目标、健康生活方式和遵纪守法等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这些不良诱惑保持清晰的头脑,明确地抵制和拒绝,在学生心中构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有效地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样的教育成效是口头说教所无法达到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尝试,是提高学生教育引导效果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应当加以研究和推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