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用笔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以赵孟頫为例

2020-12-07云南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赵孟頫勾勒中锋

□朱 荔 云南师范大学

书法和山水画从萌芽到发展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书画同源”的说法,无论在表达形式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中,书法都对山水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诸多的画家和理论家中,赵孟頫是精通书法、山水画及音律的全才,本文就以赵孟頫为例来分析书法用笔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

一、书法用笔在山水画创作中“笔法”的体现

笔法是山水画和书法的最基本表现技法,不管是山水画还是书法,在创作过程中都离不开用笔的表现,而用笔离不开笔法。书法的用笔相对山水画成熟较早,在很早就形成了风格多样的书体形式,如楷书、篆书、隶书和行草书等各式书体。当山水画形成一门独立的绘画个体时,距今发现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是有勾无皴,通过先勾完后染色的方法来完成创作,直到宋元以后,才出现了皴、擦,这足可证明山水画的笔法产生于书法之后。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为中锋、侧锋、藏锋、逆锋等,表现了抽象的书法线条;山水画的用笔也可分为中锋、侧锋、藏锋、逆锋等,不同的是,山水画中的笔法主要是用来表现物象的外部造型,通过对山水画中山石、树木、水波、房屋等进行勾勒、皴擦,来表现山水画的空间结构和体积感。在勾勒和皴擦时主要运用了中锋和侧锋、藏锋相结合的用笔方式。

(一)中锋用笔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在山水画中,勾勒物象的轮廓大多采用中锋的笔法,在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中,山石不再是先勾勒完外轮廓后染上颜色那么简单,出现了皴、擦、点的方法,其中的皴擦大多采用了中锋和侧锋相结合的方式;作品中的两棵松树,赵孟頫用中锋的用笔画出松树的树干,线条流畅、老辣,简单几笔就把松树树干的造型表现得淋漓尽致;松树上每一个松针都像钢针一样,表现出松针刚强的特点;松树旁边的灌木同样采用了中锋用笔的方法,表现出灌木的灵动,和松树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后面的远山上只画出简单的几点,表现出远山有丰富的植被,这些点的笔法大多采用了中锋和藏锋相结合的方式。最后,从画面的整体来看,几乎所有有线条的地方都用到了中锋。书法中用笔的核心也是中锋,历代书画家都有关于中锋用笔的论述,因此,在书法和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中锋用笔是核心。

(二)侧锋用笔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在山水画创作中,中锋和侧锋在山水画中的作用就像红花和绿叶,在赵孟頫《双松平远图》中,画面中松树的鳞皮就是用了侧锋的方法,与树干轮廓的中锋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松紧有致,松树下的石头在勾勒部分就出现了中侧锋并用的方法来处理轮廓,远处起伏的远山和皴擦基本都采用了侧锋的用笔,侧锋用笔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和自然。

二、书法用笔在山水画创作中“书写性”的体现

线是山水画的表现基础,在《游春图》中,线是用来勾勒山体的外轮廓,随着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开始出现了有皴的山水,线的作用就不再是勾勒外轮廓这么简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皴法,如折带皴、牛毛皴、解锁皴,披麻皴等,皴法使山水画更加立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山水画,使得山水画更富有层次和节奏。山水画的用线应该有丰富的变化,更应该注重线条的书法趣味,线可以为山水画造型,表达思想感情,线条在山水画中主要表现为各种皴法,成了绘画风格的代名词。《双松平远图》描绘了两棵松树位于右侧,在塑造松树时,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松针、树干、树皮,画家运用中锋的线条画出树干的外轮廓,表现出松树的基本长势,画面中勾勒树干的线条老辣、沉稳、流畅、朴实。下面的灌木线条相对树干的线条轻松了许多,与钢针一样的松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松树的树皮像大小不一的椭圆形组合在一起,这些椭圆形的线条变化丰富,各种笔法相互穿插,使松树有更加立体的呈现。书写性的笔法书写出中华历史悠久且类型丰富的文字,表达了书画家的思想感情,推动了书法山水画的发展。

书法用笔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它赋予了山水画气韵之美、简约之美和力道之美。

猜你喜欢

赵孟頫勾勒中锋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rogressive Aspec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五大发展理念 勾勒小康路径
蔡中锋闪小说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