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育人,以美育德
——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12-07王晓卉
◎王晓卉
初中学段是教育的转折点,音乐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特殊时期,以德育教育为抓手开展音乐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借助音乐滋养学生的心灵,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一、用心歌唱,以情深入——唱歌教学中渗透德育
歌唱,是调动口、眼、心的活动,在旋律与音符之中歌唱,学生的感触更加深刻,感知语言、感知情感、感知旋律,都能够达到心灵的润泽。为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注意开展歌唱教学,在纵情歌唱之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道德因素,从而从歌曲之中学会做人,全面成长。
歌唱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合唱、伴唱、独唱,但无论选用哪种歌唱方式,教师都要精心筛选歌唱的对象,即“唱什么”。不同的歌曲,其中心情感不同,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触动也有所不同。
如在学习《阳光总在风雨后》,歌词写到“乌云上有晴空,请相信彩虹……”带领学生先感知歌曲的旋律,动情且铿锵有力。进而让学生把握歌曲传递的宽容、珍惜、相信未来等各种情思,从而在歌唱中与创作者达到情感共鸣。
二、用心灵动,互通共鸣——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共鸣,是一种发自内心碰撞以及感动的表现。怎样让学生和作者、和作品产生共鸣感,让学生能够欣赏到音乐作品中独有的美。初中音乐教师就可以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的背景、音乐的创作故事,让学生能够在感知美与享受美中架起与美的沟通桥梁,从而在共鸣之中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歌曲旋律悲伤而又凄婉,旋律组成了对封建礼教愤怒的控诉,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推进学生对该音乐作品的欣赏程度。在欣赏“楼台会”时,老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哪两种乐器在对话,又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他们悲痛欲绝、难舍难分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动画情景,直接为学生展示“楼台会”的影视作品画面,让学生直接观看,直接感知。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乐曲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乐曲欣赏中读懂道德伦理的语言。
三、用心参与,真正体验——表演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当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入到音乐世界,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参与律动、切身感知,给学生建立表演的舞台。
这样能够让音乐课堂“活”过来,学生不再成为音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了音乐知识的诠释者。在引导学生表演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曲中人”,对音乐情感的感知是多方面的,是全面的,受到的德育教育也更深入。
如在欣赏《千手观音》时,教师不要仅仅局限在音响效果、服装设计上。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欣赏舞蹈的内在,感受残疾人肉体和灵魂的完美融合,体会完美舞蹈背后所付出的汗水与泪水,多面对的挑战与困难。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感受到音乐,切身体验音乐。可以利用音乐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利用音乐诠释古诗词的情感;可以利用音乐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利用音乐振奋学生的心灵,激活运动细胞;可以利用音乐与英语学科相结合,在导学阶段引出英语语言,做好教学铺垫……这都能够让音乐随时随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用心感受音乐中受到心灵洗礼,进一步发挥音乐学科的德育教育功用。
四、用心感受,表达交流——创编教学中渗透德育
创编音乐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突破,是初中音乐课堂的拓展延伸,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创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有效应用音乐,感知音乐的价值,将音乐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如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为社区爷爷奶奶公演,进行舞蹈、音乐、古筝、朗诵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创编;去发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道德之美。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编能力,且是对音乐课堂的拓展延伸,能够让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于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五、结语
正如法国文学家雨果所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把钥匙是教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在旋律、音符中获得心灵的触动,初中音乐教师就要充分挖掘音乐课堂的德育艺术,要利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去洗礼、去感染、去震撼学生,这样才能够在音乐课堂上真正实现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