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0-12-07芮勇鹏
◎芮勇鹏
拥有成熟的地理学科思维,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复杂,系统化特点明显,各个知识点之前的关联千丝万缕,只有捋清知识主干,分析地理现象背后的成因,才能完整地学习地理知识,也才能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思维可视化理论概述
思维可视化由诺瓦克教授等人最早提出概念图术语,通过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的知识网络,形象化的形式阐明了概念知识之间的关联。目前,思维可视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熟,应用思维可视化理论可以形象地呈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二、促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一)对地理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
高中地理学科主要以研究地理环境气候为主,这些知识点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地理课程综合性极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的综合性分析,但是由于知识点众多,学生很难进行统一性学习,所以应用思维可视化理论可以系统地学习地理不同知识点的要素。在地理要素学习中,每一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着不同的地理风情和气候特点,之所以形成了不同地理风情,只要由气候、洋流、季风、纬度等不同要素导致,要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综合性特点,不仅要分层探索成因,而且要综合不同因素 从更加完全的角度进行探究和分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将不同地理因素、特点、成因用线连接起来,形成一定的关联,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将抽象知识的转化成简单的、形象知识体系,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时,在对不同地理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点的概念图,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以激发自身的思维,提升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地区的综合性分析
在学习地区相关性问题时,也可以灵活地应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对地区特点进行两方面的分析,从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分析,在对地区内部进行分析时主要是对区域内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对地区外部进行分析时主要了解该区域后期的发展,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对地区外部成因进行分析时,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了解该地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同时对后期的发展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全面地促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并在概念图的引导下发散思维,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归纳,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西北地区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后期的解决方法以及我国西北地区后期的发展,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形成明确、清晰的地理概念图,促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概念,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概念图的绘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地理知识,刺激自身的思维,提升自我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性应用
地理教学,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地理知识内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地理情况,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都有着不同的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也可以应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将不同知识点构成概念图,通过概念图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空间和时间要素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时间和空间知识内容很多,综合性极强,不仅涉及农业、工业,还涉及交通、社会等内容,要建立不同要素的联系,就要灵活应用思维可视化工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理论可以打开地理教学的新视野,可以促进学生明白知识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高中生学习能力的较强,经过引导,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