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商鞅变法》教学为例

2020-12-07赵中龙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商鞅变法秦国

◎赵中龙

关键字:初中历史 社会核心价值观 渗透 《商鞅变法》

在新课标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中明确说明教师不仅仅要做到传道授业,更承担着育化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职责。将历史的素材融合进日常教学,以此唤起同学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思想,便于在日后融入社会,学习知识,丰富文化涵养,成为优秀自信的中国公民,这便是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那么,历史教师们如何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呢?笔者在此总结了以下几点,浅谈关于教学实践的种种想法。

一、以史为引,贯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思想

“富强、文明、民主、和谐”这八字箴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个体层面的直观体现,并且,也是我国长久以来的目标。在国家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要想让祖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使人民团结一心,有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感,启发。

例如,在《商鞅变法》这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即商鞅的积极变法改革,认识到一个国家只有像秦国一样,变法图强,积极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经过商鞅的积极变法,秦国从根本上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生产关系和劳动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并且确立了土地私有的性质;在政治上废除了陈旧的,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体制,是秦国的官僚晋升体制更加合理完善;在军事上奖罚分明,极大提高了士兵的士气,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实力,为日后秦国的强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是秦国宏达战略版图的起笔,直接影响到日后秦国的统一大业。由此来看,商鞅的变法无疑是极为成功的。然而,商鞅变法的历程却尤为坎坷,为此,其本人也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华民族深远的历史在不停告诫我们,只有变法图强,才能从旧体制的泥沼中挣脱,国家和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教学至此,教师应当结合实例,向同学进行深一步讲解,比如用改革开放前后四十年,国家的综合国力量对比,这样更容易让同学们对改革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明白自己肩上责任之重,需要努力学习,勇于改革,让自己的国家更加繁荣。

二、举典型实例为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体现。教师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具体实例,详加说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意义加以展现。

例如,在教学《商鞅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教案中设计一些问题,比如“请学生们找出并梳理商鞅在变法中实施的具体内容,其中哪些是面向人民阶层的,哪些是面向统治者阶层的?”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列举出类似的例子,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国法家规等,并对比思考,这些规则的相似之处在于哪些地方,对于目标群体的心理层面和生活层面的影响有哪些?其实这些规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准则,用以限制人的行为并保持对应集体日常运作的稳定。它们都有着相应的对人行为倡导与抵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对应集体中的个体一视同仁。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导,同学们应该会明白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是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以及价值观追求的具体体现。

三、以历史人物为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我国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基本准则之一。其中诚信不仅有关于公民在基本的劳动中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还是衡量我们品格的一个基本标尺,教师也可以将其融入到 我们的授课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商鞅变法这一课时,我们可以举商鞅“立木为信”为例。在先秦时代,商鞅积极主持变法,时值战乱,人心惶惶。为了使自己的变革为民众所信服,商鞅便让手下在城门外立一根木柱,当众许诺,移长木于北门者,授金十两。当场的人们都不相信,没人愿意做。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有人愿意出手一试,最后商鞅遵守诺言。这一举措也为其赢得了民心。将具体人物的事迹融入教学并赋予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高效且易于让学生理解,接受。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终身牢记,终身贯彻落实的。这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每一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成为承载国家,制度和人民记忆的基石,修正同学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发扬,丰富的节点,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商鞅变法秦国
徙木立信
五张羊皮
瞒天过海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徙木立信
鸡口牛后的故事
反复变法
树敌太多商鞅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