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2020-12-07任帅钦
◎任帅钦
一、思政课教师要拉近自身与体育教学的距离
从体育学院思政课授课主要对象的角度来看,授课老师往往存在与“体育”本身相去甚远的问题。体育学院的思政课老师很大一部分都几乎未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部分思政课老师并没有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身为体育学院的思政课老师,基于增强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为目的,理应增强体育相关的知识储备,加深对体育生受教育群体的理解。
首先,在体育学院思政课进行授课的关键就是思政课老师,而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国家方面、专业层面,均对思政课老师进行了一定的要求。从国家层面而言,习近平开始指出“八个统一”相关的教育标准,为了保证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体育学院的相关授课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学术与理论方面的研究,避免价值观方面的扭曲和思想意识角度的迷失。第二,在体育学院进行授课的思政课教师还应当懂得体育,理解体育,将自身生活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简单来说,就是将自身授课专业与体育实际相融合,明确我国进行体育发展实际目的,将重点放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能使学生受益的真正的学问上。最后,体育学院的相关理论课程老师应当考虑体育学院的现状,在体育专业层面持续进步。
二、把握体育生在思政课上的学习特性
体育生虽然能够在思政课上参与学习,但还存在文化知识储备差,社会经验积累启蒙早,对安排上课时间有限等情况。一部分学生只是直观地将思政课当作文化课,对自己的要求并不严格。之所以学生们会产生这样的认知,既存在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受到学生平时所面临的学习与训练、学习与赛程之间的矛盾的因素限制。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实际有效程度,结合教育对象的主观意识情况,挖掘体育生的共性,并给出建设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方针。从其中一个角度来说,可以结合体育生的文化课水平对症下药。相较于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的教育对象,应当注重在知识和基础层面的教学;如果是文化知识储备较为充足的教育对象,则应当在保证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分析能力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应当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知识学习主动性、行为习惯、性格条件、思维偏好等群体普遍情况,分析体育生的学习倾向,主要分为两部分,包括其特长与短板。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应当解决的是“提高优势”和“弥补缺点”问题,同时应当明确以问题为核心,并提出解决方法的理念,针对不同的问题主体来解决不同的问题,确保受教育对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保证思想教育的实用性与及时性。
三、将我国传统体育精神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
根据授课内容的选择,传播我国传统体育精神应当是体育学院思想政治课授课的核心内容。我国传统体育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体育专业领域的中国精神的精确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我国体育运动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发扬我国传统体育精神无疑是我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的必经道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理应帮助体育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这对在新时代体现我国传统体育精神的分量增强和素质提高有所帮助。换个角度来说,在高举主旋律大旗的道路上,体育学院的思政课离不开我国传统体育精神的浸润。体育相关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是在继承中国传统体育精神的脚步中,激发大学生对我国体育文化的高度自我意识和自我肯定。
四、结语
我国的体育学院承担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孕育体育杰出人才的重要任务,这是我国由为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的必要途径。意识形态和政治等领域的相关课程的设置的是我国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设立的新形式的教育课程。要想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教育人员为之研究和投入精力,将价值涵盖在理论的传达和能力的训练中,对所有教育对象形成体系。然而,体育相关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构造是前所未有的,没有能够用于参考和采用的完备模式。事实上,并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架构以及完善的实施结构。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创新过程中,坚持对的政治道路和清晰的思想建设方向,在遇到不明确的前景和不足的构建资源等自身或背景条件方面的问题时,应当首先调查解决它们,然后慢慢调查改进体育相关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构筑理论的方法及具体的实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