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科改革谈中职音乐欣赏课效率提升的策略
2020-12-07张慧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张慧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新时期教育事业相比过去出现了很多不同,这不仅展示在实际教育者的理念上,也都反映在所采取方式上。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倡议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都在认真思考变革,努力给自己的学生们带来更多帮助,给他们的日后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不过,学科改革复杂而繁琐,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状况,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才可以展开。在本文中笔者试图结合从业积累,谈学科改革中中职音乐教育者需做出的实际改变,以音乐欣赏课为例来论证,进而给实际业务的推进带来直接的帮助。
一、革新乐理知识,提升学习趣味
在中职音乐课程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都会觉得十分无趣而枯燥,所以很难自主投入到其中探索。然而,乐理知识点是音乐的基础要素,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才能够提升整体的实力。比如对旋律的掌握、对节拍的实际把控、对速度充分了解、对音乐的体会、对和声的拿捏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知识点,那么整体学习质量,是难以保障的。可是,在中职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是不足的,很多学生上课时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这就给科目讲解带来了很多的困难[1]。此外,由于其教育模式不重视班级学生个性,所以在方式上也存在和时代脱节的问题,没法激发学生个人兴趣。
在具体教学中,对旋律节拍速度音色和声了解,都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也是中职音乐欣赏课开设培养体系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乐理知识的讲解是必须的,也是欣赏课效率得以保证根本。在实际科目开设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摸底的工作,努力掌握他们基础,以及个体之间的不同,将学生的喜好和个人的实力打好专业标签处理,给接下来的工作打底。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讲解要素的重构,充分加入一些时代热门的元素,和对学生发展有利对整个的体系打造有益的元素。比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艺术素质的提升和美感培养等,这就可以极大提升科目讲解的层次性和水平,给学生个人成长带来更好的帮助。再次要充分结合各类信息技术来打造专业而有趣有料的乐理知识讲授模式,使得学生乐意参与其中。
以笔者的音乐欣赏乐理的知识讲解为例,在科目开始前笔者会先做基础的引导,加入很多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时下热门歌曲,告诉他们各名词的含义。比如在摇滚歌曲中,音乐律动和节拍就很显著,可以直接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去直接体会和感悟到这些专业词汇实际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笔者会选择课本大纲中要求的曲目和本地十分多见的乐曲小调课上播出欣赏,比如国歌、我的中国心、保卫黄河等[2]。这不仅是专业素质的培养,也是学生们爱国主义培养和个人民族自豪度提升的促进。在这些曲目的讲解中,笔者会在律动节拍等简单的知识基础上,适度提高层次,比如加入休止符、切分音等的讲解,使得学生们可以体会到其具体含义,在歌曲中感悟,在音乐媒体中熏陶,这对于他们的知识掌握很有好处。此外,笔者也会充分加入新媒体模式,在慕课和微课、微博微信新平台引入中,结合其他专业老师的乐理讲解,来革新自己的模式,提升新的理念引入契合度,也充分结合技术优势来答疑解惑,随时解决各类乐理知识问题。相比于过去,笔者学生们对乐理知识点的兴趣度提升了很多,也都自主投入到学习中来,整体效果的提升很显著很直接。
二、注意引导感情,做好辅助业务
对于中职学生学习音乐而言,整体上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很多人都没有任何基础,在知识和技术了解和突出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加之音乐学习对实际学习者要求很高,也包含了大量复杂难懂的晦涩词语,需要去体会,所以这成了各地区中职音乐欣赏课开设的重要制约项。对于老师则应重视这类存在的矛盾,在专业讲解的基础上,加入各类的情感引导和辅助策略,给学生带来更好学习感受,也给他们带来十分多元帮助。
音乐欣赏课是需要产生共鸣的,只有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情感上的互动,去体会了解乐曲中包含内涵和外延,才可以真正的起到教的目的[3]。正如我国中职音乐教育体系大纲中描绘的,音乐欣赏是需要师生之间、师生和音乐素材相互沟通,在此过程中产生正向而积极的体会。所以老师必须在保证专业的同时,结合具体事物和很鲜明的艺术模式来努力引导学生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做自主的思考,引发学生们对美有正确的认知,去努力调起他们的心理感悟,对乐曲产生直接个性的体会,最终达到共鸣,在个人情感上有所领悟,在专业技术上有所进步。这正是其价值所在,也是新时期提升中职音乐教育效率的重要措施。
比如,在中职音乐欣赏作品《乡音,乡情》中,就可以结合着这类措施来提升实际科目讲解质量。这个曲目是晓光作词、徐沛东作曲的歌曲,主要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歌颂和深厚情谊赞美,以乡音和乡情作根本的入手点,采取抒情和激昂音乐表现的结合,在大量旋律节拍中,去自主的体会和感悟。笔者在实际教育中,就会充分结合个人的情绪,在伴奏钢琴辅助下、包含个人的情感来弹唱,第一乐段会采取相对深情方式,第二乐段则采取激昂的方式来弹奏,目的就是在开始努力的表达出个人对祖国热爱,接下来表达出对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赞美。在这类情绪加入辅助下,学生们都十分热烈,一改过去很沉闷的课堂效果,个人对祖国热爱也得到了充分激发。此外,在实际的学习效果上,相比于过去的模式也进步了不少,两个曲目欣赏都达到了预期设计。所以,结合着情绪来激发学生们的共鸣,以此为推进来提升其效果,是很好的措施值的从业者学习。
三、充分借助技术,提升审美能力
技术是新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助手,在中职音乐欣赏课开设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结合技术优势来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实力,这对于个人的进步和成长都很有助力。在音乐欣赏课中想要起到好的艺术培养效果和提升个体的审美力,只是依靠乐理知识的学习是严重不足的,也过去抽象而晦涩,学生们都喜欢唱歌和听歌的、不过对于知识却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在学科改革的推进下,必须要充分借助技术优势来做好结合,提升学生个人艺术素质。
对于老师而言,可以充分借助学生们对技术和播放设施热衷,采取新教育模式。比如下载音乐视频,在音乐欣赏课中结合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们获得正确体会和感悟,《音乐之声》、《天空之城》等经典作品和时代热门的《老男孩》系列微视频,都是不错的素材[4]。此外,引入学生们十分喜欢的街舞、嘻哈要素,也可以起到不错辅助价值,这就是与时俱进直接外在展示。
好的音乐作品有十分强大的感染力,可以陶冶人们的思绪和情操,也可以鼓舞人们斗志性,也可以提升人类整体的思想境界。所以在音乐欣赏课开设中,老师也需要教给学生们正确认知,使得他们可以自主区分好的音乐作品和低俗的音乐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实力,这也是教育设计目标。在引入时代热门音乐时,也需要引入各类古典大师的作品,引入各时代最具精华部分,而抛弃掉那些糟粕,这是老师的任务,也是借助技术开设课程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四、充分发挥美育,提升艺术素质
美育也是音乐欣赏课开设的一个重要项目,音乐自身的艺术特色,就是可以在多个不同方面激发素质和辅助人们锻炼自己的素质,以艺术模式来鼓励人们拼搏进取,在高雅的学习中去抛弃那些浮躁荒芜,使得内心得以安稳,保持好的心态去积极适应生活,提升自己的意志力。所以在学科改革中重视美育,也是十分重要助力项。
比如,笔者在讲解中会引入《命运交响曲》的作品欣赏,在开始前会结合贝多芬的生平讲解,将他坎坷之路都介绍给台下的听课人,在遭遇了失恋之后失明失聪的悲惨没有打倒贝多芬,反而激发他向着生活反抗,最终铸就了乐坛无比辉煌的成就。在这个曲目的欣赏了解过后,大部分听众都会感触颇多自我思考,美育价值得以发挥。在此基础上笔者会结合教育改革、将贝多芬的其他作品也都拿出来,和学生们欣赏,比如《命运》、《田园》、《欢乐颂》等等,使得他们对贝多芬有十分多元的了解,也是他们的音乐品味和修养得以提高。在专业素质提升中塑造自己的内涵外延,这也是符合时代要求下教育改革设计的模式要求。
五、结合德育塑造,提升人文素质
德育塑造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德育的塑造中,需要充分把握乐理基础知识,在这类前提下去提高人文素养[5]。首先,设计内容上必须要重视,加入一些和古代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在民族乐器烘托下,去体会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塑造德和智的结合。比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都是不错素材。其次多元学习模式、比如合唱和合奏模式,就可以很好教给学生们合作的要义,这对于个人成长也十分有利。
结 语
整体来看新时期对于音乐教育者,特别是中职音乐欣赏课老师,需充分结合时代技术进步,在新理念和新模式的帮助下,重塑整个的科目体系,加入时代热门的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辅助,提升整体的业务质量,提高业务的素质实力,改革传统模式下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制约,给学生个人成长带来直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