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构
——以“澎湃新闻”的融媒体实践为例

2020-12-07文_姚

传媒评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语境受众

文_姚 璇

新兴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全球的新闻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报业也开始在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推进互联网端的开拓与实践。其中,由上海报业集团所创立的澎湃新闻是一个典型范例,更被业界看作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一次“先锋实验”。

澎湃新闻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改革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的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将自身发展目标定位为“一个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客户端”,意味着澎湃将在推进新媒体战略的同时,继续秉承做高水准新闻的价值观念,打造“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

国内外对媒介融合的研究涉及相当广泛,但传播学界对于新技术语境下,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已达成共识。学者普遍认为,传统媒体如果要摆脱当下的困境,就必须适应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有关传统媒体应当如何正确转型,学界暂时没有定论,但作为传统报业新媒体改革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澎湃新闻如何运用其自身的优势获得大量忠实用户,值得转型时期的其他媒体借鉴。本文将以澎湃新闻为例,探究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媒体应当如何在“互联网化”“移动化”的前提下,将专业化的新闻报道方式与新媒体叙事逻辑进行融合,并在鼓励受众参与互动的同时,有效传播高质量的新闻讯息。

传统新闻报道方式与新媒体呈现的融合

在发布有关重大社会事件的新闻时,澎湃新闻结合了专业化的传统新闻报道模式和新媒体的呈现方式,在传达真实有效的新闻讯息的同时,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全面多元的新闻内容。其中,澎湃新闻对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报道是一个典型范例。

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发生投毒杀人案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与同寝室的室友黄洋因琐事发生矛盾,林森浩随后将剧毒化学品投放至寝室的饮水机内,造成黄洋中毒,并于当月16日抢救无效死亡。该案件引起多方媒体的密切关注,并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引发大规模讨论。其中,东方早报在案件发生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发表了将近60篇与案件相关的报道,包括案件调查、庭审过程、追踪报道,以及与受害者黄洋家属、被告人林森浩家属的深度访谈等。澎湃新闻秉承了与东方早报相似的专业化报道方式。据统计,澎湃新闻共发布有关“复旦投毒案”的新闻超过30篇,其中23篇为原创报道(如《421寝室:第三个室友的一条短信拨开迷雾》和《独家|林森浩二审死刑后家书:买书给兄妹读,赠友<红楼梦>》),另外7篇为来源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专业媒体的转载报道,与今日头条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新媒体产品形成鲜明对比(注:今日头条共发布相关报道17篇,全部为转载报道)。

除了较为专业的新闻报道模式,澎湃新闻也有效利用了其作为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对报道的呈现方式进行创新。例如,2014年12月,澎湃新闻发布视觉作品《黄洋、林森浩:回不去的少年》。作品对“复旦投毒案”的案件经过进行了简短但完整的叙述,并融合了文字、图像、音乐及庭审和采访录音等元素,对案件进行了更为多元的呈现。由此可见,保留传统媒体已有的在专业化新闻生产方面的优势,并将其与新媒体所具备的视觉元素、互动元素等相结合,可以成为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突围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参与:互动与UGC模式的探索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看重的媒体要素主要是内容与形式。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社交成为媒体的另一核心要素。人际关系网络成为信息的传播渠道之一,“无社交不新闻”也成为媒体行业新的共识。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领导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的领袖罗森,2003年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发表《权威的条件》,强调了在新技术语境下,“公民”和“用户”在新闻生产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而研究新媒体的美国专栏作家马克格·拉泽曾提出,“公民新闻”就是让没有经过专业新闻训练的普通公众通过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和网络全球传播的特点来创作新闻信息,在为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增加新的素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查证和检验。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移动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新闻生产不能只采取媒体单一模式,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新闻素材的渠道,建立开放的素材融合平台,并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参与新闻生产 。

虽然一直致力于保持较高水准、专业化的新闻生产,澎湃新闻在增强用户参与度方面也做了相应的努力。除了传统新闻网站为用户提供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功能,澎湃新闻颠覆了传统的新闻形态,对新闻报道开设了“追问”功能。用户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提问和质疑,并通过与编辑和其他网友的互动,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一些社会热点或是具有高共鸣性的话题,“追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平台的互动性和受众参与感,而这种动态的受众关系维护,也强化了受众作为“读者”和“用户”的身份标签,制造归属感,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平台的社群聚合效应。

除此之外,澎湃新闻在融合UGC(用户生产内容)方面也进行了较为先锋的实践和探索。澎湃新闻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导的最典型案例,是2014年对十一黄金周进行的全方位报道。黄金周的第一天,澎湃新闻记者联合广大网友,从全国各地发来景区报道。景区现场的用户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拍摄照片和录像,并把内容提供给澎湃新闻记者,由记者把关核实新闻的真实性之后,再由编辑整理成文发出报道 。此次全国“联动”,不仅为澎湃新闻的受众提供了丰富的新闻内容,而且合理运用了新媒体平台的社交属性,调动大量用户提供新闻素材、参与新闻生产的积极性。另外,澎湃新闻从2015年起,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交互性,打造了“问吧”栏目,开通在线“提问”功能,成为“中国第一个新闻问答产品”。用户能够就某一个热点的话题进行提问,同时,具有知名度的意见领袖或是在某一领域拥有专业知识的用户可以进行回答,而澎湃新闻也可以将部分提问转化为有效的新闻议题。虽然研究发现,目前“问吧”栏目的问答热度主要集中在浅层次、娱乐性较高的话题,时政和思想类议题较少 ,但不可否认的是,“问吧”栏目增强了平台的互动性与用户的参与性。正如美国知名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所写,当整个社会都被社交平台连结起来的时候,公众将更大程度地参与到社会化的新闻对话当中来,并且最终变成新闻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传统媒体应当以何种方式转型,不同的媒体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澎湃新闻在移动新媒体时代所做的实践与创新,对于多数媒体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如何在未来更好地平衡传统新闻报道所侧重的严谨性、专业化,和新媒体端所侧重的用户体验、互动模式,将是所有媒体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语境受众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跟踪导练(三)2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