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匡茨《G大调协奏曲》古典音乐风格的体现

2020-12-07张静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主音长笛大调

张静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一、匡茨的生平简介及创作

约翰·约阿希姆·匡茨(Quantz),他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特别有名气的长笛演奏大师,他在8岁时演奏的低音提琴,1718年他还吹奏过双簧管乐器。在外学习长笛之后,就在乐队中担任了长笛手。1724年他学习了对位法。在1741年时,腓特烈即王位,匡茨就任职了皇室宫廷的室内演奏家和乐团的指挥以及作曲家。匡茨本人在长笛方面有着极其高的演奏技巧,在长笛演奏理论这方面,匡茨写了对后世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不朽著作《长笛演奏法论稿》,到现在为止,音乐家匡茨被大家公认为18世纪里极其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之一。他写过长笛协奏曲就有300首,还有200首是其他乐器的作品,就算是这样,到现在为止匡茨很多曲子都没能出版,音乐界对匡茨最早以前音乐教育的背景和表演经历都不是很了解,匡茨对长笛进行制造并且进行加以改造,他所作出的这些贡献知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匡茨有两个身份,其一是演奏家,其二就是作曲家,每当写出一部作品匡茨都会在这个作品的顶端加以自己对乐曲的诠释,匡茨创作的乐曲中有的并不出名,但是在拿到乐谱时对他所写的内容都应该认真品读并理解。与此同时,匡茨的音乐作品更能将巴洛克晚期和古典前期的一般风格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

在1752年匡茨出版了《长笛演奏法初稿》,在这本书中包含了很大一部分乐器在演奏中的一般性法则问题,这本书对后来的C.P.E.巴赫、D.G.蒂尔克等德语著述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菲利普·当斯是美国有名的音乐学家,他看了匡茨这本书以后夸奖这本书和C.P.E.巴赫的《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以及莱奥波德·莫扎特的《小提琴演奏要义》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这样看来匡茨写的这本书对音乐历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容窥视。

二、《G大调长笛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一)1752年长笛乐器形制的改革

长笛从古埃及时代出现,是几个世纪的产物,历史悠久。在1732年之后,长笛开始渐渐出现在乐团中,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在十九世纪初期,特奥巴尔德·波姆对长笛进行了改造,他在在原有指孔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个按键装置,长笛就此进一步的被完善,并且还明确了长笛的外在形象。增加了按键后长笛的音色还有音域都有了空前的发展。慢慢地,每当有交响乐团演出都会看到长笛的身影,由此长笛也成了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随着时间的发展,长笛这个乐器在大家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学习这个乐器的人也逐渐增加,由此长笛被越来越多的人做了解并熟知。

(二)创作背景

匡茨出生的时候,长笛乐器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就算是这样,长笛就算是已经被很多人知晓但是还是不能与当时广为人知的小提琴、拨弦古琴、鲁特琴平起平坐。持续到了十八世纪初,那个时候在皇室的影响下,有了巴赫还有其他著名的音乐家对长笛的改造与创作,这才能使得长笛在应用音域与普遍性上的发展更加广阔,就在这个时候匡茨跟随名师进行了长笛的学习,这为他成为一名专业的长笛演奏家做了坚实的基础,再到后来匡茨还担任了腓特烈二世国王的御用音乐家一职。

匡茨从小学习音乐,在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还有演奏方法中,总结罗列出许多长笛在演奏过程中会用到的技巧和方法,匡茨在结合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中提出了一些自身对协奏曲作曲的一些问题,后来他把这些问题思考出来的答案都写在了他的著作中,并且叙述的及其详细。

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匡茨觉得在在吹奏时,吸气一定要将气息吸到饱满,在吐气时要有气势,让气息充满整个长笛,让人有种雄伟壮观的画面浮现脑海,节奏有两种奏法,一种就是按照4/4拍进行,另一种就是按照2/2拍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中间声部的音色要轻巧、灵敏,更要保持低音声部平稳发展,旋律要演奏出让人轻松愉悦的快乐感。该第一乐章演奏下来的时间是五分钟左右。

第二乐章中,一定要按照“快—慢—快”这样的节奏变化进行演奏,在这当中会运用到慢板,与此同时也要顾全整体的节奏,必须能和第一乐章进行前后呼应。另外第二乐章的演奏效果上来说,一定要让听众有一种感情上的起伏变化,“快—慢—快”的节奏就算吹奏到位了。相对于第一乐章来说,第二乐章就是缓慢的风格的体现,这样风格的音乐经常不容易很快打动听众的心,所以,大家吹奏时不仅要注意技巧问题,更要注重旋律与和声的表现,旋律是最能直入人心的地方,因此旋律如何进行演奏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大方,这样的演奏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让观众期待,由此乐曲进入了高潮部分。第二章演奏下来大概就是六分钟。

第三乐章运用到了快板,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要注意的是音乐风格不能和第一乐章相似,正常情况下,这一乐章该运用谐谑泼辣的演奏风格了,我们在这个乐章中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拍子进行演奏,第一种就是三拍子,第二种是复合拍,最后一种是2/4拍。这首乐曲的发展走向应当是朝着快乐的、激烈的轻巧活泼有趣的方向发展,并且伴奏形式与和弦的部分同样要与整首乐曲相吻合,要给人一种轻快感而不是沉重或拖沓,第三乐章演奏结束大约四分钟。

匡茨运用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编创出了《G大调协奏曲》。这首乐曲总体吹奏下来大约需要十五分钟。但凡学习长笛的同学这首乐曲都会演奏,可以说是长笛专业的必修曲目之一。

三、从作品与演奏方面找寻古典音乐风格

(一)主调音乐、终止式、谱面

匡茨的《G大调协奏曲》是一首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整首乐曲结构较为简单,该曲是由三个风格不同的乐章结合而成,三个乐章之间构成对比,在调性方面来分析,这首乐曲从第一乐章的G大调到第二乐章转为g小调,最后第三乐章又回到了G大调,这体现了调性回归的原则。

第一乐章为三个乐段的乐段群构成的一部曲式,速度为快板,节拍为4/4拍,主奏的旋律由G大调主和弦开始,从24到31小节为主题旋律,后面由一长串音阶构成,随着音阶的进行,连线与跳音记号先后出现,旋律有了连贯与跳动的对比,更体现出旋律的生气活力。75小节开始为主题旋律的变化反复,130小节为主题旋律的又一次重复。作曲者认为乐曲的第一乐章应该是富有生气的,在演奏上要突出主旋律的明快,但不能因为突出主旋律的特点而忽略乐队伴奏,主奏与伴奏间要保持平衡,这样才会使主奏旋律更加的动听。

第二乐章较短,为一个乐段,结尾结束在g小调的主音上,15至20小节第一拍为第二乐章的小引子,20小节第三拍开始至41小节为第一乐句,乐句的结尾停在g小调下属和弦上,42小节开始到结尾为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结束在g小调主和弦上。这一段以g小调为主调,节拍为3/4拍,包含了许多半音阶与复杂的节奏型,使整段的风格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让人听之感到忧郁和哀伤。因为舒缓的旋律容易让人注意力涣散,所以在演奏时要注意突出旋律和声,以和声来打动听众,从而将全曲带入高潮。

第三乐章与第一乐章相似,节奏同样是快板,节拍为2/4拍,调式由G大调经过D大调,最后又回到了乐曲的主调G大调上。第一乐句从第147小节到197小节,乐曲由G大调的属音D开始,最后回到了属,属于一个乐句,乐曲刚开始从一个两拍子的高音D,上方重音记号标注下方一个f,有气势的开始了这一章节,紧接着又出现了连续的跳音,彰显活泼愉快的场面。

从267小节到370小节为D大调的主音开始,最后回到了b小调的主音b,因为在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习惯把同名大小调看作是一个调,所以第267—370这一段旋律可以看作是从主音回到了主音。由于第147小节到370小节具有D—T的呼应关系,所以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乐段,从第371小节到末尾,旋律由G大调属音开始,结束在了G大调主音上,结尾的终止式为K46 D7—T的完满终止。

第三乐章为离调的复乐段,尽管与第一乐章相似,但旋律中包含的感情仍是不同的,在演奏时,第三乐章的感情应该是热烈的、欢快的。

(二)演奏中节奏强弱规律,断奏演奏的技巧

整首乐曲的最后一段,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的写法,几乎每个音符都有跳音记号,这样的节奏让听众听起来更加愉悦,在吹奏跳音时,每个音吐音都要干净利落的发音,不能拖泥带水的携带出支支吾吾的声音,所以吹奏跳音的时候必须短促轻巧,每组十六分音符一定要时值平均,我们会发现在每组跳音前都有两个连音,有了它就可以更好地突出跳音的跳跃感,使每个音听起来更加有弹性。作曲家在创作时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这种处理方式使乐曲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结 语

古典主义早期,匡茨就成为长笛的代表作曲家,他的创作为古典乐派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长笛作品更具有独特的旋律色彩。我们从匡茨的长笛协奏曲中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探究,进一步认识了古典主义时期长笛协奏曲作品在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使我们在演奏时,对该曲有了更好地把握,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分析,我们也更进一步掌握了古典主义时期长笛协奏曲音乐作品的整体的风格和特点,接着又分析了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这样更强化了对作品音乐风格的认识和掌握,最后达到更深入地了解古典时期长笛协奏曲的目的。

我认为,要更好地演奏古典主义时期的长笛协奏曲,就需要更进一步地了解演奏作品的时代背景,一定要在作品的音乐结构、演奏技巧进行仔细分析,还要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对与探究,强化对作品音乐风格的了解与掌握,这样能够更好地使演奏者的演奏技能与实力大大提高,最后达到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古典时期协奏曲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主音长笛大调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和声小调音阶
Flutes
G大调随想曲
关于拉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奏法的研究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