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语境下广播青年节目的传播路径探析
——以绍兴高校广播联盟为例
2020-12-07何国永汪海东
文_何国永 汪海东
“赢得青年就赢得了未来!”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青年群体都是广播媒体争取的重要目标受众。然而,据SMR(赛立信)调查统计,近年来全国广播的青年听众正在日渐流失。很显然,作为对社会变化最敏感的青年群体,正是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广播要重新占据主流地位,重新赢得青年听众的青睐,唯有走融合创新之路。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目前传统主流媒体大多与新媒体接轨,而使得传统媒体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上的争锋呈现白热化景象。“融媒体可以说‘喜新而不厌旧’,是以技术为支撑的跨越符号链接的媒介形态集合体。”[1]融合没有标准形态和模式,有效才是硬道理。绍兴高校广播联盟就是在这样的融合创新理念下破茧化蝶。发起联盟的是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FM93.6绍兴综合广播等三套专业广播频率,参与联盟的有绍兴文理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地方专业广播联合高校校园广播台(站),两种媒体其实都是传统媒体,但融合催生了新气象,实现了两种传统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高校校园广播通过专业广播扩大了传播辐射面,专业广播也通过高校校园广播进行了内容的精准投放。广播又重回青年学生的生活圈,专业广播的青年节目和高校校园广播的收听率都全面回升。
一、融合创新,以精准传播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工作“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2]高校青年是集中度高、年龄区分明显、身份明确的群体,高校校园广播就是专为这个群体而设的媒体。高校校园广播台(站)虽然属于业余性质,主要由学生操作,但在传媒领域具有独特的传播价值。绍兴专业广播频率发起高校广播联盟,把绍兴的11所高校联合成一个校园媒体阵列,增强了发声的影响力。但更重要的是瞄准了校园广播是分众媒体,是可以实现靶向式精准传播的媒体。
高校校园广播的特点就是到达率高,绍兴大多数高校校园广播的有线广播线路已经布设到了大学生课外生活的各个场景:操场、食堂、宿舍、林荫道……如绍兴文理学院在高校广播联盟成立之际,对校园广播设施进行了系统的改造更新,在河西、南山两校区增设了草坪音箱五十多个。还有一些高校为满足个性化的收听需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还开通了校园无线广播传输。现在每天早上6:30—7:30,11所在绍高校的校园广播台(站)已经全面转播FM93.6绍兴综合广播,使10多万在校大学生能完整收听中央台《新闻与报纸摘要》及绍兴综合广播自办的《绍广早新闻》两档主流新闻节目,大学生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新闻和本地时政要闻。媒体与高校彼此打开大门,形成信息、资源的正向有效流动,让媒体成为高校学生吸收“养分”的导管,让高校学生成为媒体分众引流的特有资源。
分众化、差异化是指传播目标的分类和内容发布指向精准。专业频率提供的内容向校园端传播,校园广播也参与专业频率的采编播。FM93.6绍兴综合广播于2019年推出的一档杂志型互动专栏节目《越青春》,就是以高校校园广播节目为基础,由在绍高校学生参与采编播,深度挖掘校园素材,提供实用服务资讯。FM93.6绍兴综合广播覆盖人口503.5万,该节目的目标听众主要是绍兴地区的高校在校生,和相同年龄段的社会青年,兼及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
二、内容创新,以生动有趣为看点
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渠道创新千变万化,但优质内容始终是硬核。“内容为王”,何以为“王”?一定是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需求的才是优质节目。“戏剧性情调与趣味作为媒介内容所蕴含的具有集体性、普遍性或类型化的精神意趣,是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产物,是媒介应对信息爆炸、知识骤增、通道阻塞、提高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3]尤其是广播节目,没有图像画面,表现形式单一,更需靠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取胜。
以往因为缺乏经验,一些高校校园广播节目流于说教,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尤其是主题宣传类的内容,有的是因为主持人任务观念,思想上不够重视,拿来材料照本宣科;有的是没有吃透材料的精神,没有联系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加以融会贯通;也有的内容表达“用力过猛”,腔调过高,过于严肃。没有收听率,舆论宣传效果也可想而知。向广大青年传播正能量、提供喜闻乐见的节目是广播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绍兴高校广播联盟青年节目内容创新的理念是“明确青年定位,以融合为先导,强化内容创新,转变节目风格”,创新的着力点是“从广播到融媒”“从演播到自我表达”“从无特征到有特质”。
——从广播到融媒。青年节目不光要在联盟的广播媒体播放,还要通过新媒体输送。所以,直播录制的时候需要有融媒理念,节目内容必须适合各种平台推送,往“微”媒介输送的节目需要进行碎片化处理,当然也可以从新媒体到广播进行再创作。《越青春》打造的栏目“越V越青春”——从各高校校园广播台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中,提取短音频、短视频或留言、评论经编辑后进行播出,来展现各校风采、社团文化。充满校园生活气息的内容,加上青年大学生们新颖活泼的文风,节目受到了青年听众的欢迎。
——从演播到自我表达。高校校园广播站的主持人大多因为普通话标准而被选拔出来担任主持,因此他们创编内容大多以播报或诵读类的时政新闻、美文诵读、音乐欣赏为主,这样的节目相对机械、古板。联盟成立后,《越青春》节目设立了“勇往职前”“青春演说家”等栏目,变读为说。“勇往职前”邀请大学生到节目中现身说法,面向职场展示自我和认识自我,交流做青年创客的经验体会等。“青春演说家”则邀请青年学子走进直播间,分享他们的梦想和成长故事,畅谈所悟所感。从读到说,从照本宣科到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听众感受完全不同。
——从无特征到有特质。广播是声音媒体,但是广播的内容产品不止是文字,也不止是语音承载的文字。优秀的广播节目一定会抓住语音、音乐、音效、采访录音等元素,成为有广播特质的媒体产品。而缺少经验的校园广播往往只重视语音这一种元素,只强调播得好不好,语音准不准,而忽视了其他元素的运用。《越青春》节目中的“青春影视先锋榜”,就充分运用了影视录音剪辑、音效和音乐元素,成为有现场感、有故事感、有想象空间的广播节目。
三、形式创新,以互动体验为延伸
年轻人尤其是高校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对媒体产品也比较挑剔,普遍追求品质和前卫。而且这个年龄段思想相对活跃,对媒体的粘性不如中老年人强,容易“跳槽”。如何吸引青年受众?以往传统媒体往往只注重内容正确,缺少形式创新的意识。形式承载内容,没有新颖的形式,再好的内容也无法抵达受众。广播青年节目的形式如何创新?从广播联盟的基础出发,从青年的特点出发,多采用互动和活动体验等年轻人参与度高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借鉴视频直播这些当下最火的新媒体应用。
互动是活跃节目气氛的非常重要的手段,热线电话最早就是从广播发端。新媒体兴起后,热线电话渐渐冷落。新媒体互动具有便捷性、即时性,随时可发,立即到达。FM93.6绍兴综合广播《越青春》节目就是通过“绍兴之声”微信公众号互动平台和青年听众互动,11家绍兴高校校园广播也是通过各自微信平台和听众互动。除了节目和听众的互动,《越青春》节目还注重节目和大学生嘉宾、嘉宾和听众的互动。每期节目都会邀请2名联盟成员单位的大学生作为嘉宾,聊理想聊情感,分享社团成果或现场才艺表演。通过互动触发很多新的话题,节目鲜活热烈,很多听友还会点赞转发,使节目得以在新媒体进一步扩散。
大型活动也是广播媒体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抓手,容易形成轰动效应。广播的特点是看不见,优点在于主持人可以自由发挥,听众有想象空间;缺点是听众对节目和主持人缺少辨识度,印象不深。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广播媒体可以弥补弱点,扩大影响。绍兴高校广播联盟成立的首场大型活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在绍高校大学生合唱赛,发动了各联盟高校联动,有1000多名师生现场参与当天的活动,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应援,一时成为全市上下热议的话题。其中,“越牛”新闻客户端全程直播,在线观看直播粉丝数就达10万+。广播联盟还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开展以“声动绍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大学生合唱艺术节、影视配音比赛、朗诵大赛、演讲比赛及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大学生导游团等,进一步扩大主流媒体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