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音乐特征
2020-12-07徐英懋上海师范大学
徐英懋 (上海师范大学)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 A. Mozart 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作曲结构精致平衡、旋律优美、所用乐器音色与作品相辅相成。莫扎特在歌剧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善于通过不同的音乐手段来对故事进行描述、完善歌剧人物性格和形象。重唱无疑是他使用最多的一种表现方法,莫扎特可以被称为音乐剧中使用重唱艺术的第一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重唱艺术的不断发展”。意大利诗人洛伦佐·达·彭特(L. da. Ponte)依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戏剧进行改编创作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脚本。博马舍在1930年创作的“费加罗三部曲”的第二部就是“费加罗婚礼”,主要是对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进行批判,是“第三等级”地位得到提高的主要表现,对人民反封建反腐朽进行了歌颂和赞扬,但其具有的鲜明社会特点在法国和奥地利遭到禁播。而达·彭特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去除政治敏感的内容结合莫扎特轻快活泼的音乐,创作出一部风格迥异的音乐剧,在皇帝的允许下于1786年在维也纳进行演出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四幕音乐剧,主要内容是只是平民的费加罗与想要抢夺未婚妻苏珊娜的伯爵贵族之间的故事:费加罗在与女仆苏珊娜结婚的前夕,却因女仆伯爵主人喜爱苏珊娜的容貌而遭到阻挠,伯爵想要夺取苏珊娜的“初夜权”,而这种权利是早已被废除。苏珊娜要保护自己不是侵犯的同时不能伤害伯爵,在费加罗和伯爵夫人的智慧协助下让伯爵向苏珊娜道歉忏悔,与费加罗成功结婚收获幸福。
人物多、情节冲突矛盾、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是《费加罗的婚礼》的主要特点,为了能够适应于表现人物关系、人物个性、突出人物形象和情节冲突,莫扎特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和高潮部分频频选用重唱,情节和重唱的相互契合,戏剧性重唱的使用,恰到好处让故事情节得以发展、人物心理更加鲜明、人物矛盾更加突出,在进行音乐表演的同时准确的把握住细致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矛盾。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完美使用是成功的关键和建立音乐剧结构的前提。莫扎特在这四幕歌剧中,重唱占总曲目的三分之一共有9首,本文主要研究这部歌剧中的重唱在音乐上的特点。
一、交响性的奏鸣曲式原则
奏鸣曲式是一种戏剧性的结构方式,通常运用在大型的器乐体裁中。其主要特征是能凸显戏剧斗争和矛盾变化,从本质上来说奏鸣曲式在创作时更加灵活,不受拘束,和戏剧动作之间相辅相成。在进行重唱创作时根据奏鸣曲本质来进行展开会让音乐和戏剧之间更加紧密。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重唱也采用了奏鸣曲式原则。例如第七分曲三重唱,这一部分的重唱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之间地位、性格、心理变化具有极大差异,音乐性因素与戏剧性因素营造出更为矛盾、复杂的气氛。苏珊娜正在与凯鲁比诺说笑,此时伯爵的脚步声传来苏珊娜就将凯鲁比诺藏在座椅里,而伯爵不知有人想要调戏苏珊娜,音乐教师巴西里奥的声音又传来了,慌张之下伯爵也藏在了座椅后,巴西里奥造谣凯鲁比诺与伯爵夫人有私情,伯爵不能忍受与巴西里奥当面对峙,此时正式进入三重奏。三重奏借助交响乐的创作形式,通过大调、拍为乐曲起始部分,形成三部分,在呈示部的主部出现了两个动机。伯爵的第一主题a,第4-11小节充满了交响乐特点,来阐述情节冲突:赶走凯鲁比诺,巴西里奥否认造谣。苏珊娜装晕后,伯爵与巴西里奥共同完成第二主题b,第16-23小节,伴随二者语气之间的差异,接上第一主题下属调完成乐曲,之后伯爵为了坚定对凯鲁比诺的态度重复第一主题一再现部,发现躲藏的凯鲁比诺后用责备的语气将第一主题的第二再现传递给苏珊娜。在这个三部分重唱中,第一主题变奏出现次数较多,在音乐形式上三个声部大不相同很好的展现了人物冲突、音乐性有很好的对比性,把人物之间的两两矛盾和冲突、情节和心理戏剧性很好的在音乐中进行呈现,推动情节的发展。
奏鸣曲式在创作中的灵活和独特,把戏剧性和故事情节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得音乐可以不断具有戏剧冲突得以发展,与舞台中呈现的戏剧动作和细节相互协同,同时在奏鸣曲中的和声对戏剧含义的展现有特殊意义,和声的每一个转调、和弦都会因主和弦、主调的发展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歌剧中能将音乐性和戏剧性完美融合的艺术形式非重唱莫属,也是构建基本音乐戏剧结构的前提条件,在奏鸣曲式中动力和紧张的呈现主要依赖于其主调和属调范围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对戏剧曲目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重唱中展现的动作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恰好与奏鸣曲式这一特征相互契合,也让音乐有了不断发展的前驱动力。在对一些有明显矛盾和对立的重唱音乐进行创作时,依靠奏鸣曲式的创作特点可以更好的将人物的形象和情节的冲突进行展现,更加具有戏剧性。
二、多样的音乐织体形式
在舞台上使用重唱织体艺术手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的戏剧性。人物在舞台上同时说出同样的语言或因为情节冲突而产生语言冲突或者出现应答和对话,这些歌剧的情节不断促使重唱织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让重唱的织体有了标准的形式比如声部呼应型,音调模仿型。个性对立型。但在对重唱进行创作是作曲家不可能仅仅依赖一种织体形式来进行音乐情节的展开和描述。重唱是一种多声部织体组合而成的,有很强的层次性,且音乐丰满。由多个声部和旋律线条的不断重叠而形成的表现形式。在歌剧中如何对这些织体形式进行应用是要根据歌剧戏剧形式来决定。莫扎特在进行歌剧创作时借助了重唱和复调来表现人物不同的心理特点、感情变化,通过多声部产生的丰满音响作为基本的歌剧审美和能展现重唱拥有的音乐性和戏剧性作为创作的根本。主调音乐织体、复调音乐织体和声与多线条旋律交织、模仿式、对比式、对话式、柱式、弦式构成的混合音乐织体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主要重唱形式。
一条主旋律线加上和声衬托声部共同构成了主调音乐织体,当在歌剧中需要突出某个人物时就会借助这种重唱织体形式。换言之,就是有主要旋律和鲜明的音乐,在整个乐曲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余声部和旋律只是对主要旋律的衬托和补充。复调音乐织体则是由两条及其以上的独立旋律线交织而成,形成的多样化织体形式。在对音乐形象进行表现时有极强的包容能力,可以对一种音乐形象进行深入体现也可以对不同音乐形象进行兼容互补。
三、灵活的声部处理
在重唱的任何一个声部都有其特殊的音质、音调、情感。在对重唱声部进行处理时有多种搭配和组合形式,模式多变。但作曲家在对各个声部进行创作和细致处理时都需要根据歌剧的发展逻辑和戏剧进行仔细推敲。声部旋律性格、丰满的声音音响、唱词的清晰、人物关系的凸显、矛盾冲突的加剧都可以对作曲家的音乐技巧进行考验和展现。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声部处理十分灵活,从其组成结构来看,由二重唱到七重唱进行组合,同期的很少有歌剧选择这种组合方式,特别是六重唱,七重唱这些重唱结构都是属于大型的重唱场面。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由声部变化成的重唱从声部,让歌剧整体效果拥有同声和混声重唱。在混声重唱中有男中音、男低音、男高音、女高音等,在音域和音色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同声重唱作曲家也对旋律、音色、节奏等进行组合处理,可以很好的凸显人物性格情感。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在对重唱声部进行处理时,通过声部的先现、穿插、对比来对歌剧戏剧性进行体现。重唱可由一个或几个声部进行单独呈现,便于观众明确重唱内容和旋律节奏,这就是重唱先现部,继而将这些声部叠置起来,从而形成立体交织的重唱,如此一来,即使这几个声部混合在一起观众也能明确起声部旋律。重唱中有几个声部交叉形成此起彼伏的声部演唱形式即为声部的穿插,而通过音色和音区的对比以及声部之间的节奏对比则为声部的对比。
四、复杂的调性布局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格外注意调性的整体布局。为了表达音乐和人物的心理情感而配以不同的调性,甚至有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但更多的是为了能够凸显歌剧的戏剧性和人物冲突而在调性上进行不断改变。
《费加罗的婚礼》中只有第二分曲和第二十分曲调性保持一致。这两个部分为降B大调,但这两部分所占比例不多且情感冲突不明显,因此调性也不会发生太大改变。而在其他有调性转换的重唱中第一和第14分曲调变化并不明显都是G大调、D大调、G大调。第16分曲的起始调为小调在转调后由a小调、E小调、a大调来结束。由此可见这三个作品在情感的表现声部的状态和音乐人物形象的情感转变较为一致。其中有一次是向属调的过渡。在第五,第七,第13分曲中近关系转调的调性关系十分复杂,而这些部分的人物情感和冲突格外明显和复杂,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物关系和与音乐形成比较,作曲家在这几部分采用了多个频繁转调调性进行体现。在一些情节和人物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甚至出现了大小调的交替进行。而重唱声部和音乐色彩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和特色加剧了人物和情节的事件冲突,让调性的转变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重唱音乐创作时,调性的不断改变会加强音乐的戏剧性效果,使人物的个性塑造更为丰满,以此推动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