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朗诵能力
2020-12-07赵韵秋
◎赵韵秋
朗诵的形式主要通过口语来进行表达。在语文的学习当中,对于课文内容,语言文字的了解,首先需要通过阅读来进行,然后通过朗诵的方式传递出来,再展开进一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必须要打好朗诵能力的基础,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诵来加深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理解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要具备正确的朗诵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从语文学习内容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习惯。语文课文的学习,通常会在课后列出朗诵要求,需要学生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方式来展开朗诵。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朗诵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良好的朗诵能力。
例如:首先,学生要能够以普通话来朗诵课文内容,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识字能力,能够正确识读课文中的文字,学会正确的发音。如,学生对平翘舌、前后鼻音难以区分,教师就应该在学生进行朗读时及时帮助学生加以纠正,让学生可以拼对读准。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不会的汉字,可以通过查工具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然后以正确的普通话来进行朗诵。其次,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也要带有对应的情感,不同的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内容是不一样的,那么对于情感的调动,教师可以以范读和领读的方式来进行。如《明天就要远足》这篇课文,教师先声情并茂地读一遍课文,带动学生进入到对应的课文情境中去,然后再展开领读。
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
对于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在有效掌握朗诵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发挥辅助性的教学作用。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准备中,可以搜集专业的朗诵视频或者是录音等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为学生进行播放示范,让学生能够在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朗诵的正确形式,建立有效的方法学习,然后展开进一步的练习。
例如:相对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利用,可以搜集更加科学、规范的学习资料,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所学习的课文搜集对应的朗诵资料来进行课堂应用,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诵,从视频的播放当中来为学生展示对应的朗诵形式,然后教师再加以细节的纠正与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就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朗诵积极性,推动朗诵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重视课堂朗诵氛围的构建
对于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从课堂氛围的构建当中来调动学生的朗诵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应情感的建立,让学生能够将课文内容与氛围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展开朗诵练习,这也是需要教师来做好课堂教学准备的,要能够重视外部环境的激发,为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例如:首先,我们可以以配乐朗诵的方式来展开朗诵的练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来搜集对应的音乐,以播放音乐的方式来营造一个适合朗诵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如《雨点儿》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下雨的音乐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自己处在一个雨天的环境当中,来对应调动自己的情感投入,展开关于这篇课文的朗诵练习。其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让学生能够进入到课文的角色当中,深入感受故事所发生的内容,加深理解。如课文《明天就要远足》,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课文内容就是自己在睡前的感叹。然后展开想象,云是否真的是洁白柔软?海真的是有多种颜色吗?能够真正的 从主人公的角度来带动情感,那么在朗诵时就可以有很好的表现力,对于朗诵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造不同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可以投入其中,展开朗诵练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中朗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让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朗诵习惯,正确对待朗诵这一活动,在传递情感、激发共鸣的基础上,展示自身更好的朗诵能力,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走进课文之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推动语文学习的进一步提升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