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背景下“新工科”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2-07邢晓敏李贻涛李晓丽郭东波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工科工科育人

邢晓敏,李贻涛,李晓丽,郭东波

(东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0 引言

目前我国工科教育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几个方面,比如工科教育理科化[1],工程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缺乏,工科教育的核心能力定位不明确,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不完全契合等[2]。这就造成了工科人才培养的瓶颈,给国家未来工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都带来了巨大阻碍。而新工科建设理念正是在工科教育变革新发展的路上起到了带动作用,它走出适应社会观念的局限,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和学校培养、企业需求作为评价主体,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使旧工科在新理念和新需求的推动下,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而智慧教育的出现恰好迎合了新工科教育理念的需求。智慧教育的真正兴起是因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它将互联化、智慧化的思想渗透到教育领域中,逐渐催生出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并很快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3]。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也在向着智慧教育的趋势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智慧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4],其本质是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营造智能化环境,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给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师生的个性化发展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学科发展新形势和教育背景的变化,国家和各高校都在热切地期盼高等教育教学和育人模式能尽快与之相契合,这无疑就对学校管理层面、教师育人层面和学生学习层面都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我国“新工科”计划的大力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配合,而这正是智慧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就在于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探索出一条“新工科”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新途径。

1 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

本文在进行智慧教育背景下“新工科”育人模式的探索和构建过程中,首先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并对比新的高等教育背景及社会需求,针对本专业教师和面向专业的学生展开教情和学情分析,从而确定了将新型“育人模式”分为3个维度来实现(以下简称为“三维一体”,如图1所示),分别为:

(1)从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维度而言,要达到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目标。

(2)从对学生培养内容的维度而言,要达到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融合及发展能力”为一体的目标。

(3)从对学生培养途径的维度而言,要达到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参与科技或生产实践活动”3个培养平台为一体的目标。

图1 新型“三维一体”育人模式

该育人模式侧重于在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贯彻执行。它不仅强化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对学生工程意识、人文素养、思想品德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渗透,完全符合“新工科”建设的发展需求,并与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也恰好一致。

2 新型育人模式的实施

当今社会虽然无论从教育背景,还是从教育发展新形势看,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但“大学之道,本科为本;教育之道,育人为本”的教育之根本并没有发生变化。结合新形势、新背景及教育之根本,本文提出的“三维一体”育人模式更加强调了“教学之道,互动为本”的思想,将其作为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基本出发点。这一出发点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单方面热情高涨、全情投入,而学生情绪低落、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者,更是一个学生构建知识的引导者。这一改变,使教学过程变为以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结构为主的模式,强化讨论、互动、质疑和辩论环节,激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的投入,使学生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更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同时可以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重要他人”,为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具体的思路和步骤如下:

(1)从专任教师的角度明确新工科理念,深入了解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为深入开展实施方略奠定理论基础。该环节以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为主,辅以专题性的教学研讨,同时做好记录,不仅加深巩固了一线教师对新育人模式的理解和执行尺度,还为撰写教改论文提供充足的素材。

(2)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新理念的学习和消化,逐步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

(3)在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培养提升过程中,强调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切实做到“4个转变”,即: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以课内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从考试为中心到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结合的转变。

(4)基于现阶段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融通线下与线上两个空间,探索工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生态。

(5)整合现代化教育技术成果(含校数字化教学平台资源、雨课堂课程资源完善、丰富微课视频资源、在线开放课程录制)。

(6)开展智慧教学模式,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把学习方式分成两层,分别是分组合作型学习与个人自适应性学习。

分组合作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强调构建学习共同体,强调项目制学习,以多媒体教室及小班级调整桌椅等的方式支持小组项目制学习的开展。

在个人自适应性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与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而在个人自适应学习中,个人学习空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每个学生或者学习者都应有一个具备学情分析报告、微课、预习与作业、巩固复习作业及资源库的综合个人学习空间,基于学生学情自适应推送难度不一的练习等。

(7)梳理研究及实践成果,总结经验,完成教学反思,并不断对已构建的“新工科”育人模式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

3 结语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探索了一种适用于针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课程的“新工科”育人模式。在理念上,构建了既有宽度又有深度的“三维一体”育人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以智慧教育为根本基石,做到“4个转变”;在情感交流上,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全情投入,促进二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使每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达成各自预期的支撑效果。

猜你喜欢

新工科工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