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创新研究

2020-12-06马雁李金保

河南科技 2020年28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创新

马雁 李金保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以及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8-0114-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MA Yan1 LI Jinbao2

(1.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of Henan,Zhengzhou Henan 450016;

2.Henan Automobile Industry Association,Zhengzhou Henan 45001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dvantages and aspects to be improved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policy proposal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industry development;innovation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 新能源汽车产业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新能源乘用车领先企业优势得到巩固,新产品品质大幅提升,整车能耗、续驶里程指标进步显著;新能源客车成为全面电动化的重要领域;新能源专用车、货车显现出快速发展势头,轻型物流车成为市场销售主体。动力电池产业保持高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继续提升动力电池性能水平、持续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和重点。驱动电机产品技术加快向集成化方向发展,车规级IGBT器件实现整车应用,驱动电机研发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1.2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持续扩大

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平均增速达到100%,呈现出大规模、批量化特点。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81万辆。以分时租赁为代表的创新商业模式灵活应用,依托企业和社会资本力量,加速市场布局。受补贴政策及电池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推广主要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纯电动大型客车和微型轿车虽仍占据较大比例,但逐步向中型家用轿车发展,“两头挤”格局基本形成。私人领域推广速度及占比增大,北京、上海、深圳等限购城市为私人领域的主要贡献者。受产业发展条件、政府扶持力度及地区气候的影响,华东、华北和华南等沿海地区推广效果更佳。此外,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共交通、市政物流及租赁运营机构仍为推广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预测显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约700万辆,市场占比20%~30%;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在1 500~2 000万辆,市场占比40%~50%。

1.3 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国充电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2019年底,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1.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0.1万台、直流充电桩21.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2019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5万台,公共类充电桩增速加快。从数据上能看出,公共类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个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1.4 新进汽车企业加速产业化进程

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动员最优科研力量及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高水平市场竞争,国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2015年7月实施以来,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发文核准17家新能源企业,累计纯电动乘用车年产能远超100万辆。新进企业的加速布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借力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和跨界协同合作。同时,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華为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在车联网、智能化、出行服务等方面积极布局,未来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加速融合发展。

1.5 汽车智能化迎来快速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快速发展,核心技术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各地纷纷开展公开道路试验、验证,并开始尝试商业化示范。我国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环境感知、车辆自主决策与控制、基于车载和基于车路通信的驾驶辅助系统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开发出无人驾驶汽车演示样车。

2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的特点

2.1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的优势

2.1.1 产销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具有资质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23家,其中整车12家,改装车11家。全年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6.93万辆,同比增长18.69%,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的9.09%,全省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已达23万多辆。新能源乘用车快速增加,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47.73%;新能源客车产品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产销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新能源环卫车、物流车产销量位居国内前列。

2.1.2 新能源客车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之首。以郑州宇通客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发展,产销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2019年,郑州宇通新能源客车实现产销量2.19万辆和2.21万辆,全国新能源客车排名第一。特别是6 m以上客车销量达到21 715辆,是国内第二位企业销量的2.67倍,市场份额为28.47%,相比2018年市场份额增长了1.6%。目前,宇通的新能源产品线已经覆盖7~18 m,全系列产品都拥有新能源车型。

2.1.3 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建立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产学研用结合的合作体系。在动力集成技术、整车管理与控制系统技术、电动转向器、电动空调、电子水泵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电池成组技术、电源管理技术以及高容量、大动力、长寿命电池及材料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整车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企业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整车轻量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宇通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整车实现污染零排放,加氢时间仅需10~15 min,续航里程超过500 km,可以实现-30 ℃低温启动,能够很好地适应寒冷气候。

2.1.4 动力电池优势不断凸显,零部件体系较为完善。全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基本构成了从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零部件、电池芯、电池组到电池生产检测设备、回收、质量监督检验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中航锂电、科隆集团、多氟多、郑州比克、国能电池等一批骨干企业的重点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顺利实施,迅速提升了全省动力锂离子电池产能规模。动力电池2018年供应2.1 GWh,位居全国第6位。许继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中心是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强、工艺设备最先进、产品覆盖最广的产业基地。森源集团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在充电桩智能控制和电能质量治理一体化研究与应用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如整车管理与控制系统、电动转向器、电动空调、电子水泵、电机等产品门类较为齐全,构成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较为完备的发展体系。

2.1.5 智能网联客车优势明显,部分零部件关键技术全国领先。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河南省在智能网联客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驾驶行为分析、信息安全、图像智能识别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智能泊车、车道保持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宇通客车在宇通新能源厂区开通了智能驾驶通勤班车,在海南博鳌论坛上完成了5 m微循环车L4级自动驾驶示范,在郑州智慧岛5G自动驾驶公交道路测试,在郑州北龙湖首批上线L3级自动驾驶车辆12台。中国电科27所所属的麒云科技形成军安智驾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系列产品,在汽车告警辅助防撞、驾驶行为分析平台等方面国内领先。护航实业牵头起草制定了《客车防追尾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行业标准,产品在激光雷达、自适应控制、目标识别、故障导向安全设计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信大捷安专注于信息安全领域,以自主安全芯片为基础,以密码技术体系为主线,形成了覆盖移动警务/政务、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控制与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领域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解决了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身份“认证”与信息“保密”等信息安全核心问题。郑州金惠专注于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图像智能识别技术,打造了业界领先的图像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教育、运营商、公安、国家电网、高铁、智能交通、智慧工厂、政府等。

2.2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关键核心技术仍须突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和共性技术存在短板,突出表现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在基础材料、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管理、芯片和系统集成及控制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特别是存在比能量偏小、容量低、重量大、成组性能较差、电池价格偏高、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等方面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不足,整车车身自重大,从而制约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燃料电池汽车除客车外,其他类型车辆仍是空白,而客车的成本降低及可靠性提高仍存在很大潜力。

2.2.2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攻关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发展需要。部分企业对新能源产品开发持试探性投资态度,持续投入的巨额研发资金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比例小、周期长,短期赢利可能性小,风险较大。同时,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河南省缺少高水平的研發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及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整车企业之间、整车与关键部件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合作,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2.2.3 产品结构仍需进一步改善。近两年,河南省持续注重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增长较快,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比重不断提升。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量上升到3.31万辆,同比增长127.17%,占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总量的比例也上升到47.73%。但是,与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构成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87.8%,新能源商用车占比12.2%的数据相比,河南省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尤其是新能源轿车仍明显偏少,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2.4 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相对较少。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都属于新兴产业,河南省虽然非常重视行业的发展,出台了《河南省新能源及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但目前,除拥有智能网联客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驾驶行为分析、信息安全、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等少数企业外,在车规级芯片、传感器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高精度地图、车联网服务平台等方面仍有很大缺失。

2.2.5 缺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是指从事车辆/设施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技术等领域内的各类人才。随着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已成为发展趋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电子、通信、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跨行业的特点。河南省要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加速发展,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适合行业发展的人才。但在该领域,河南省和全国一样面临人才紧缺的状况,特别是“汽车+IT+通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为稀缺。此外,核心的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等)、控制芯片等方面的研发人员也缺失严重,总量严重不足。

3 促进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河南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统筹推进,强化部门合作,解决关键问题,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联席会议统筹新能源汽车专项资金、重大项目、企业培育、园区建设、示范推广等,加强跟踪问效和评估,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积极研究政策,并推动贯彻落实,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总结新能源汽车推广经验,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和共同提高。

加强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合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壮大一批领军企业,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加强产业跟踪研究、总结评估和督促指导,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形成一批重大产业化专项、科研专项,缩短筹备、立项周期,提高各类项目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对于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通过一定程度的制度创新,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安全发展,推动相关行业在摸索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提炼标准。

3.2 加强研发平台建设

针对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高水平高校和研发机构相对缺乏、研发投入总体不足、开放创新资源不足的情况,鼓励重点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积极申报各类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含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每年认定若干家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质量标杆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并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针对产学研合作不足的情况,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群发展,以委托研发、联合攻关等形式紧密开展产学研合作,对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经认定给予一定金额的资金奖励。对主导制定相关行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和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给予不同金额的资金奖励。

3.3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针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扩大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资金规模,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车载智能计算平台、云控平台、V2X(汽车与外界信息交互)、关键传感器、智能车载终端等技术,以及高效制氢、高安全性低成本储氢运氢与加氢、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辅助设备以及燃料汽车系统集成等一批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关键技术。

每年分批设立10个以上示范產业化专项,10个以上重大技术突破课题,省财政给予每个专项、课题一定金额的资金支持。对于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新能源载货车,年度销量达到一定数量的,享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省级补助。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推广奖励参照省新能源乘用车研发推广奖励政策执行,按企业销售金额的2%进行奖励。同时,加大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和保费补贴资金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

3.4 积极推动示范应用

积极推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电动化水平提高,分阶段、按目标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办〔2019〕36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政策要求落实到位。各地新增公交车、市政环卫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对达不到国家和河南省规定排放标准的在用燃油汽车,鼓励提前完成更新。推进在用燃油出租车分批置换新能源汽车,各地新增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分阶段完成在用燃油出租车置换工作。逐步限制燃油物流车进入城市建成区,扩大新能源物流车在城市物流领域的应用。制定公务用车每年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公务车的比例,提高新能源公务车购置价格标准,在机要通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应急保障用车、特种专用技术用车等领域重点推广新能源汽车。

3.5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鼓励自建或与第三方合作建设,力争到2022年底,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停车位占全部停车位的10%以上。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电动汽车配备更新计划以及职工使用电动汽车需求,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具备场地条件的单位应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将单位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情况纳入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考核奖励范围。加快河南省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鼓励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动力电池回收投资、回购的电池容量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积极申请以郑州为中心的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通过编制示范城市群申请方案,分析产业发展可行性,理顺发展思路,明确主要任务,分析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确定保障措施。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针对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考虑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牵头负责加氢站审批,氢气储运加注、氢气制备、氢燃料汽车使用等环节的安全和审批监督制度,研究制定加氢站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参考加气站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建设加氢站,开展安全培训,制定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突破运氢压力限制,明确固定线路和专项通行证,为氢气的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储运创造条件。

3.6 落实人才保障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多学科、多层次人才的共同推动。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积极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加强与国内外“高精尖”人才团队的主动对接,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型团队。以产业重大项目为依托,培育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落实省和各市县关于人才引进的各项措施,对于高端人才的引入一事一议,加快审核流程,加强高端产业、技术落地政策扶持。对于不同层次人才分类设定标准,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英才评审认定启动专项计划,切实保障各类人才的生活与事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吸引力和引入人才保有率。对引进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妥善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安置、住房安排、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问题。通过股权或期权奖励、政府奖励等方式留住人才并发挥其潜力。

4 结语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降低汽车能耗和碳排放与发展电驱动汽车是世界汽车业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未成熟之际,抢先发展机遇、明确发展道路、加大支持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尝试不同于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方式,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定能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前景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分社,2019.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创新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