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为何要简化
2020-12-06王宁
王宁
问:您讲到简化字,我理解这是为了便利汉字书写、传承的一个手段,但我觉得在繁体字的形体中,保留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更加密切关联的信息,如果是这样,我们为什么没有把繁体字更好地延续下来?
答:我现在简要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咱们中国有多少人?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有4.5亿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有6亿人,现在中国人口要超过13亿,汉字是要传衍的,传衍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使用它。在20世纪初的时候,汉字已经变得非常杂乱、繁复,我们要想让老百姓接受教育,掌握文化,这么复杂的字显然已经不便于使用。以“塵(尘)土”的“塵”为例,小篆曾经写三个“鹿”一个“土”,如果你把它写一遍的话,就会切身体会到汉字的繁难,因此,我们是需要对汉字进行简化的,这是文化普及,大众教育的必然需求。
这里要强调的是,国家对文字的规范,是分了两方面来进行的:一方面,在古籍整理层面我们保留了传承字。2013年,国务院發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表中共有8105个字,除了两千多个简化字之外,其余的传承字与繁体字并无区别;现在我们正在研制古籍用字的规范,古籍用字没有简化字,全部是传承字。另一方面,在社会用字的层面,我们推行了简化字。我们之所以分两条路走,也是考虑到文化传承和大众普及的多元需求。
有很多国家很小,人口相对也少,在语言文字规范上就比较好处理。但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要想让大众都能够学习汉字,就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简化。必须承认,汉字在简化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我们也在慢慢地改。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的“繁体字”,指与简化字有对应关系的两千多个繁体字,其余的汉字并无所谓繁体、简化之分;比如“分析”的“析”,简、繁都是一个字;在8105个字里面,只有两千多个字是有简有繁的。
(摘自《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三联书店2018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