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太原军用狄村地图

2020-12-06刘大寿

文史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营盘阎锡山军用

刘大寿

2019年10月17日,我到山西省图书馆查阅清末民初太原城区图,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另外却有个大大的惊喜——我见到了该馆馆藏唯一的一份解放太原时人民解放军的军用狄村地图(含今建设路西狄村正街、张家巷部分)和该馆馆藏唯一的一份解放太原时人民解放军的一份军用许壇村地图(含今建设路东狄村管辖之张家巷、高阳寨、柳罐沟、尹家沟等部分)。许壇村,即今许坦村。两图互为补充,当年狄村、许壇村及太原城南汾河两岸国民党军阎锡山部军事防御工事悉数标注清晰。

狄村是唐朝名相狄仁杰故里,闻名遐迩。我家从1955年至1984年,曾在狄村正街、柳罐沟居住长达29年。编写《狄村志》,我挂名“特邀主审”之一。在太原解放70周年前夕,拙文《解放狄村,历史留痕》发表于2019年4月16日的《太原晚报》第24版。许坦,今分为许东、许西两个村。相传唐代此处为东山黑驼沙河洪水形成水滩,称浒潭,后水涸。当地乡音,水、浒、许谐音,滩、潭、壇、坦谐音,而名许坦。这两张军用地图于我就是瑰宝,我欣喜若狂,急忙拍照珍存。

为什么人民解放军会单独翻印军用狄村地图?就是因为狄村乃兵家必争之地。人民解放军要解放太原,国民党军军事防御工事密布的狄村这颗“钉子”就必须拔除。狄村北距首义门(今五一广场南)5公里,从南面进出太原的连接大营盘、新营盘(今二营盘)、南大营盘(今三营盘)的公路(今并州路)从村西穿过,当年交通大动脉南同蒲铁路与正太铁路(这两条铁路是阎锡山太原环城铁路城南东线)在此交会,更是与村西边紧贴。狄村村东0.5公里,有清康熙《阳曲县志》记载的太原东南五大堡寨(清道光《阳曲县志》中是太原东南路八大堡寨)之一、突兀而起的制高点高阳寨。村东北3公里左右是国民党军要塞双塔寺。清朝末年,山西有新军步兵两个标(团)六个营,而在狄村南北营盘就各驻一个营。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必定是國民党军重兵布防,必定是阎锡山妄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时死守的重要据点。

军用狄村地图、军用许壇村地图大小相同,均长56厘米,高42厘米。军用狄村地图实图框外右侧上方大字竖标“狄村”二字。实图框外左侧上方竖排小字“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制”,实图框外左侧下方竖排小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部翻印”。地图内村名、单位名等均为繁体字,横排从右至左。军用狄村地图实图框右侧在“狄村”名称下方依次为:1、4层长方形格。格内横排从右至左分别标字“阳曲湾”“向阳店”;“黄花园”“新城村”;“杨家峪”“太原市”;“许壇村”。长方形格外左侧竖标“上兰村”“桃杏村”村名。2、竖标字“山西省太原市”。3、“图例”:“二层碉”“三层碉”“反川碉”(系“百川碉”之误,以阎锡山的字“百川”命名。草书中的“百”字似“反”字,疑标图例者将“百”字误认为“反”字。阎锡山的碉堡名目繁多,样式各异,起“百川碉”“卧虎碉”“好汉碉”等响亮的名字以壮声势)。“火奌”“砲碉”“护路碉”“外壕”“铁丝网”“外壕工事”。从“图例”中可看出:①文字均横排从左至右。“图”均为红色。②“火点”标作“火奌”,“炮碉”标作“砲碉”。③“图例”形象直观。例如:“二层碉”图为“◎”,一看就明白是两层、围体。“三层碉”图为“     ”,用三角形代表三层,三角形外圆圈表示围体。“外壕工事”图为“    ”,像是个乌龟壳。4、图框右下角标出比例尺“二万分一之尺”。

军用狄村地图标示范围为:北起太原南城墙外原太原火车站至汾河西大王村、小井峪村一线,南至北张村、大马村、南堰镇一线,东起今建设路,西至大井峪南北一线。图中用红笔标出汾河东的村庄有“中坞城”“北张”“杨家堡”“大马”,汾河西的村庄有“大王”“小王村”“小井峪”“大井峪”“沙沟村”“新庄”“义井”“南屯”“北堰”“南堰镇”。这些村庄凡有国民党军修筑的军事工事均在图上有标示。

军用狄村地图上,国民党军环城铁路城南部分以蜈蚣状的红色连线标出,格外醒目。环城铁路东线沿用正太铁路,至南大营盘东与正太铁路分离,另向西南。从南大营盘东南角向西过亲贤村南,再折向北过亲贤村西、东寇庄西、王村西、北寇庄、小南关西一路向北。这就形成了太原城南像一道拱形铁箍的铁路防卫圈。环城铁路以火车车厢加护钢板改造成“铁甲活动堡垒”,装上大口径火炮、机枪,既可快速调动机动部队增援,又能用炮火支援受攻击的据点。为方便军队和物资调运及铁甲火车运行,打造固若金汤的太原,阎锡山真是不计血本、煞费苦心。

军用狄村地图标示狄村及其周围国民党军修建的军事工事有:①兴达窑业公司东北角外(今建设路、南十方街街口)、西北角外(今狄村正街北口)、西侧(今狄村正街唐槐公园东墙中端)分别有三层碉、火点、三层碉各一座。②狄村北村口(今狄村正街、狄村东街丁字口)有三层碉一座,沿狄村东街向东至慈观寺前有三层碉一座。③狄村南村口有三层碉一座,张家巷南(今建设路西)有炮碉一座。④今建设路与西太堡路口南北各有火点一座。⑤时正太铁路从东北向西南、同蒲铁路由西北向东南,两条铁路在狄村正街西北不远处(今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西)相交,相交处有交会所(火车站)。两条铁路均在狄村正街西。同蒲铁路东侧有火点两处。正太铁路旁有三层碉三座,火点一处。这样,只狄村正街周围即有国民党军工事十四处。再看军用许壇村地图,国民党军在今建设路东距狄村正街不足0.5公里属狄村管辖之张家巷、高阳寨、柳罐沟、尹家沟等地,修建的军事工事有外壕工事保卫的火点四座、三层碉三座、其他火点五处,计十二处。阎锡山当年在太原方圆百里范围内构筑了5000余座防御碉堡,自认为太原市是“铜墙铁壁”之“坚城”。从当年狄村的军事防御工事部署可见一斑。

军用狄村地图反映了当年的真实情况。狄村北的“兴达窑业公司”,这个公司在1949年后的名称是太原市建筑器材公司二厂(村民习惯称为“二窑厂”),它是狄村砖瓦厂、狄村耐火材料厂的前身。现狄村东街以北之山西省联运公司家属宿舍、狄村街东段、建南汽车站及山西汽车配件市场的一部分所占均为该公司旧址。“兴达窑业公司”西南角一方框指关帝庙,今已荡然无存。“兴达窑业公司”北有“狄村附街”,指新岗村。1954年,太原铁工厂(太原第一机床厂前身)建厂于该村之北,1956年公私合营五五铁工厂(五一机器厂前身)建厂于该村之南。两厂南北夹击,迅速扩展,不久该村整村消失。“狄村附街”东北有“靶场”(今建设路西山姆士超市一带),这应是清末太原辛亥起义时狄村北营盘新军所用靶场。南营盘靶场在今西太堡西出铁路桥南侧。正太铁路、同蒲铁路原来均在狄村西,而今天均在狄村东。“晋华捲菸厂”是今山西昆明烟草公司的前身。今“二营盘”当年称作“新营盘”,今“三营盘”当年称作“南大营盘”……

军用狄村地图标“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制”,即1948年8月制。“制”者无从考究。这张军用地图标“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部翻印”。经考: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一部合并组成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任第三副司令员。解放太原这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由以徐向前为书记的中共太原前线总委员会和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统一指挥。1949年3月28日,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由中共中央驻地返回西北途经太原前线,参与指挥总攻太原的作战。解放太原是全国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解放军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场城市攻坚战。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至1949年4月24日止,历时六个多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13.5万余人,俘虏9万余人。解放军为攻取这座坚固设防的城市,伤亡4.5万余人。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解放狄村,历史留痕。

狄村曾是国民党军军事防御工事林立的要塞据点。《人民日报》1949年4月25日第1版“新华社太原前线二十四日二时电”中报道,“至二十二日上午九时,我军已将太原城外之敌全部歼灭”“全部占领敌要塞据点向阳店、新城、皇后镇、西岭、丈子头、工厂区、卧虎山、剪子湾、仓库区、红营房、伞儿树、黑土巷、马庄、杨家堡、狄村、大营盘、双塔寺、南屯、大小王村、聂家山、万柏林、白农庄、西铭等与城周九飞机场”“现我各路大军已抵近太原城下”。

狄村曾驻国民党军一个炮兵营和一个步兵营,重兵防守。《解放太原之战》(程秀龙、吕福利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记:“阎锡山在太原组成十个炮兵群,分别配置在太原城的东南角、大东门、小东门、双塔寺、卧虎山、剪子湾、狄村、丈子头、聂家山等阵地。”《太原军事志》(太原军分区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记:“1949年4月20日,我人民解放军六十五军第一九五师第五八二团于9时35分攻占亲贤村,歼灭敌1个营后,10时30分发现狄村之敌逃窜,即插入狄村,歼灭敌第七十三师炮兵营和1个步兵营。六十三军第一八九师第五六五团从许坦以北突破敌军防御,首先攻占椿树园,尔后配合第六十五军攻克狄村,继而攻占新岗村,插入双塔寺以西地区。”在《太原军事志》所收“太原前线司令部太原战役(第二阶段)作战方案图”与“太原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经过要图”中,对这个过程标得清清楚楚。狄村南北长不过0.5公里,院落不过三十来个,这样逼仄的空间竟驻有国民党军的一个炮兵营与一个步兵营。据原狄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凤荣回忆,当年狄村四周国民党军修建的军事防御确实是工事林立。如高阳寨东就有国民党军炮兵阵地。狄村真正是壁垒森严。这样一个村庄能在“新华社电”《人民日报》《太原军事志》及《解放太原之战》等多处被提及,并用解放军两个团去攻克,狄村在当年阎锡山防守太原的棋盘上的重要位置可想而知。

我于1955年夏至1958年秋在狄村小学读四年级至六年级时,狄村四周国民党军顽守的军事工事遗迹仍到处可见,狄村正街东西两侧的庄稼地里仍然是战壕纵横。在狄村南北村口、慈观寺南解放太原时被我军炸毁的几处国民党军碉堡钢筋裸露。狄村小学所在地高阳寨东面的高坡上就有解放太原时被我人民解放军攻克炸毁的梅花碉的断壁残垣。我们曾在这废墟上举行少先队队会。学校操场常在雨天后有塌陷之处,露出国民党军修的地道。在高阳寨东面东、南、西崖下十几孔窑洞里,曾存放着解放太原时牺牲的人民解放军英烈的棺椁(后均迁往郑村烈士陵园安葬)……

狄村于1949年4月20日解放,回到人民手中。71年过去,狄村容颜巨变。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建设南路、并州南路分列狄村东西,车水马龙。建南汽车站连通太原与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及省外多地的公路交通;石太、同蒲铁路早已迁建村东纵贯南北;在唐槐公园基础上拓展的狄仁杰文化公园今年即将开门迎客……狄村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经走访太原军分区与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未发现有同样的军用狄村地圖和军用许壇村地图,足见两图之珍贵。军用狄村地图的发现受到狄村社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在山西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军用狄村地图、军用许壇村地图被照原样复制珍存,两图的放大样将装框陈列在狄村社区文化园展厅,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它让狄村居民世世代代铭记共产党的恩情,永远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猜你喜欢

营盘阎锡山军用
无穷尽的一天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军用三防平板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
猜谜
“匪首”阎锡山
此时
不需要太多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