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垦兼理,天际沃野

2020-12-06白兆麟

辞书研究 2020年6期

白兆麟

摘 要 《朱子语录》是理学家朱熹一部极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潘牧天博士针对这部学术著作,从语言学和文献学的双重角度所作的《朱子语录文献语言研究》一书,学术视野可谓相当开阔,搜集资料十分完备,分析解说非常精细,所展现出的研究毅力超乎一般学者。

关键词 朱子语录 文献语言 视野开阔 资料充足 解说精细

近日收到上海师范大学潘牧天博士邮寄来的《朱子语录文献语言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一书,随即从目录一直翻阅到参考文献,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著者的名字,便写下了如上的标题。“牧”用其原义,兼有视野开阔之意;“垦”字由“牧”连及,凸显其垦荒之特性;“天际”系由“牧放”义延及,指所涉及范围之广泛;“沃野”自然喻指极有学术价值的文献《朱子语录》。这大致能够囊括该书的特色。

在形成以上总体印象之后,再来细阅牧天博士导师徐时仪教授所撰写的序,笔者就觉得对这部著作的总体印象是符合其实际状况的。时仪教授有云: 牧天君“2013年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点校《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的扎实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比勘了朱子语录各本异文近500组1000多个词语,以‘活的语言研究为着眼点考探异文来源、特征、构成形式、机制、形成原因等,从词汇系统解析词义文意探讨‘宋—现代词语演变的连续统”;留校任教后发表的“系列论文,所论皆翔实有据,富有新意,考证扎实,颇多钻研所得的己见,充分显示了其驾驭所学文献学与语言学知识的功力,具有训练有素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综合研究和深层研究的专业学养和纯朴学风”。这是对上述总体印象的理性表述。

这里先来说说著者的开阔视野。牧天博士在其《说明》中所开列的“本书所据朱子语录主要版本”即有: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简称“《池录》”、宋刻本简称“宋《池录》”、明抄本简称“明《池录》”;其主要比较对象则有: 成化九年陈炜刻本、朝鲜古写宝祐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王星贤点校《理学丛书》本、郑明等点校《朱子全书》本;而列为参考者则有: 明万历朱吾弼刻本、清康熙吕留良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刘氏传经堂贺瑞麟校刻本、应元书院刻本、岳麓书社1996年出版的杨绳其等校点本、静嘉堂文库本及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如果没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不会去搜集到同一部书的这么多版本的。

再来品读著者所写的后记:“为了一睹《池录》的原貌,我们多次托人去台湾申请查看原件,但每次都未能成功。2014年年末我终于下决心去一探究竟,怀着能看到相伴多年的文献原件的期待,同时也有又一次遭到拒绝而希望落空的惴惴。经虞万里先生的介绍,台湾程克雅老师带我向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递交了申请和时仪师的介绍信。上天眷顾,经过三天的等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知我申请已经批准!一叶叶翻开宋本,心中竟生出庄重的仪式感,仔细地核对之前的疑问处,……小心扒开每一叶的中缝查看刊工的姓名犹如窥探了千年前的秘密一般窃喜。”

之所以如上大段引用原文,是因为其在笔者的心灵深处引起了深深的触动: 作者開阔的学术视野以及不折不挠追求学术的坚毅精神跃然纸上。这是只有终生负有学术使命感的学者才具有的宝贵品格!

其次要谈的是著者搜寻资料的充足。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客观上已具备的和主观上所追求的。

1. 客观上已经具备的

牧天博士于该书绪论的第二节“朱子语录文献近年研究概况”中已明确指出:“近三十年来,随着《朱子语类》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对朱子语录文献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也逐渐从黎靖德《朱子语类》扩大到其他版本,主要表现在文献学与语言学方面。”接着,著者从“朱子语录的文献学探讨”“《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研究”“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研究”“《朱子语类》词汇研究”四个方面做了十分详尽的介绍和叙述。为省篇幅,此处就不赘述了。

2. 主观上所要追求的

我们翻阅书后的参考文献,即可一目了然: 在“朱熹语录、语类版本”一栏列有10种,其中除中国大陆以外,还列有日本2种,中国台湾地区3种。在“专著类”一栏列有95种,其中未明确标明与朱子语类或一般词汇研究直接有关联的就有《白寿彝文集》《旧京书影》《郡斋读书志校证》《晁氏宝文堂书目》《徐氏红雨楼书目》《直斋书录解题》《佛光大辞典》《元曲释词》《胡适文集》《中国服饰艺术史》《〈大般涅槃经〉异文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语历史文法》《学林》《文禄堂访书记》《中国善本书提要》《〈众经音义〉研究》《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温州方言志》《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古代服饰大观》等20余种。在“期刊类”一栏列有91种;在“学位论文类”一栏列有20种。真可谓洋洋大观。

不仅如此,著者单在《附录: 朱子语录主要版本异文词语表》中,就《池录》、徽州本、成化本、王星贤点校本四个版本中收录的异文词语就多达561个。其资料充足由此亦可见一斑。

我们再来翻阅书末后记里的一段记载:“在文献整理与词语考释的基础上,我完成了硕士论文《宋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研究》,对宋刻本、明抄本《池录》作了文献描写,并对其与后世《语类》诸本的文本关系作了梳理,考证了部分词语,从中我发现朱子语录异文反映的词汇变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面对数千条整理出的异文,本想尝试以汉语文白演变方面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却最终心有不甘,继续以朱子语录文献诸本异文为研究对象,试图对朱子语录异文作系统的考察,于2016年完成博士论文《朱熹语录文献语言研究》。”

好一个“心有不甘”!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坚定的学术使命,没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没有足够的学术毅力,是绝不可能达到上述所列之成就的。

有了前面两节“牧垦兼理,天际沃野”的形象性描述作为基础,接着就落实到牧天博士的悉心开垦、精耕细作了。为了展示其精耕细作的品性,这里有必要全面地扫视一番这部著作的后三章。

第三章题为“朱子语录异文词的构成及成因”,其下分“对等音节异文词的构成”“不对等音节异文词的构成”“并列式异文词的构成”及“形成的原因”四节。

于第一节又细分为“单音词、双音词、三音节结构、四音节词语”四个部分。在单音节部分,著者列举了两组,如第一组是“挨—捱—崖—睚”,著者比较了四个版本的差异,列举了17个例句并一一做了说明。在双音词部分,列举了三组,如第三组是“知得—得知”,著者比较了三个版本的差异,列举了18个例句并分别做了详尽的分析。在三音节结构部分,列举了两组,如第一组是“不奈何—没奈何”,著者比较了四个版本的差异,列举了9个例句并一一做了解释。在四音节词语部分,著者分别从“换序、同类属语素替换、同义语素替换、其他原因的语素替换”四个角度出发并各举一例进行说明,如“同类属语素替换”就以“甲庚丙壬—甲寅丙辰壬子—甲寅丙壬—甲庚丙壬戊子”一组词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

于第三节又下分为“异文例释(饥饿、诏令、合当、意思、等待)”“构词及引申机制略探(就上举五组词的词义、某义出现时代、构词语素来源时代列表说明)”“其研究对词汇学研究的价值(词语类聚研究、常用词演变研究、同素逆序现象)”。其篇幅长达66页,可见详尽之至。

于第四节探讨“形成原因”时,著者指出有五个方面:“构词语素近义替换(如浇溉—浇灌、谋策—计策等)、古今字形变化(斋肃—齐戒、落莫—落寞等)、音近与音变(撇见—瞥见、老草—潦草等)、文献传改(蹈阵—陷阵、儒弱—懦弱等)、其他(以‘胡乱为例)”。

以上种种,其认真精细自不待言。

第四章题为“朱子语录异文词词汇系统研究”。这一章包括“异文词词义类聚”“异文词核心语素类聚与‘同步构词”和“异文词同词异义系统”三节。

在第一节中,著者以“概念场”为背景指出:“异文为汉语词义系统研究提供了线索,文献中一对异文的形成往往有其原因,尤其同义替换的异文,必然在词义上有紧密的联系,一般同属于一个概念域,是同一个概念场上的成员。我们试通过语录异文所提供的词义关系,以异文词反映的相关概念为中心,系联语录中表达某些概念的词语。”

其下著者列出“看视概念异文词语类聚”“现在概念异文词语类聚”“过去概念异文词语类聚”“言语概念异文词语类聚”“知晓概念异文词语类聚”“微小概念异文词语类聚”“谨密概念异文词语类聚”“怠慢概念异文词语类聚”“事物概念异文词语类聚”等九个类聚。这里且举“言语概念”为例来展示著者精耕细作之概貌。

著者指出:“朱子语录异文中涉及言语概念的词主要有‘言、语、话、论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或短语。”如“言语—语言;言论—言语;话—语;言话—言语”四组,并分别列举例句予以解说。不仅如此,他还列出两个表格,一个统计出各词及短语的使用数量,另一个选取各个时代代表文献(《诗经》《左传》《史记》《三国志》《四分律》《全唐诗》《池录》《董解元西厢记》《元曲选》《金瓶梅》《红楼梦》)来调查三者(言、语、话)的使用情况。见到这样细致的论述,不能不令人钦服。

在第二节中,著者依据构词法、造词法、词汇化等理论:“词库是一个语言中具有特异性的词汇单位的总体,词法是关于一个语言中可以接受的或者可能出现的复杂的词的内部结构的知识,或者说是生成语言中可能的词的规则。”前者称作“词汇词”,后者称为“词法词”。“词法模式指词法词的一种构词格式,这种格式是有能产性的,而且其构成成分的语义类别和所构成的复合词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

据此理论,著者分列“‘贴‘帖及相關复音异文词类聚”“‘逊‘让及相关复音词异文类聚”“核心语素异文替换‘同步构词初探”来加以解说。且看第一个类聚,著者列出的有: “贴—帖”“衬贴—衬帖”“贴衬—帖衬”“妥贴—妥帖”“安贴—安帖”。于“贴—帖”异文,著者分析指出,二者皆有“紧靠、紧挨”义,而“贴”还有“典当、妥当、粘贴、服帖、补贴、附加、贴近、贴合、配、陪衬、稳当、贴实、安服”等义,“帖”则有“标签、帖服、安定、附加、熨平、切合、安稳、稳妥”等义,并一一举例证实。可谓确切稳当之至。

在第三节中,著者考察了三个词“不同义位所属概念场的异文词语类聚”之“词义引申关系”。例如: “过”的异文有“恶(罪、愆)”“转(经过)”;其间的引申关系为: “经过—度过—穿过—穿越某种界限—超越法度—过度—错误—罪恶”。并指出“其引申关系中关键的‘中转义位即‘穿越界限”。

又如“解”,其异文有“和”“讲、注”“脱”“〇(能够义)”。其词义引申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加方括号者为概念要素与词义特征,不加者为词义):

如此分析并多所举例解说,可谓精细之至矣。

第五章题为“朱子语录文献用字研究”。其下包含“承古与承俗”“繁化与简化”“正体与异体”和“学术价值”四节。一开始著者就指出:“《池录》与后世诸本的异文……也为宋代用字和汉字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材料。”“较其与今传本《朱子语类》的异同: 就时代而言,既有承古,又有承俗;就字体规范而言,既有正体与俗写的异同,又有旧字形与新字形的异同;就字形结构而言,既有换位、换旁,又有增省偏旁部件的繁化与简化等;就词义而言,既有古今字,又有通假借用及讹误,还有新词的记音等。汉字的演变具有累积性的特点,共时平面上使用的汉字就其来源而言蕴含着历时的积淀,叠置着新旧历史层次的成分。”该章即是探讨其“用字异同所反映的汉字演变现象”的,以下用不着再举例字,其所述“承古与承俗”是属于不变的;而“繁化与简化”(省笔,增旁,变笔)与“正体与异体”(换位,换旁)则属于各种变化的,对此著者亦多举例字加以解说。

最后一节论其学术价值,带有该章小结之性质。著者最后言道:“与词汇的古今演变相似,汉字在由古至今的发展中亦有变,有不变,有变化大的,有变化小的,而为什么变,怎样变,则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又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人们用字取舍价值取向。汉字的古今演变体现了手写用字刻印用字和社会各阶层间趋雅用字趋俗用字的叠加共存与整合融和。”结合上述例析,的确给人以“委曲求全”的感受。

最后,笔者不再做不必要的论述,仅引用该书书末“结语”中之开头和末尾两段文字作为本文的结论:“朱熹学贯古今,渊博宏阔,天文地理、草木精微,综罗百代,无所不包,而其广博的学识也尽体现在其语录之中。”“综上所述,朱子语录文献研究在文献学、语言学、文学、史学、朱子学、理学、思想史等诸多研究领域皆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应予以深入的发掘,而对于朱子语录文献更进一步的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大陆以外,尤其是域外藏本、刻本、编本和注解类文献上,以东亚朱子学的视野对朱子语录文献进行全面的整理与系统的研究。”

(安徽大学文学院 合肥 230039)

(责任编辑 马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