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5A群超级旗舰品牌,深入推进美丽中国样本建设
2020-12-06周少雄
周少雄
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精心谋划和强劲推动下,拉开了亮丽序幕,一出手就引世人瞩目。作为5A级旅游景区的西湖西溪,从文化旅游领域讲,在现状层级下已做到了极致。唯有“蝶变”,方能突破。而立足景区,跳出景区,高站位推进“精细化运行、市场化运作、品牌化运营”,才是“蝶变”的康庄大路。
登高站位,运营品牌
西湖、西溪,是杭州的响亮名片、重大品牌,运作好双西一体化品牌,可持续地刷亮杭州的存在感,放大天堂的吸引力,是双西保护提升一体化的重大要义和顶层指向。
一体化后的双西,不是简单地品牌叠加,不能停留在现状偏低、偏狭的景区框框、旅游视域。站在今天的历史方位,双西一体,双西共舞,不再是传统的风景旅游的文章,更不只是“大双西”规模体量的扩大。它对于杭州的重大价值意义与超级品牌作用,全市上下确应形成并持有一个清醒且战略性的高远认识。
今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溪湿地时指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
这既是嘱托与期待,更可看成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大格局,放眼全中国全世界,对杭州大都市远大前程的点醒之说与点金之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近十年来,快速“长大”的天堂杭州,升级成了一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气象万千,踌躇满志,但也标志着它来到了历史的新路口。人口千万级的大都市,该如何发展?这是一份新考卷。历史的车轮,当下行驶到了这样的特殊方位:内对“两个百年”接续之大格局,外临全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环顾杭州四周,扑面的是长三角一体化律动加速的热力围逼态势。孰进孰退,杭州处在节骨点上。纵览全球,未来的区域竞争,未来的国家竞争,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城市的竞争,特别是大都市的竞争、大都市圈的竞争。在浙江“重要窗口”的建设序列中,杭州的领头雁“领”在何处?深入推进美丽中国样本建设,努力成为全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杭州正得其时,占其区位,拥其高位,携多重优势。循此前进,杭州未来机遇无穷,天地宽阔。
新时代,大都市,必须有大视野、大品牌,必须有大谋划、大手笔、大引擎。“双西合璧”,跳出景区旅游谋划城市大局,就是蝶变,就是高招,就是杭州城市发展与治理的一大创新。
努力成为全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站在这一高远的品牌势位,审视双西一体化保护提升的战略意义与战略指向,我们就会眼清目远,就能把握住杭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风韵、别样精彩,就能近推“双西合璧”之事,远行杭州千里之程。
所以,认识品牌,既是认识使命、认识责任,也是认识机遇、认识方向。做双西,做城市,做大都市,做大杭州发展,其内在逻辑,全然一线贯穿。我们要形成共识,上下一心,将顶层设计的视野、决策和意志、决心,活化作各部门、各层级、各群体的行动和主动。
展开杭州大版图,我们看到:西湖、西溪,是杭州最优质的资源与最美丽的空间。一个是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天堂的“眉”与“目”,一个是首家国家湿地公园,被视作城市的“肾”与“肺”,都是5A级,大品牌,名扬天下。在新时代大布局之下,我们将这光彩夺目的5A集群之地,合铸成一个品牌叠加的超级旗舰,构建起主城区的一个美丽大板块,气势恢宏,手笔超大。城市景区,主客汇融,需求丰富,是城市发展(建设、治理)事项最集中且最复杂尖锐的集聚区、典型区、先行区。我们要通过双西一体化,在生态保护、保用平衡(“西溪模式”)、主客共享、管控治理、宜游宜居宜业、智慧赋能等方面探索创新,导引、服务和推进、辐射杭州大都市的建设发展。杭州市委“变景区功能为城市功能”“变城市景区为景区城市”的要求蕴意高远。可以预言:循此发展,这里将出现杭州的最美风景区、最优共享区(“成长的湿地”)、最智大脑区、最大创新区和最强引擎区。这是全国各地大都市发展难以拥有、渴望梦想的引擎板块。合璧后的双西明珠,对杭州城市的转型升级,必将影响深远。
双西超级品牌,要高位运作。我们要防止双西品牌建设与运作的低位化、偏狭化、部门化。站好高位,用好高位,说好高位,聚焦注意力,构筑吸引物,开辟新境界。
双西超级品牌的独特内涵,要精心注入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包括诗路建设)、百姓共享、产业共生、智慧赋能、管治创新等各个环节和各种细节;通过一体、丰体、共体等途径,通过细化、扩充、添增等手段,建立并运作好品牌体系、品牌生态、品牌辐射圈。
活力市场,有为政府
“活力市场、有为政府”,是当年在全国平台上对杭州旅游模式的一种理论概括。双西一体化的市场化运营,需要坚持这一原则。
在市场运营方面,西湖与西溪两大板块,重点是各自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达到优势更优,短板拉长。
双西一体化能否成功,市场化运营,占有重要份量。这里首先要破一个“理念之障”,尤其是体制影响深固的西湖景区原板块。
西湖、西溪一类的城市珍稀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同时也离不开适度利用、合理利用的话题。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后,我们明白:其实,举凡城市发展、一切建设项目,人与自然的相处,都离不开保护与利用的深刻命题。
杭州在西溪、西湖、运河、湘湖等重大项目实施中,有丰富的经验积累。2009年,受市委市政府委托,我们曾总结归纳出一个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反哺科学保护,积极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这一模式与理念的杭州创新与中国智慧,得到过全球湿地组织的肯定与重視,可以给今天的双西保护提升一体化以历史的参考指导。
市场化运营,中心环节要落到产品打造之上。西溪过去的许多产品,如西溪花朝节、西溪向晚游、西溪划龙舟和做一天渔夫等,还有最近的西溪清廉游等产品,有许多成功之处与可取理念,都值得总结、借鉴与推广。
运营人才,是宝中之宝。横店影视城、乌镇水乡、西溪湿地等的巨大成功,皆为明证。可惜的是,善于市场化经营的西溪板块,近年来这类人才流失不少。吸引与用好运营人才,包括借新冠疫情国外客源资金人才倒逼回流之机,积极引入境外文旅运营管理高端人才,是双西一体化提升的题中之义。
其他如开发即上即下观光车、360度梦幻游览车、双西绿道体验场景、双西绿道新十景等产品,变交通功能为场景体验点和网红吸引物,如开放旅游码头、站台、游线、水域等场地资源垄断之闸,发展混合经济,激发市场活力,都是市场化运营的有效途径与办法。
当然,发挥“市场活力”的同时,不能放弃体制优势下的“有为政府”這一只手。市场化运营,不是听任租用单位随意占景为王,围景断路,而要坚持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不能沦为一味的场地招租,不是到处闹腾腾、遍地铜钱味,而要围绕特色、主题与目标,精心选商引商,培育文化生态,共赢发展,共享发展。西湖、西溪在这些方面,各有值得总结的教训。有为政府的作用,要得到科学体现。
当前,有为政府的发力聚焦,应指向:推动品牌高位打造、资源统筹共享(如西湖景区内各种停车设施的空间资源与时间资源)、交通管制创新、旅游线路优化、双西数字赋能、绿道专用道场景建设等先行节点之上。
有为政府的长远着力点,是在制度建设上。制度的保证,是市场化运营的强大支撑。针对管理、保护、建设、运营的不同群体,政府管理部门要设计与实施不同的考核制度,对各群体进行有效考核与分配晋升,以制度治理双西,以制度引导与做强一体化。这些亟待深入研究并从顶层设计开始。
内视深化,精耕细作
精细化运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义。跨越数量型扩张时期、粗放式初建阶段,立足存量,目光向内(内视化);盘活资产,精耕细作;向深向细,向精向微;提高效益,提高效率;应成为双西一体化的重点关注与有效抓手,也有望成为双西一体化难题破解的落地式举措与标志性成果。
精耕细作,不仅事关双西升级、高质量发展,也与匠心追求相关,与责任担当、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等相关。
双西治理的重大难题,首先是交通。进入西湖西溪,行车堵,停车难,热红景点的人多路挤,团队客进入景区(如灵隐)的漫长步行等问题,长期饱受诟病。交通之难,虽然客观原因多样,但摆脱不了简单化管理、粗放化运营的阴影。如双西交通之堵,主要集中在特定的时段与空间,尤其是高峰时段、旅游旺季、热红景点。如何围绕堵点与堵时,针对不同的交通流,进行疏导与管制,这是需要精耕细作的。例如小车游客、过境上班族、团队大巴、老年公交散客等,他们的出行时间、目标地点与用车用路需求,大不相同,并不会同时间流挤向同一处地方、同一条道路。这就需要精细地开展调查摸底,研究交通时段不同需求,研究目标地点不同去向,科学分配通行时段,贴心智导畅通路线,快速引入停车场所,适时限行分流管制等。必要时,采取特殊减压分流举措,例如推出:核心圈(时段性)免费公交环线(如墨尔本CBD免费轨道公车),即上即下双层观光车(国际旅游城市的标配之一),快速绿波智游系统,环西湖(环西溪)内外圈异向单行线等。这些瓶颈突破或交通创新,都离不开精耕细作,包括长时间蹲点观察、反复踩线实勘和大数据信息采集与模型分析等。双西一体化交通治理,需要并呼唤着杭州涌现出一位甚至数位“交通匠人”“交通大师”,如同当年杭州交警在全国创新城市交通管理、推出红绿灯待行线等举措一样。
双西地区的交通区位,影响着杭州主城区的全域交通(南至北,东至西);因为它是城市景区,主客混杂,内流外涌,所以具有城市交通事象的复杂性、集聚性与典型性等特点。双西交通之痛,其实就是杭州城市之痛。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治理双西交通,靠景区、靠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治理双西交通难题,就是治理全杭州城市交通难题,就是创新全国大都市交通治理。我们既要着眼景区治景区,更要跳出旅游治双西,着眼大局,目观全市,从顶层至具微,精耕细作,内视深化,从而有力推进杭州大都市交通治理迈入“后西湖”“后西溪”的新时代新高度,实现“大双西”的成功“合璧”、精彩“蝶变”,引领全市乃至全国城市发展。
至于双西资源环境与产品业态的统筹利用,更需要实施精耕细作。西湖风景区内,论观光休闲,热点不少,黄金周等时节,常常断桥不“断”,人满为患,场景有时吓人;但是,“冷点”也很多,如龙井八景(龙井草堂)、三台山(于谦墓)、虎跑、白塔、烟霞洞、郭庄以及许多博物馆陈列馆类,有些地块,甚至长年人迹罕至。西溪,更有不少冷僻景点,数量可观。至于闲置资源,双西尤非少数。双西旅游,除关注空间资源,还要关注时间资源;关注时间资源,不仅要关注一年的四季,还要关注一天的早中晚、白天与夜间。如从时段着眼,双西的资源环境与产品业态的大量冷落闲置,更不可小视。最近游客调查表明:西溪许多时间段游客稀少,旅游内容缺乏,游客体验不佳。我们过去策划与开发“做一天渔夫”“西溪向晚游”“西溪观鸟游”“西溪夜游”等项目产品,就是“开发时段资源”“售卖稀缺时段”,就是想在花朝节、龙舟节、火柿节、飞芦节、梅花节等旺季活动之外,丰富西溪旅游休闲的日常内容,改善游客体验感受。这些冷点闲点、冷时闲时,如果能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对于前述的交通治堵而言,可以分流许多客源、减少许多热点压力。可见,双西治理,是一种综合治理,辩证统一,四体相通。需要管理者沉下心、对准事,围绕市场需求,服务游客,盘活存量资产,精耕细作,深入小微;需要管理者有责任担当,能匠心运作。这也是高质量推进双西一体化的大文章之一。
视线向内,精耕细作,可以引导双西管理者跳出“一提发展提升,就是要钱、要土地、要元素”的数量型增长扩张的老路子老思想,例如抓交通治堵,不能就是修道路、扩建停车场位。视线向内,精耕细作,可以帮助摆脱惯性思维模式与传统路径依赖,做好存量文章,提升创新能力水平。例如:依靠数字赋能,盘活景区范围内各单位现存大量的停车场、停车位资源,依托“共享停车”智慧软件,唤醒“沉睡资源”,加快道路交通流转(如让小车游客不要长时间为寻找车位而兜兜转转、导致更久地占用紧张的道路资源),甚至减少路边停车杂乱景象,开创交通快进快停、闲置资源生钱、多方多向共赢的新局面。
双西一体化,已谱写了亮丽的开篇。扭住“三化”,双西一体,杭州这艘人口千万级的巨型航母,长风破浪,会当有时。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