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佛教与墓室壁画艺术研究
2020-12-06洪惠
摘要:辽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多民族当中,契丹族是十分重要的民族,对辽代佛教、墓室壁画等各方面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辽代佛教,探究了辽代墓葬群壁画艺术对佛教的展现。
关键词:辽代佛教;墓室壁画;艺术
近几十年,随着很多文物、壁画等从辽代的墓葬当中出土,对辽代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各国博物馆当中,辽代宣化墓群壁画得到了多次的展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展示了我国古代民族璀璨的艺术。辽墓壁画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比如出行图、散乐图等,墓室壁画的不同题材对不同的历史文化进行展现,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佛教对辽代有着重要的影响,辽代建造了很多佛寺和佛塔,遗留下很多佛像雕塑艺术品。墓室壁画对辽代佛教以及美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参考资料。
● 辽代佛教的概述
契丹族最早是信仰萨满教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佛教的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使得统治阶层对佛教文化进行大量的宣扬,这样便于对百姓进行统治,契丹人的信仰也从萨满教转变为佛教。
佛教传入契丹主要有四种途径(1)。第一种途径,在隋唐战乱时期,北方的统治阶级非常信奉佛教,广修寺庙、大量经文被翻译,使得佛教在民间有着比较广泛的流传,契丹与中原在多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中原的信仰比较熟知,使得佛教也对契丹人有了广泛的影响,但是还没有真正信仰佛教。
第二种途径,在契丹还和其他北方民族有着比较多的接触时期,契丹比较弱小,对突厥等民族有所依附,而这些民族大都信仰佛教,这也对契丹的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种途径,在契丹首领阿保机占领很多汉地城邑时,俘获了许多城民,这些城民中有不少佛教徒和僧尼,他们对佛教文化在契丹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种途径,在10世纪,契丹在向南攻占汉地的同时,也向东进行了拓张,东面的民众也信仰佛教,这对契丹佛教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契丹统治阶级的推动下,公元902年至公元947年间,佛教开始在契丹传播,这为契丹佛教文化的发展与盛行打下了基础。
辽代契丹贵族对佛教甚为推崇,阿保机引入了佛教,将其作为精神工具来统治人民。阿保机修建了开教寺,这成为建寺的开端。阿保机本人更崇尚儒学。
从太宗耶律德光开始,契丹贵族中开始信仰佛教,耶律德光使佛教在辽代传播开来。辽景宗专门设置了管理宗教的官吏,辽景宗还首创了僧官。辽圣宗时契丹文化不断汉化,使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辽圣宗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深,圣宗不仅能够吟诗作赋,而且对僧尼的一些恶劣行为进行限制。到了辽兴宗耶律宗真时更加崇尚佛法,他亲自拜佛,僧官的官职更高,在兴宗之前的辽代皇帝,都没有像他这样礼佛。
辽代诸多皇帝都有饭僧的举动,从兴宗开始打破了不提寺庙的禁令。到了道宗时,对佛教更加崇尚,甚至有些疯狂。一些皇帝对佛经过度钻研,对国家政务反而有所忽视。
佛教当中不倡导杀生,而契丹作为游牧民族,狩猎是生活所需,也是重要的练兵方式,对狩猎的限制,给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苦。伴随着佛教思想的根深蒂固,辽人减少了狩猎的活动,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骁勇善战,过度崇尚佛教也成为辽代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2)。
● 辽代墓葬群壁画艺术对佛教的展现
在辽代壁画墓当中,最早的标志为帝王陵,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遗址是辽圣宗庆东陵。在这座辽墓中有等级很高的壁画,墓内有彩绘的花、珠宝等图案。在壁面上描绘着很多人物,在东陵壁画上描绘的山水风景有着美好的样式。在辽阳先后发现了一些辽代壁画墓,北宰相萧义墓座是比较大型的室墓,有十米长的壁画绘制在墓道的两壁,分别绘制着不同的内容。
(一)宝山辽代壁画墓
在赤峰市发现了宝山辽代壁画墓,考古学家抢救性发掘了两座墓葬,对这两座墓葬进行了编号,编为1号和2号,这两座墓葬多次被盗掘,里面的随葬品已经非常少,但是两座墓葬留下了珍贵的壁画,这些壁画有着精湛的工艺,有些十分精美。1号墓在墓室和石室的内外都绘制了壁画,这些壁画有将近100平方米的面积,绝大部分保存良好,只有局部脱落。其中非常精美的是《降真图》和《高逸图》。
2号墓也在墓室和石室的内外绘有壁画,这些壁画原来的面积大概在60平方米左右,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30平方米左右。最为精美的壁画就是石室内极为考究的《颂经图》和《寄锦图》。这些壁画充分展示了汉地的特点,其中《颂经图》描绘的女子盛装打扮,有着丰润的容貌,有着讲究的发型,像唐代的仕女图。《降真图》《颂经图》都展现了墓主人对死后佛教信仰的向往。《高逸图》和《寄锦图》则展现的是墓主人对道德品行的追求。宝山辽墓石室中,壁画所展示的精神风貌,能够体现出阿保机对皇室贵族的要求。
此外,在两个墓葬中还有契丹小字碑和纪年墨书题记。在1号、2号墓壁画中有着各种颜色的展现,并且描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壁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比如建筑、陈设、宗教、服饰等,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基本上展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和爱好,有着比较显著的时代特征。壁画通过写实和渲染展示了高超的技艺,在对唐传统绘画方式保存的基础上,体现了五代时期的特点(3)。辽代壁画为研究辽代、晚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生活、习俗、建筑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二)宣化辽墓壁画
宣化辽墓壁画、文化风俗等对契丹民族的汉化生活进行了形象的展现,对辽代旧制度进行了继承,同时还对北宋人家的风格进行了保留。宣化辽墓壁画在内容上与墓主人的信仰有关系,这使得壁画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生和死的联系进行了展示,宣化辽墓壁画也对民间的画工有着充分的体现,汉地成为许多样式题材的源泉(4)。在宣化辽墓壁画当中,有着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很多备茶图和备经图,从而对品茶人物的生活进行了展示,对古人的安逸生活进行了刻画。通过对各种生活画面生动、形象的展示,体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宣化辽墓壁画出现的饮茶内容,对唐文化进行了展现,在备茶图当中各种茶道工序被细致地展示出来,这也成为重要的辽代茶文化研究依据。宣化辽墓壁画中备茶壁画的频繁出现,主要是由于把茶作为祭品,这样的茶道图在墓葬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在茶道盛行的唐宋也很少用茶来祭祀。在唐宋生活当中,饮茶是十分时尚的方式,而在唐宋的墓葬当中却没有出现备茶壁画,而是在辽代壁画中出现。备茶图与备经图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在壁画中有两个侍者在为主人备茶,案桌上摆放着佛经,这个案桌专门是備茶和备经用的。
对宣化辽墓壁画备经图研究发现,墓主都信仰佛教,佛教所需使茶文化发展起来,僧人喜欢饮茶,在寺庙中有专门进行饮茶的场所。饮茶文化的遍及,使得僧人的饮茶习惯也得到了延续。宣化辽墓壁画中出现的茶内容,深层体现了当地佛教受茶文化的影响,也对寺院中饮茶传统进行了反映。宣化辽墓壁画的墓主人生前有饮茶习惯、崇尚佛教,展现了墓主人的宗教生活。此外,在宣化辽墓壁画中还出现了很多桃子的形象,桃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结束语
辽代墓葬壁画有着精美的绘制技艺、有着丰富的题材内容,再现了辽人的日常生活。同时在辽代墓葬壁画中,对佛事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展现,体现了墓主人对佛教信仰的崇尚。
(作者简介:洪惠,1973年8月,女,蒙族,籍贯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学本科学历,文博中级馆员,从事民族史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慧国,考古、宗教与艺术:丝绸之路墓室壁画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汪小洋新著《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评介[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8,33(4):96—100;
(2)刘丽娜,浅析辽代墓室壁画与契丹文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No.131(8):56—57;
(3)于欣露,两汉时期洛阳地区墓室壁画的构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83—84;
(4)吴思佳,辽代墓室人物壁画美术的主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4):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