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传承

2020-12-06韩潇

东方收藏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淳申报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对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遗保护工作中,基层地区工作是重点和难点。基于该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经历,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传承进行简单阐述与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溯源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如下定义: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政府在此基础上,基于国情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再次提出非遗的概念: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同时将非遗分为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礼仪、传统体育和游艺。从定义上不难看出,我国的非遗法与公约一脉相承,更贴近中国实际,从工作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非遗项目分类细化,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设立国家、省、市、区四级名录,力求在最大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完善保护保存工作。

非遗这个概念自中国立法以来,已有近10年时间。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大环境下,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引领风尚、教化人民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   高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高淳区位于南京市南端,境内地貌以丘陵山岗和水网湖泊为主,其便利的水网促进了该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长期发展。据桠溪、漆桥、东坝等地的考古发掘,足可证明早在10多万年前,高淳境内就已存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劳动。适宜的生存环境和丰茂的物产,为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孕育的土壤,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历史演进的最好见证之一。目前,高淳区已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2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3项。项目涉及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故事各个领域,非遗资源遍及高淳区内的各个乡镇。

高淳地区非遗资源之多,项目涉及范围之广,但在非遗保护工作方面,随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将不利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长期进行。

1.宣传力度小,宣传渠道少,百姓认知度低,未形成文化宣教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在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中,充分重视和发挥好文化的宣教作用。然而目前,高淳区的实际工作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如果只是通过每年仅有的几次节假日、文化遗产日来进行宣传工作,百姓也只能了解到极为有限的非遗知识。非遗宣传工作停留在图片和文字的简单介绍,就很难激发起广大群众了解学习非遗知识的积极性。然而非遗的根是扎在民间的,靠老百姓的参与和智慧去滋养和延续发展。仅靠高淳非遗馆中展出的那几件民俗文物,显然是达不到宣传的预期效果的,当然更不利于保护工作。

2.保护工作注重申报,未形成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诚然,申报环节是非遗保护工作很重要的一环,但我们不能因此唯申报去衡量保护工作的成绩。若只重申报,必将导致重申报、轻保护的结果,这一危害已在其他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国家的非遗保护工作,旨在保护亟须保护、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通过申报立项帮助其得以保存及开展后续保护工作。另外,大多数需要保护的传承人对申报工作不明就里。笔者以在南京市区购买甑儿糕时的所遇为例:问及做糕的大姐为何不申报非遗,大姐说的两句话我让记忆深刻:“我们哪懂这个哟,我们哪有钱搞这个哟。”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句话,但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老百姓对申报工作的不理解,更反映部分传承人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但这点并非保护工作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把保护工作落实到技艺传承人身上。

3.相关单位业务工作上沟通交流少,合作联动工作意识不足。目前高淳区文化系统内有4家下属事业单位(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文保所),非遗保护具体工作由文化馆承担负责,但这项工作所涉及到的具体事务、需要的人手,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一家单位能够承担。非遗保护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而现在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业务沟通和合作,会让保护工作出现缺兵少将的局面,严重影响保护工作的进程。

●   完善高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成立非遗保护志愿者队伍,健全完善保护制度。以现有的文博志愿者队伍为基本班底,对各个文化站的志愿者进行非遗知识的业务培训,在其日常巡查工作中加入必要的走访、宣传工作。以文化站为基点,立足于各乡镇社区的当地特色,深入了解该区域内的非遗资源信息;以月为时间单位,安排专人采集汇总所负责区域内的非遗信息(如传承人的分布情况变动、未发现的非遗资源)并统计成表,按时汇报至文化馆的同志手中。这点滴的工作都将有利于非遗工作者掌握非遗保护工作的动态情况,便于保护工作落实到基层和工作的深入推进。志愿者在工作中也会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本乡本土的民俗文化,同时因地缘亲近则会积极主动地去做好宣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大志愿者业务工作范围之后,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范围都会扩展,须酌情考虑增加其劳动报酬。

2.植根高淳區本土特色,依靠群众文化这一拳头业务工作,推进非遗宣传工作,扩大非遗影响力。高淳区的群文工作在文化馆同事的努力下,不仅在文化惠民活动中做得有声有色,在业务竞赛中也是屡获佳绩。如果在群文工作中,能以本区特有的非遗资源为素材,穿插融入到编排的曲艺演出中去,这样或是外出比赛,或是送文化下乡,都能起到显著的宣传效果。尤其是在文化惠民活动中,它能够接触到广大群众,这就能让群众在热情参与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深入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在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得到教育。这正应和了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加强局下属三馆一所的馆际联动,以节假日为重要时间节点,做好非遗宣传。虽然非遗的保护工作主要由文化馆承担,但这项工作需各个单位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岗位优势,才能做好做实。如文化馆可会同博物馆一起,利用博物馆的场馆优势,做一次非遗的临时展览,同时邀请传承人到现场与群众互动交流;图书馆可以利用馆藏的文史资料和图片,做一次非遗文献展。这样非遗工作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且通过联动形成立体动态的工作运行系统,能有效整合各家单位优势,发挥最大效能。

4.进一步做好非遗进校园工作,让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学生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者。按照各个区域本身的特色,依据实际情况在校园内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非遗兴趣班或者活动社。定期安排相关项目的传承人进校讲授非遗技艺,分班组进行学习。在进校园的非遗项目设置上,并非是一刀切的行政安排;以班级问卷调查的形式,搞清大多数学生对当地哪些非遗项目感兴趣,尽量选取能够代表地方特色、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作为学习内容。在学习的同时,可定期组织班组间、校际间竞赛,此举不仅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同学们真切了解文化背后的内涵,而不只停留在单向的技艺讲授上。这样,每个参与的同学在学习和竞赛的过程中都成了一名小小非遗传承人。相信,每个学习技艺的同学就是一朵朵非遗小花,他们最终可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5.营造书香文旅氛围,打造高淳非遗名片。近几年,高淳的文博工作者已在非遗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如濮阳康京先生主笔的《高淳文脉探幽》《高淳民间故事》《高淳传统手工业》,这些都是围绕非遗撰写的相关著作。非遗保护工作并不只是停留在当下和眼前,而是功在千秋,利在万民,相关的系列非遗图书也须走可持續发展之路。上述3本著作可作前期出版,再选取群众熟悉的民俗、技艺来开展话题,力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更可设立相关论坛,制作小视频作为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外界传播高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打造出属于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名片。

●   结语

在新时代,非遗管理应该主动作为,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非遗保护工作旨在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它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苏省已经开展了文化和旅游部门的重组。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以后的文化事业工作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它将会借托以旅游这一全新的载体,以强大的内生动力驱动非遗保护工作;同时,融入文化元素的旅游产业,则会因为传统文化而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在这样的新局面下,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非遗保护工作,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让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则需要我们携手共进,共同面临这项新课题。保护工作之路虽微且艰,但功在千秋,利在百姓。为此,我们须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作者韩潇,文物鉴赏与修复学士,工作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庞瑞青,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以太原市清徐县为例(D),山西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高淳申报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高淳)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Tough Nut to Crack
第十届高淳金花节开幕
存在感
高淳成为全省基层侨务工作联系点和开展国际经济科技合作示范点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