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学习理念在中学体育选项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020-12-06谢亚雄
谢亚雄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将无边界学习理念运用在中学体育选项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和传统体育课堂的对比提出无边界学习理念运用在中学体育选项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根据个人经验和理解,尝试对体育无边界学习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倡建立以线下体育选项教学为基础,增强师生互动;依托丰富的线上体育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的能力。
关键词:无边界学习 中学体育教学 翻转课堂 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10(a)-0117-05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borderless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sports options in middle school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dvantages and possible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borderless learning concept in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Also try to construct a sports borderless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The system shall based on offlin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which could enhanc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through rich online course resources,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y of learning, make them know how to learn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exercises.
Key Words: Borderless learning;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lipping classroom; Online teaching
無边界学习的理念最早可以追述到我国古代,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在其《庄子·内篇·养生主》一篇中表达了“知无涯”的教育观点,即学习是无边界的。而现代无边界课堂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教育界提出,主要强调无边界的学习环境,即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合适的平台或空间,让他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可以利用的获取学习的机会进行学习。将无边界学习的理念应用于体育课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形成科学系统的体育课程学习体系,显著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体育理念和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 无边界学习理念给体育学科带来的新的机遇和发展
传统体育课堂与体育无边界课堂的简单对比如表1所示。
1.1 通信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体育学科选项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互联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物理上的边界概念正被模糊和淡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概念不断被提出和应用于实践,远程通信的多媒体教学、远程课堂甚至VR技术等内容也相继得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变,课堂更多的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交流的场所。传统的体育理论课堂上,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风格与内容都比较单一,学生沉浸感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在无边界课堂中,学生在课前可以事先预习内容,在课上就自己的理解与他人沟通交流,并使用多媒体方式辅佐自己的论述,使之更加有理有据。课后还能以这些内容为基础,结合自身喜好,继续深入学习更深层次或者更复杂的内容,充实提高自己。
1.2 科学分层,学生自主选择兴趣导向,让学生学会学习
由于中学体育师资、课时和场地等限制因素,一些同学往往选择不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选项课程。通过无边界课堂的构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课外的时间来自主学习自己喜欢的项目,在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将无边界学习的理念运用于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不仅可以突破学科本身的界限,也能突破固有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分散在不同地域、不同组织,甚至是不同年代背景下的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实现了更多优质体育课程资源的横向跨界移动,从而满足不同的人群的学习需求,展现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天然的异质化分组,相互的交流沟通又会带来新的火花和灵光,在这种不断协作、交流,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迸发的环境里,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会学习方法,从“我要学”变成“我会学”,从而奠定终身学习的基调。
1.3 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做了有力的补充
1.3.1 提高了学生课上的专注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
无边界学习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学生的技能学练得到了更好的延展,课前根据视频内容自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问题来到课堂上,这种明显的问题解决倾向会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强化交流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互动的效率。课后依据教师提出的练习要求,学生也会使用更多的课外锻炼时间来完成这些学习任务,长期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锻炼形式也有利于同伴之间互为督促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1]。
另一方面,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视频批阅和在线互动等方式,增强师生间的可见沟通,塑造类似传统课堂面对面的沉浸式教学效果[2]。师生更频繁的有效交流,也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增进理解,从而融会贯通。
1.3.2 便于开展系统化的体育理论课程
体育无边界课堂对于体育理论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更能形成比较完整、系统化的体育理论课程体系,便于学生科学化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得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更具有灵活性,减少了枯燥和沉闷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翻看和回顾这些内容,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也可以有关联的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帮助解释和理解。教师也可以将理论部分的课程全部放在线上进行,既保证了学生对该项目的全面了解,又能精简体育课程实施的结构,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上去。
1.3.3 保证了体能与素质训练的时间,切实提高学生体质
当代的学生,承受着繁重的课业压力,他们在学校期间仅仅依靠每周2~3节次的体育课的时间,不管是从熟练掌握运动项目基本技术的层面,还是从锻炼学生、发展身体素质的层面,都是远远不够的。而碍于场地、设施和天气等因素,很多学生在回家后或者空闲时间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体育练习,也存在有学生想要就某些方面的技能或素质进行练习,却没有指导人员和参照方法以至于不敢开展的问题。体育无边界课堂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慕课和微课通常都不会超过15min,非常适合在闲暇之余进行,通过这些短小精炼的课程将学生零散的时间组合起来进行体育学科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他们体育练习的密度,也使他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更加科学合理。线上学习不能是简单地模仿和重复视频上的练习,要引导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习和运用发展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原理,学练多种发展体能的练习方法[3]。通过视频学练,让他们明白发展体能素质的方法和手段,学会对自身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跟踪,让他们主动参与运动,学会运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4 提高反馈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无边界课堂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一方面,学生能够观看不同项目甚至不同教师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同一项目同一个技术选择不同教师,突破了原有固定教师教授的局面。教师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也清醒地认识到通过转变思想和观念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4]。这就使得教师需要更加精心地准备课程内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身知识技能体系,带来更加科学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能有效地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效率,让教师能相比过去更为轻松地得到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程规划、教学组织、创新课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去,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准,不断给学生呈现优质精彩的课程内容。
2 无边界学习理念应用于体育选项课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陈旧,对无边界学习存在片面理解
这个问题主要来源于课程实施领导者和实施的教师,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固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不去尝试新的理念,缺乏认知新事物的主动性和热情,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更进一步的发展,也不利于无边界课堂的进一步实施和发展。另外,相比于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形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进步,教育教学理念和体制的变革才是更为重要、更需要关注的要点。任何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理念的指导,体育无边界学习也不是简单地上传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自己去自学或是对着多媒体照本宣科就能算实现了的。如果体育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将上课的内容拍摄成视频上传,很难吸引到学生来主动学习。
2.2 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较难保证
由于学生选择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往往需要在课程资源平台搭建的过程中投入大量且丰富的资源内容,从现行高校无边界课堂课程平台搭建的经验来看,这些课程资源在实施的过程中,较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容易造成学生割裂式学习的情况。一旦脱离了体育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很难从众多课程中挑选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课程,造成自身目标模糊化和偏离,有一种“空入宝山不自知”的感觉,这就会使得自觉性低的学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当最初的新鲜感和刺激性过去后,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就成了一大难题[5]。也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部分学生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
2.3 不同选项课程应用和评价的难度不同
在之前的市级教研活动中,笔者也有幸观摩了他校老教师的信息化武术展示课,采用的是提前录制好全部口令和教学流程的方式,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学练,乍一看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是对于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前置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一旦整个课程中间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后续的整个教学进度就会出现问题。对于动作编排比较统一的武术课尚且如此,大球类课程由于练习情况的复杂多变性,也无法做到量化评价。因此作为展示课无可厚非,真正实际运用到体育课堂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及效果还有待商榷。
3 构建体育无边界学习体系的可能性构想
3.1 依托翻转课堂、VR教学等形式,扎实课堂体育教学
紧紧抓住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扎实体育课堂教学,以体育课堂教学作为第一重点,组织教师編制高水平的远程在线类课程,内容不仅局限在体育理论相关方面,也可以对一些基本技术和战术配合类的内容进行慕课、微课的尝试。为了保证线上体育视频课的正常开展,体育教师应该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锻炼原则和教学原则出发,从排课时间、内容选择、运动量、幅度、干扰性及课堂管理等细节出发,多维度考量线上体育视频课的可行性[6]。教师在编制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习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水平,对呈现内容的难度进行有效区分,方便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合适自身的内容。也应当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并将之与高科技手段结合,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
3.2 依托俱乐部和学生社团等形式,丰富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俱乐部活动和学生社团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体育无边界学习重要的线下组成部分。体育俱乐部和学生社团活动要与体育课堂做好内容和层级对接,由固定的指导教师负责引导和整理课程内容资源,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于校园内方便开展的项目,学生可以利用俱乐部和社团活动的时间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多次练习,巩固提高熟练度,更可以通过模拟比赛对抗等形式将所学实践运用,提高记忆,增进友谊。对于因各种原因不方便在校园内开展的项目,依托校外相关机构,学生也能获得学以致用的平台,加深理解,锻炼体魄,培养他们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
3.3 优势资源整合与共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边界学习需要大量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一方面,学校可以以自身优势项目,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标准,集合师资力量进行课程资源的编制和录制。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和高校或社会性的优质资源平台进行对接,引入已经编制完成,连贯系统化的课程资源。也可以邀请国内外兄弟院校的教师共同协力,进行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进行学科内甚至跨学科的资源整合,给学生更高效、更宽广的选择面。在课程资源编制方面,学校也可以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或专门的企业,对体育类课程的呈现效果进行研究和开发,运用3D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全面、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并进行学习评价[7]。一些项目课程可以以游戏性质的考核标准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4 依托信息教学平台,强化监督干预机制
体育无边界学习的线上部分,应当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或依托比较成熟的其他学科的既有平台进行开展,以比较容易开展远程课堂和移动学习的课程内容作为突破口。应当建立与课程体系配套的测验评价体系,无边界学习理念下的评价,不应当只关注结果,更应当加强对他们体育技能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进行立体化的评价[8]。因此,应当紧密联系学校和家庭,形成家校一体化模式,及时沟通反馈和共享学生的练习情况,做到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师可以根据采集来的数据更改教学计划、目标的设置等,使之更加科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线上课程师生互动交流不足的情况。家长可以随时获得孩子学练和考核情况,形成无障碍共享,避免虚假上報等情况的出现。
构建体育无边界学习体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教师来说,如何始终紧扣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不断开发编制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体育在线课程,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帮助明确自身定位,找寻适合自身水平的课程学习并保持兴趣也是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今后需要不断奋进的重要问题。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合力共建的整合优势,体育无边界学习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 程枫,黄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2):147-149.
[2] 刘朝辉.融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与传统”混合式体育教学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5):102-106.
[3] 项亮宏,张小红,李伟.居家、线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特点与指导策略[J].体育教学,2020,40(3):18-19.
[4] 姜勇,王东海.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5):99-103.
[5] 杨海涛.高等教育信息化浪潮下我国“慕课”发展的忧思与建言[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10-11.
[6] 杨远飞,吴琦.多维度考量线上体育课细节,保证线上体育课堂高效有序[J].体育师友,2020,43(2):9-10.
[7] 杨赳赳.体育学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35(2):105-109.
[8] 康伟,宋亮亮.慕课在高校体育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2018(10):126.
[9] 刘年伟,姚蕾,白成良,等.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改革[J].体育学刊,2016,23(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