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因素及策略
2020-12-06邱永丰
邱永丰
摘 要:中国举重,经历了太多坎坷与挫折,却也包含着数不清的荣耀与自豪。在举重这项体育运动中,想要获得好成绩,则必须要选好苗子,打好基础,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用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现代运动训练体系,发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潜能和优势。鉴于此,本文论述了我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的意义,以及影响我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因素及策略。
关键词:体育运动 举重 运动员选材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10(a)-0089-03
Abstract: Chinese weightlifting has experienced too many 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but it also contains countless glories and pride.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weightlifting, we must select young athletes, lay a good foundation, train them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and use a comple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odern sports training system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young weightlifter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ion of young weightlifters in China and th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affecting the selection of young weightlifters in China.
Key Words: Sports; Weightlifting; Athlete sel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国家实力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同样也离不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国的理念一经提出,小到全民健身,大到奥运会、体育产业的发展,无不展现出中国未来体育建设的远景。体育运动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举重运动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运动项目,为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断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使我国的举重事业逐渐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上,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拔显得尤为重要。
1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意义
1.1 为我国举重项目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需要长期大量的训练,而举重项目的发展也得益于运动员的优秀成绩与牺牲奉献。举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优秀举重成绩的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奠定了我国举重事业未来的发展基础。青少年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的可塑性要比成年的运动员强很多,因此在这一时期对举重运动员进行选材,找出适宜举重运动的优秀苗子,并持续对其进行专业的运动训练,才能为我国的举重事业发展奠定优秀的人才基础,使我国的举重事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1.2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改进科学训练方法
在培养一名举重运动员时,需要对运动员的身体和技能状态不断进行观察,并通过科学训练逐渐调整他们的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运动员的运动成就取决于先天条件和后天训练,教练员通过选拔具有先天条件的青少年,在可塑期经过后天的科学训练,不断开发青少年的运动潜能,刷新运动记录。除此之外,还要用科学系统的训练,适应人体的方法手段,配备营养恢复,根据不同人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改进训练方法。
2 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因素
举重运动员的选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总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先天条件、心理素质、遗传因素和对重量的感知。
2.1 先天身体条件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举重运动员的选拔需要在年龄为8~10周岁的儿童间进行。因为培养一名举重运动员需要8~10年的时间,国际举重运动的发展实践也表明了8~10岁是开始进行运动员专业训练的年龄。同时要选择拥有匀称的四肢、比同龄人偏矮的身高以及身体脂肪较少的少年。细心观察举重运动员,可以发现举重运动员的身高一般较其他项目运动员低,这是因为举重的特殊要求,运动员重心越低越有利于身体的稳定。同样匀称的四肢可以保证运动员很好地完成举重动作。上肢有力、下肢稳定、四肢匀称,这样的搭配可以保证运动员在举重时稳定、灵活、有力。如果下肢太短或太长,都不利于运动员动作的完成。
2.2 心理素质
在举重这项中,要求运动员有着较强的自制力和爆发力,因为举重是需要运动员在一瞬间爆发身体最大肌肉力量的一项活动,如果青少年缺少自我控制力和身体承受能力低的话,是十分不适合举重這项运动的。任何人成为运动员,都需要一种常人所没有的意志力,对于训练、对于比赛,都需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而对于举重这项枯燥的运动,更需要运动员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性,这样才能够抵御住枯燥痛苦的训练,并在比赛场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好成绩。
2.3 遗传因素
从基因学说的发展上来讲,后代的成长受上一辈基因的影响,对于运动员的选拔,不得不考虑父母的基因对孩子未来成长的影响。例如田亮作为我国的跳水运动员,其孩子自小就表露出过人的运动天赋。而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则必然要考虑到父母的身体情况。如果父母身体很健康,并不存在严重疾病和生理缺陷,那么这就确保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成长期间不会被不良遗传因素影响,否则不考虑遗传因素的话,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小培养孩子成为举重运动员,后期可能会由于遗传因素阻碍发展道路。
2.4 对重量的感知能力
重量感知能力,这既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能力。就像有的篮球运动员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表现出色,投篮几乎把把进,问其原因可能是他这场比赛时手感好。举重运动员的重量感知力就好比篮球运动员的手感。感知能力越强,则可能在举重活动中收获的成绩越多。这种感知能力可能就是个人对这项运动的悟性,或者说是天赋。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举重运动员的重量感知能力越突出,进步速度也就越快,取得成绩越大。因此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考查他们对重量的感知能力。
3 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策略
3.1 抓住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始训阶段
找到可以着手进行多年训练的年龄,这是决定未来训练效果的重要点。为什么我们要在青少年中间选拔举重运动员?又是如何确定在8~10岁这个年龄阶段对其进行初始运动训练的?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对举重运动进行研究,并积极寻找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在实践训练中证明,人们的身体早在童年和少年时就能够建立起身体素质、身体关系和机体机能潜力的最佳关系。如果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进行运动训练,可以使其快速地掌握身体协调力和开展复杂的练习。
3.2 制定科学的训练体系,分阶段开展举重训练
对刚成为举重运动员的孩子来说,也就是年龄在10~12岁之间的举重运动员,对其的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让身体进行全面的发展。学习一些运动技巧,训练负荷要采取平稳上升的模式,训练负荷量的积累。青少年到了13~17岁,要加强他们的负荷强度,提高训练量。这一时期要努力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稳定发展专项力量。有节奏的、用较快的速度不断对他们进行专门化训练。当运动员到了18岁以后,正是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冲刺阶段,主要是冲击自身的生理极限,最大程度地开发自身内在潜能。通过不断加强训练强度和力度,不断突破自己。
3.3 全面身体训练和竞技专门化训练要并重而行
举重运动是一项对心血管要求较高的运动,因为其过程极其激烈,所以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如果心肺功能不强大,就没有办法承受高负荷强度的训练。基于此,在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不仅要注重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在青少年8~10岁的期间,对身体的训练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应该控制在8∶2的比例上,訓练以轻重量、多次数的反复练习为主。同时还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信心不足、怯场的负面心理特征。13~17岁的最佳竞技阶段,要注重提高青少年的竞技性专门化训练,让其成为训练全过程中辉煌的收获季节。举重运动员在18岁以后应该不断调节自己的负荷水平,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改善心理状态,延长运动寿命。
4 结语
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大众全民健身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竞技运动。从举重运动员新手到一个高水平的举重运动员,是一个长期、辛苦的过程,为了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举重教练必须采取完善的、连续的和一惯性的训练方法,用更先进的训练理念、更科学的理论方法培养运动员,并助其顺利登上举重运动的个人高峰,最后让我国的举重成绩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祖国新.对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因素的分析[J].运动精品,2019,38(11):119-120.
[2] 陈明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5):26-27.
[3] 魏建,车建玲.小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影响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45.
[4] 邢红娟.健身气功与瑜伽的对比及两者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推广的意义和策略[D].洛阳师范学院,2020.
[5] 丁艳英.地排球运动在漯河市中小学推广的策略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
[6] 张晓林,郭建玉,郎敖,等.全民健身战略下马拉松赛事热的社会成因与发展路径[J].军事体育学报,2020,39(1):73-77.
[7] 郭家骏.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8] 武海峰,邢姗姗,陈宝龙.我国基层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8):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