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0-12-06杨婧

财会学习 2020年3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国际化

杨婧

摘要:经济全球化需要复合型、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国际化审计人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审计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审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迫切要求实现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很多世界一流高校将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以符合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要求,兼具学术性、应用性和复合性特点的审计人才,也是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如何走“新常态”之路,拓展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文献研究并不多,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从强化语言教学的角度或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刘中阳(2015)从西部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小语种教学,扩大英语专业小语种的设置范围。段从宇和李兴华(2014)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视角,研究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认为云南高等教育应该坚持走开放型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采用“集中发展+同心化+复合多样化”战略。刘东辉等(2014)认为,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在传统模式上有所突破,可采用“嵌入式”教学,将国际化、职业化的教学内容引入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开展双语教学,引入英文原版教材,更好地理解国际准则和惯例,锻炼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加校企合作,与涉外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程安林和李婉丽(2013)提出,应构建“全球视野”“国际惯例”“通用规则”和“国际资格”四位一体的会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朱敏(2014)探讨了国际化的内涵和主要路径,指出新形势下要通过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提升学科和教育水平。EdwardR.Howe(2009)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均匀性和混杂性是一个积极的趋势,应该把学生的流动性和知识看作是世界的“净收益”,大学教育应确保这些要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中脱颖而出,从文化引领上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综上,审计学科内涵和外延式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对国际业务能力和技术手段的变化,对执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国际化的审计专业人才。经济全球化背景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影响不能再用过去的各部门“单兵作战”法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而应该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看成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用“系统思维”来创新“新常态”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大学治理,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人才的新需求。

二、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有待加强

现有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种类丰富,但体现国际化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的审计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趋于成熟,但由于师资、行业背景、文化差异等原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内容尚需进一步充实。首先是英语交流能力。培养国际化审计专业人才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语言障碍,目前高校的审计学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应试和比赛方面平均水平较高,但落实到英语实际沟通能力,特别是实践中的专业术语和项目沟通还存在问题。其次是国际化的知识和技能。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在部分审计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中有所涉及,但目前尚没有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营销和国际惯例、法律、文化、风度、政治等与审计知识相结合的教授课程。最后是复合性的综合判断能力。国际会计准则基于会计处理原则,对各项业务处理给出了基本规范,但没有针对具体业务确认、计量和处理的详细规定,需要专业审计人员运用综合判断能力执业,而这些在目前的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尚不能周全。

2.现有审计学专业教材和课程认证有待完善

现有的审计学专业教材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国际审计专业课程认证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部分具有传统国际办学优势的审计学专业建设团队,已形成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固化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和特色课程群成果,建设了一大批特色专业教材。但在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接过程中,审计学专业教材尚不能满足目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进一步打造国际化特色课程体系和特色教材体系亟待解决。

3.现有审计学教学案例数量化丰富,质量化有待提高

目前审计学专业普遍缺乏国际化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亟待进一步优化。国际化教学案例研发不足,导致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惯例尚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开拓国外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公共工程審计、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及内部控制与审计等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促进虚拟仿真技术等在审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方面的应用。

上述问题均是目前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不断完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从个体上分析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但从整体上分析,则是审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资源供需匹配的问题。如何彰显大国审计特色,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常态化输入与输出,还需打造一个资源配置合理有效的国际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经验互享,推进国际化精英教育。

(二)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互联互通”新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着力提升审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推动行业专业服务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致力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规则机制,成为面向世界的对外开放重大平台。

1.国际化审计行业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审计学+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专业教育+执业资格)培养模式、国际内部审计培养(IAEP)模式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挖掘国际审计行业资源,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标准审计精英人才。

2.国际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国民教育与执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

审计学专业应立足审计事业发展,着眼于高素质审计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建立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如“审计学基础+审计准则+实验”培养模式、“审计学+工程管理”(跨专业复合性)培养模式,这种国民教育与执业教育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3.国际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趋势

借鉴国际标准人才培养惯例,开展国际审计全案例教学研发是国际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历来趋势,还需进一步开拓国外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公共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及内部控制与审计等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促进虚拟仿真技术在审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三、完善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关注职业能力培养

梳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及时删减过时和不适用的课程体系,补充新时期新阶段下的知识和内容,如大数据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让案例教学成为审计课堂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在案例教学中,积极挖掘国内外的经典审计案例,在保持中国固有特色,体现中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国际先进的审计案例教学理念。

(二)优化教育教学理念,整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

学习先进高校的审计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开拓各种形式的国际办学项目,如开展ACCA方向,IAEP方向的审计学专业,实现“学历+技能+证书”相互整合的培养模式,在提升英语学习和沟通能力的同时,熟悉和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国际税法等,同步并高效率地实现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的双重目标,输出高质量的国际化审计人才。

(三)优化教学教师团队,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加大现有审计师资的培训力度,如语言方面的双语教学水平,教学方面的审计教学理念,实践方面的审计案例挖掘等。在提升存量师资水平之外,还可考虑面向全球招聘高水平的审计专业任课教师,在承担审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通过课程组研讨活动,交流沟通教学理念和审计职业环境,进行学科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如素质教育的加强,教材案例的升级,师资队伍的提升,这些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互相协作,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整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是挑战与机会并存的事业,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同時,也需要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引领,以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新时期的国际化专业审计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毛敏,管亚梅.国际化背景下拔尖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财会学习,2015(16):185–187.

[2]吕伶俐,龚书旎.我国高校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财政监督,2018(15):107–112.

[3]李宗彦.审计伦理判断能力能否通过教育提高——基于审计教育国际化项目的实验研究[J].审计研究,2014(03):60–67.

[4]刘东辉.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04):12–13.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