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胡耀邦助力解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
2020-12-06肖建平
肖建平
【摘 要】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和胡耀邦在助力解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各自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关键作用。二人就评价问题的观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特点鲜明,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全党所认可,成为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指导性原则和方略。二人关于评价问题的政治智慧对于今天科学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于驳斥历史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潮仍具启迪意义。坚决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崇高地位不但具有历史必然性,更具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陈云;胡耀邦;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历史决议
【中图分类号】K27;D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20)05-0045-09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二者相互影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的首要和核心目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指导解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起着核心作用。对此,学界已开展较多研究。①但目前学界对除邓小平之外的其他领导人的相关作用研究明显不足。比如,陈云、胡耀邦在其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何种作用,观点有哪些异同之处,这些值得进一步探讨。陈、胡二人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的解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陈云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
评价
陈云与毛泽东长期共事,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诸多直接的认识。在解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上,他始终着眼宏观全局,冷静客观,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为评价问题的最终解决贡献了独特的思考。
(一)指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基本原则
陈云认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事关政治大局,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讲究分寸和尺度。早在1979年3月,他在会见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时就指出:“‘文化大革命不能说毛泽东没有一点责任,但我们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会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那样。在这个问题上,要平心静气,要掌握分寸,慎重考虑,不能感情用事。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②1981年3月,陈云与在《决议》起草小组中负责组织工作的邓力群的谈话中再次谈到评价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小平同志提出《决议》宜粗不宜细,我是同意的。要在这个原则下面,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要分别不同情况,把它‘敲定下来。”①也就是说,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要“反复推敲,反复斟酌,使它能够站得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②。他还在同《决议》起草小组负责人胡乔木的谈话中要求“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还在的时候,把毛主席的功过敲定,一锤子敲定”;要求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等争议问题“一点一点讲清楚。这样,党的思想才会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统一。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将来就可能出赫鲁晓夫,把毛主席真正打倒,不但会把毛主席否定,而且会把我们这些作含糊笼统决议的人加以否定”。③在《决议》起草工作临近尾声时,陈云在杭州同胡耀邦的谈话中继续强调要“加强思想性,如果思想性不够,若干年后成不了经典,后代也会议论较多”④。在陈云看来,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既要对逝去的伟人负责,也要对依然健在的革命同志负责,还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为了更加立体地呈现毛泽东的巨大贡献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之处,与彭真提出的《决议》要从中共七大写起的建议不同,陈云创造性地提出要在《决议》的序言中增加1921年至1949年中共历史的简要回顾的建议。1981年3月,陈云针对此前“四千人大讨论”有关情况以及党内外流传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过大于功”这样一种总体印象,同前来探望的邓小平交谈。他首先表示赞成邓小平关于《决议》重在“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方针,并提出“要专门加一篇话,讲讲解放前党的历史,写党的六十年”。⑤他说:“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末,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⑥邓小平将陈云的这一重要意见向起草小组做了传达。最终《决议》在起始部分以3200多字的篇幅增加了“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一节,通过一桩桩历史事实表明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制定和领导执行了使革命由惨痛失败转为伟大胜利的总的战略和各项政策。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⑦
(二)总结毛泽东的主要贡献
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⑧陈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场合,充分回顾了毛泽东对党、军队、国家,对革命、建设事业提供的“新的东西”。他还通过回溯历史得出结论——毛泽东和毛澤东思想的贡献不但是伟大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例如,他在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谈道:“我们党从一九二一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快五十八年了。中国共产党是胜利了的执政党,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取得了伟大胜利。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概括得很清楚。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党很可能还在黑暗中苦斗。”①陈云还在同邓力群的谈话中,总结了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五个方面的功绩。一是“培养了一代人,包括我们在内的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干部。现在这些人在全国各个岗位上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这是一件极大的事情”。二是“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并制定了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包括同国民党又联合、又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写出这样好的著作。这是了不起的功绩”。②对此,邓小平表示赞同:“对老人家的宣传,至少哲学著作可以多宣传。陈云同志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都是不朽著作。在马列主义历史上没有人能同毛主席比。马、恩没有领导这么大的战争,列宁也没有领导过,斯大林领导过大规模的战争,但没有留下什么军事著作。毛主席的这些著作不只是军事著作,也是哲学著作,再加上《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实践论》、《矛盾论》,都是不朽的著作。”③三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倡学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四是毛泽东的一整套理论和政策“是总结了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的错误教训得出来的,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是“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威望,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建立起来的”。④因此,从革命全过程、革命重大转折关头来看毛泽东的贡献,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他独特超群的才能和巨大贡献。
结合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强大作用,陈云呼吁全党再次开展学习哲学和党史活动,以重新恢复和践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为“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⑤。他在同邓小平的一次交谈中,根据延安时期的切身体会“建议中央提倡学习”。至于学习的内容,首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要选编一些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等;还要选一些马恩列斯的著作”。其次是“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⑥在同邓力群谈论《决议》修改问题时,陈云继续强调:“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开展学习“这件事情现在要抓,以后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也强调“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⑧。
(三)反思毛泽东晚年错误及其教训
“文革”结束后,如何看待毛泽东晚年错误问题是党内外争论的焦点,也是《决议》要解决的一大难点。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多次实事求是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错误,尤其是“文革”这样严重的错误,毛泽东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但是,陈云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晚年一团漆黑,只有过没有功,也并不意味着其他领导干部就一贯正确。他认为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同志也对错误负有一定责任,“其中有许多帮倒忙的人”①,“整个党中央是否可以说,毛主席的责任是主要的。党中央作为一个教训来说,有责任,没有坚决斗争。假如中央常委的人,除毛主席外都是彭德怀,那么局面会不会有所不同?应该作为一个党中央的集体,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毛主席的错误,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②也就是说,毛泽东犯错误客观上受到多重负面因素的干扰。陈云的这一看法与邓小平不谋而合。邓小平在指导《决议》起草工作时也指出:“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③在撰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过程中,龚育之和胡绳进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发展趋向”理论,认为:正确和比较正确的趋向带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正确路线的理论先导;经过十年反复交织和斗争,错误趋向压倒了正确趋向,导致了“文革”的爆发,这种错误思想趋向不但在个人头脑中存在,在中央领导集体中也共存。④
陈云又指出,即使毛泽东晚年有不少失误和错误,但并不影响全党对他的衷心拥护和推崇,“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威望,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建立起来的。即使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时候,许多老干部被整得那么厉害,可是大家仍然相信他,忘不了他的功绩,原因就在这里。老一代人拥护毛泽东同志是真心诚意的”⑤。这一观点鲜明体现了辩证统一思维。
陈云还从避免悲剧重演的角度总结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教训,提出关键在于切实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1979年3月,他在同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谈到“文革”的经验教训时指出“这关系到民主集中制”,以1958年为界,之前“贯彻得很好”,之后“民主集中制传统被一点一点地破坏”。⑥1980年10月,他在同胡乔木的谈话中也指出:“毛主席的错误问题,主要讲他的破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党之上,一意孤行,打击同他意见不同的人。着重写这个,其他的可以少说。”⑦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与陈云的呼吁不无关系。
陈云在助力解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维,较早建议以党内决议的方式“敲定”评价问题,对作出决议的时机、条件、要点发表了看法;⑧对正式的评价工作做了大量有益思考,提出了多项重要的宏观和微观意见;总结了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但在不溢美的同时也不掩过,深刻地指出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以及避免重蹈覆辙的方案。这既保障了《决议》的说服力和生命力,很好地解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党内外、国内外争议不断的难题,又有利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二、胡耀邦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以解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为核心内容的《决议》是在邓小平、胡耀邦的共同主持下起草和通过的。胡耀邦对于《决议》、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贡献了大量智慧,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要求必須采取十分严肃且严谨的态度对待评价问题
胡耀邦同陈云一致认为: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文革”事关重大,“不单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不单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问题”,因此,“全党必须十分谨慎,十分严肃,千万不能掉以轻心”。①此外,这是“想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事情”,因此,必须“经过周密准备之后,说清这两个问题”。②即要采取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严肃认真审慎周密的态度对待评价问题。
胡耀邦明确表示反对走极端的偏向。1980年7月,他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专门作了《怎样正确对待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报告,强调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不是盲目地肯定一切,更不是盲目地否定一切”③。1981年1月,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党校第五期轮训班结业会上再次谈到“关于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批评了两种错误偏向:“一种偏向是认为毛主席一点缺点错误都没有;另一种偏向是不承认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两种偏向我们都要防止;无论哪一个地方,有哪种倾向的同志,我们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耐心进行说服教育。”④全面肯定的“凡是”态度和全面否定的自由化态度都是错误的,而应采取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态度和方略。正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的:“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⑤
(二)提出毛泽东的伟大功绩要讲够,严重错误要说透
在1980年7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胡耀邦提出了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观点:“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我们要讲够,他的严重错误,也要说透。”⑥
所谓功绩要讲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的卓越贡献,并且这种贡献终究是第一位的,贡献远大于错误。1980年2月,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如何正确地看待毛泽东同志、看待毛泽东思想”问题:“毛泽东同志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但是我们要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贡献也是最大的。中国共产党里没有哪一个人的贡献超过他。他为中国各族人民,为我们的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⑦他在纪念毛泽东诞辰的文章中同样指出:“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比拟的。”⑧在胡耀邦看来,毛泽东对于党、军队、国家的贡献是独一无二、首屈一指的。在1981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提出要全面地看待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毛泽东同志为我们的党、为中国革命、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伟大的功绩。这是历史的事实,是不能动摇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晚年是有错误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只有说清楚这两个方面,才是公公道道的,才是实事求是的。……承认毛泽东同志有伟大功绩,同时又指出毛泽东同志确有错误,都是实事求是的,缺哪一方面都不是实事求是的。”⑨胡耀邦提出毛泽东贡献成就第一位、缺点错误第二位的看法与邓小平、陈云的观点类似。
所谓错误要说透,就是要彻底分析毛泽东晚年犯错的原因和教训。正如胡耀邦所说:“并不一定要写得很多,主要是把错误观点实质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一下他老人家这么严重失误的原因。”⑩首先,胡耀邦指出要敢于承认错误、正视错误。他认为:“对于我们党的错误,包括毛泽东同志所犯的错误在内,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勇气进行自我批评,能不能历史地、正确地进行这种自我批评,是能否拨乱反正的关键问题。”①“如同很多站在历史潮流前面的伟大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一样,毛泽东同志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②他还指出“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牢固树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关键是要把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③。其次,胡耀邦认为重在分析犯错的原因。这既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又包括主观和客观原因。“毛泽东往年的这些过错和失误,有国际国内的历史原因”④,要分析毛泽东“主观上的原因”,“还要分析产生错误的社会、历史条件,不能把他的错误看成是一个偶然的、孤立的现象,更不能把过去的错误完全归到他一个人身上”,其中“要着重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环境和原因,社会、历史的根源和思想的根源”。他还认为“和个人的思想、品质、作风比起来,制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⑤这一看法与邓小平观点相近,邓小平指出,对于错误“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⑥。针对改革开放初期一度盛行的“非毛化”言论,胡耀邦予以批评。他以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作比喻谈道:“现在外界有一个误会,说我们要‘非毛化。学生怎么能够把老师打倒呢?但有时候学生可能发现老师有缺点和错误。要是学生不敢纠正老师的缺点和错误,那就不是好学生。那样,学生也对不起老师。”⑦
通过对毛泽东是非曲直的对比分析,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代表党中央对毛泽东作出正式历史定位。1981年,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伟大功绩是永垂不朽的。”⑧他还在毛泽东诞辰90周年的纪念文章《最好的怀念》中指出:“伟大斗争的时代必然会生长出卓越的人物,而卓越的人物反过来又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毛泽东同志就是我们国家这一百多年来最伟大、最卓越的人物。”⑨这是将毛泽东在党内的贡献对比扩展到整个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对比,由对中国的意义扩展到对世界各民族解放事业的贡献,这样的评价视野宏大、全面完整。
(三)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科学
总结,是不容丢弃的“传家宝”
胡耀邦认为对毛泽东思想评价的难度和意义不亚于对毛泽东的评价,对后者的评价是区分正确与错误,对前者的评价则面临一个去伪存真、是否保留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这是一个比看待毛泽东同志个人更重大的问题,更要谨慎从事,多作分析。”⑩
为此,他从多个方面就如何解决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做了思考。
胡耀邦思考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来源问题。他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的胜利记录。”k他提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这一结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毛泽东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毛泽东同志脑子里固有的,而是毛泽东同志通过中国革命长期的、艰难曲折的实践逐渐形成的。……有它萌芽、形成的过程,有它发展、成熟的过程”。①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胡耀邦还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结晶”,“中国革命搞了这么几十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革命家、一代共产党人,领导并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它成了一门科学”。②既然是科学,那么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内容自然不包含其中。
胡耀邦又思考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地位问题。早在1978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在同《理论动态》编辑部人员的谈话中,就批评了林彪搞“语录”的庸俗化做法和“凡是”态度,提出要恢复毛泽东思想本来面目:“我们讲毛泽东思想体系,是指普遍原理,不是指那些个别原理、个别结论。……毛泽东思想是什么?要恢复本来面目。”③他还指导中央党校要以毛泽东的《实践论》和实践标准对党史路线斗争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在1980年2月的剧本创作座谈会和7月的全国宣传工作會议上,胡耀邦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给出了初步答案。他认为:“毛泽东思想是科学。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几十年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不单单是他个人智慧的结晶,而是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我们党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过程。”⑤胡耀邦反复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此外,他还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做了一定的总结,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理论以及形成这些内容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和哲学思想”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