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案例分析
2020-12-06杨春美
杨春美
一、案例背景
小学生正值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此时的他们正是通过各种环境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并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危险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小学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引导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责任与担当。
二、学情分析
参与此次德育活动的学生为我校小学阶段的全体学生。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年龄为6-13岁之间,其中有95%以上的学生为独生子女,平时在生活中多数被家人捧在手心,宠爱有加,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集体意识、责任感不足,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主动担责的担当。部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不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个和价值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思想品德偏移的情况,面对当前多元化思潮的不断加强,小学学科教育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渗透德育教育,以便于培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三、案例描述
国家以及省市教育局多次强调,作为一名老师,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上好疫情这堂课,充分利用疫情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本文主要选择了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为例来进行了案例描述。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不仅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以此为契机充分感受到数学中的德育思想,这样才能够让发挥出教师的育人之功,才能够让小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大家都知道,疫情期间口罩曾经脱销,全国各地均出现了一“罩”难求的局面,笔者便以此为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让他们逐渐明白并习得了爱国、爱家、承担责任的品质。笔者将本学期上课的内容稍作了调整,先讲了《折线统计图》这一章节的内容,并将本堂课命名为“数眼看疫情 口罩齐探究——战疫物质口罩中的数学问题”,课堂活动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此次疫情的情况,明确口罩在疫情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让学生针对疫情中的口罩问题来进行思考,为接下来的统计口罩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思索,面临着当前的口罩短缺问题,作为中华子民的一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为祖国分忧。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制作口罩,并在制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于疫情的关怀、对于祖国、民族的关心。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此次疫情爆发,一夜之间口罩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下面是目前我国关于口罩需求的数据。(出示课件,具体数据)
(2)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问,这样大的数据能不能以直观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呢?纯数字看起来累。不要着急,这就给大家换成更为直观的方式。(出示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从图上能看到那些信息呢?
(4)学生讨论,并回答。
(5)揭示课题,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根据图来读信息。
(2)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合作讨论折线统计图由那几个部分组成,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
(3)质疑再探究。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更能够看出此次疫情的口罩需求变化呢?为什么?
(4)学生探究,师生总结。
(5)师生一起,在互联网上搜集2月、3月、4月、5月的全国口罩需求数据,然后一起绘制折线统计图,并针对图进行简要的说明。
(6)师生共同总结。师: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有爱国担当,将国家的利益作为首要利益,让一切活动均围绕着爱国的行为来进行;应该具有爱民担当,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基本利益,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人民利益的要求;应该具有为社会提升自我的责任与担当,在爱国、爱民、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我能力,时刻准备着主动去承担国家兴旺、民族繁荣、社会发展的的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3.课后作业
(1)课后延展:请选择你周围的亲朋友好友,以2月、3月、4月、5月为时间单位,对口罩的需求量进行统计,并绘制出折线图,然后进行简单地说明。
在这一堂课中,笔者将数学中的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与口罩统计进行了结合,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也纷纷在笔者的引导下进行了战疫中知识的探究、技能的提升,最为关键的是进行情感方面的思考。课后通过家长的反馈,学生们不再觉得数学课无聊,反而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表现得非常积极,而且还能够与父母探究,疫情什么时候结束,疫情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疫情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听着家长的反馈,以及学生们上传的亲自绘制的折线图,笔者明白了数学教学并非仅仅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该高度关注学生们德育思想的形成。此次在线数学教学让笔者懂得了教学的过程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德育的渗透,教学才能够更有温度,才能够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进步。
四、解决方法
在此次在线德育案例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提问启发、讨论互动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案例活动之中。在提问部分,教师根据所播放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当前战疫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从这些具体的事迹中来初步感知小学学生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在在线讨论互动部分,教师和学生一起针对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责任和担当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对责任和担当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五、案例成果
(一)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通过此次以“传承抗疫精神,增强学生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之“數眼看疫情 口罩齐探究——战疫物质口罩中的数学问题”的开展,让小学学生对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从目前小学学生的学情分析来看,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担当,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此次德育在线活动的开展,以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社会责任和担当的认识,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自身身上所承担的重要使命,从而增强国家、社会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的德育素养逐渐形成。
(二)加强学生“三观”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小学学生缺乏对“三观”的具体化、形象化认识。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三观”不够完善的情况,此次德育课程利用此次“疫情”背景,对“疫情”资源進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认识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采取一些怎样的措施来促使自己构建比较完善的“三观”教育。
(三)确保学生有效学习
“上好疫情这门‘课”是当前教育面对疫情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用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疫情之下,国家需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奋战在前线,才有可能获得战疫的胜利。因此,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也充分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小学学生,要有担当,要主动承担责任就需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努力学习。因此,在这一力量的激发下,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知识文化、技能的重要性,从此立足于日常学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去提升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六、案例反思
其一,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小学学科教学中需要选择社会共同关注的点。此次课程笔者选取了大家在疫情期间共同关注的口罩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因此,学生都非常喜欢,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课堂中,课后作业也能够非常认真地去完成,这就不仅让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也让学生明确了数学技能,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郁的情感。
其二,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构建有效的自学体系。德育无处不在、德育无时不在,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学习内容,也才能够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其中蕴藏的情感。
其三,构建了小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家校共育体系。小学生因为受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学科教学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达成育人的一致性,让家长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和引导,让小学生能够逐渐感知德育的内容和力量。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作用,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应该及时进行沟通,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家校共育的氛围,并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全力以赴。在德育活动中,家长应该积极关心学生,将学生在家学习德育的情况进行全面而有效地展示,让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注。虽然互联网的介入,小学各学科教学活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部分学生的家长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比较忙,他们并没有时间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再加之小学学生正值叛逆期,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并不希望父母在旁边监督,这就导致了监督与反监督之间的矛盾。面对这种情况,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课程要取得有效的成果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达成有效的交流,积极构建创新的监督和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成长。
七、感受总结
教育不停歇,成长不止步,小学德育在各门学科中的渗透是当前小学德育课程进行有效教学的一条创新路径,但是学习的过程需要极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也需要教师和家长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在线德育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关注,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入学习状态之中,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主动参与、主动总结、主动提升等。所以,在小学学科渗透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情况,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思想,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德育的氛围,也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