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班级作文周报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习作

2020-12-06杨东亚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0期

【摘要】本文以班级作文周报《作文城堡》为例,论述引导学生写真实习作的体会,提出为学生习作交流提供平台,满足学生的言语表现和交际需要的教学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关键词】交际语境写作 《作文城堡》 写作动机系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7-0107-03

新学期,笔者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笔者发现,在教师指导过习作之后,学生依然在座位上发呆。课间,学生告诉笔者上作文课“没有意思”,他们表示写作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要求,对写作缺乏兴趣和动力。就在笔者思索学生写作动机的问题时,收到了《南京晨报》发来的我班学生菁菁(化名)的用稿通知。当笔者把手机中的短信给菁菁看时,笔者永远都会记得她那一瞬间的激动,只见她手里拿着手机,笑靥如花,一下子蹦了起来:“老师,我借你手机用一下,给我妈妈打电话……”还没等笔者反应过来,她已经拿着手机跑出了教室。

一篇习作的发表竟能够给孩子带来如此强烈的愉悦体验!如果在班级里办一份小报,提供一个真实的交流平台,会不会对学生的习作有所幫助呢?就这样,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自第三期开始周报改名为《作文城堡》)诞生了,笔者也开始了基于《作文城堡》构建小学生写作动机系统的探索。

一、小学生写作动机系统的初步建构

交际语境写作,是在真实或拟真的情境下的书面表达和交流。其将写作置于真实或拟真的情境中,强调真实写作,尽可能让学生明白:写给谁,为什么目的写作,写什么。在和学生编辑出版《作文城堡》的过程中,笔者形成了关于小学生写作动机系统的初步构想。写作动机回答的是小学生“为什么要写作”的问题,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内在的写作冲动、外在的写作诱因、学生的自我调节。其中,学生的自我调节与写作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有机地结合起来,写作目的、外在刺激通过这种调节使学生获得写作的自我价值体验,从而转化为内在激励因素。

(一)激发内在的写作冲动

写作冲动,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意向和欲望。“言说是我们的本性”“言语活动,是人的基本的生命冲动和存在方式”。[1]写作冲动是内在于学生生命中的潜能倾向,它至少包括自身言语表现的需要和外在言语交际的需要两个层次。

1.指向自身的言语表现的需要

言语表现需要是潜伏在学生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跃和最积极的动机,每名学生都有着言语表现的需要。《作文城堡》每周一期,每期刊登大约15篇文章,总字数在一万字左右。一旦学生的习作在《作文城堡》上发表,学生的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褒扬,言语创造(作文)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和欣赏,学生的写作就会由“被逼迫的事情”变成为可以给自己带来自豪和尊严的活动,写作行为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每一次发放《作文城堡》时,教室里都弥漫着一种温润的感人的气息。每一名领到《作文城堡》的学生都快速地寻找自己的作文。发表作文的学生有的兴奋得挥拳,有的急着向同桌炫耀,还有的独自一人静静地品读……学生的表情虽各不相同,但内心的快乐与满足是一样的。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言语创造,学生作文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为此,《作文城堡》上刊登的作文既本着“择优”的原则,又兼顾到每一名学生。《作文城堡》上既发表整篇习作,又发表精彩片段,虽然有的习作只是一两百甚至是几十个字,但带给学生的成就感是相同的。

2.指向外在的言语交际的需要

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写作行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对象,唯独小学生的写作没有真实读者。小学生也有着旺盛的言语表现欲望,这种欲望往往在与同伴、教师和家长的言语交际中得到满足。《作文城堡》使写作不再是学生的“孤芳自赏”,学生有了自己的倾诉对象,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向小伙伴言说。习作返璞归真,成了一种生活体验的交流与分享。

校园生活是《作文城堡》的重要素材,如课堂的表现、同学间的小矛盾、独创的游戏……陆照(化名)觉得自己的同桌卜树(化名)“很可爱,很有趣”“有些调皮,但又非常善良”,就写了“卜树啊卜树”系列作文,每写完一篇就先拿给自己的同桌看,至今已写到了“卜树啊卜树(11)”。卜树也开始创作“陆照啊陆照”系列。他们俩的作文大多是以第二人称来写,把自己所感受、体验到的同桌用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共鸣。现在,他们俩都已成为班级中颇受欢迎的“小作家”,各自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除此之外,《作文城堡》中还有更多叙述个人生活的习作也都有自己的“言说对象”,例如,有的学生到中山陵音乐台春游,玩得很开心,回来后就在作文中劝说小伙伴也去那儿游玩;有的学生去外地泡温泉,他不仅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小伙伴,还介绍了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重视外在的写作诱因

写作诱因是指小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试图达到的目标和得到的奖励。写作诱因是外在于小学生写作活动的,但在实际的写作活动中,它对于小学生写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着直接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设置目标和奖励来实现。

1.设置目标

班杜拉认为:“适当难度的目标可以维持高的努力和通过该目标的达成产生满足感。”[2]结合《作文城堡》的出版,笔者试图通过设立一组荣誉称号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而这一想法正是受到学生玩赛尔号游戏的启发。

课间,笔者发现学生迷上了赛尔号游戏,于是设想:如果把这样一种等级制度运用到《作文城堡》中来,是不是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呢?随即,笔者开展了为《作文城堡》的作者征集荣誉称号的活动。巧合的是,蔡昊廷(化名)设计的荣誉称号竟然借用了儿童电脑游戏的系列称号,称号从低到高共为六级,依次为:作文蘑菇怪、作文钢牙鲨、作文里奥斯、作文提亚斯、作文尤纳斯、作文雷纳多,以发表作文字数为晋升标准。这组称号一经公布,立即获得了全体学生的认同。

每周发放《作文城堡》后,笔者都会宣布获得新一级荣誉称号的同学名单,并颁发荣誉证书。从小报的第四期开始,在班级宣传栏展示获得最高荣誉称号的学生照片。开展荣誉称号评选活动后,学生尽可能让自己的每一次作文写得更“长”些,投稿时更加关注自己每一次作文的字数。无意之中,“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3]的写作理念落实在了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2.设置奖励

奖励是外在于学生写作活动的,它的强化作用可以通过预期而转化为习作活动的内在激励因素。在《作文城堡》创办伊始,笔者就发放稿费和“作文书签”(见下表)。“作文书签”由本班学生陆奕苏(化名)设计,它的功能类似于“用稿通知书”,和稿费一同发放到学生手中。发放稿费和“作文书签”使《作文城堡》更具有“真实性”,与现实生活中的报刊稿费发放制度相吻合。

《作文城堡》的稿费主要来自学生“跳蚤市场”义卖的收入,按字数计费。后期,家长主动设计了精美的稿费发放包,发放包的正面写清楚作者姓名、作文题目、稿费具体数目,并盖有编辑部印章。每周领稿费成为学生最期待的事情。第二年年底,由于稿费短缺,连续三期小报没有发稿费,学生投稿的热情锐减,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这一奖励制度的反思。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介于内在的写作冲动和外在的写作诱因之间,在小学生写作动机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了增强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自我效能信念,并且及时把写作活动的结果反馈给学生,笔者开展了30分钟的“大家读报”活动:每周下发《作文城堡》后,笔者都会和学生一起上30分钟的“大家读报”,过程分为五个部分。最初的两个月时间里,30分钟的时间都用来欣赏学生的作文。两个月后,再结合写作要求,从每一次的作文讲评中选出一到两处典型语病进行集体讨论。

学生非常喜欢30分钟的“大家读报”活动,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安安静静地两眼盯着前面的大屏幕,心中涌动着一种伴随着写作的幸福。有一次,因笔者外出进修导致星期五的“大家读报”活动没能进行,星期一早晨,刘庭轩(化名)见到笔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杨老师,什么时候还我们的‘大家读报啊?”可见,30分钟的“大家读报”活动,既能把积极的写作結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又增强了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自我效能信念。

二、对小学生写作动机系统的反思

虽然对小学生写作动机系统的探索已进行了一年半多的时间,探索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笔者的自我反思,但是,就已初步建立起来的小学生写作动机系统而言,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奖励制度弱化了部分学生内在的写作冲动

《作文城堡》编辑出版到36期后,由于稿费短缺,投稿量由原来的每期45篇左右下降到不足30篇。没有投稿的学生告诉笔者,不投稿的原因是“没有稿费了”。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笔者的反思。

首先,稿费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产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写作相对容易,完成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得到奖励(稿费),可能会传达给学生“轻而易举”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其后继的写作态度;而对那些写作能力低的学生来说,得到稿费会使他们感到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会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写作动机。所以,稿费的发放并不是必然地增强了所有学生的写作动机。

其次,稿费使得部分学生发生了动机转移的现象,且主要发生在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写作冲动的学生身上。这部分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喜欢写作,有着内在的写作冲动,当他们得到稿费时,就会潜意识地忽视内在的兴趣,把自己的写作热情与稿费联系起来,为自己的写作动机寻求纯粹的外部解释。这样一来,当稿费不再发放时,他们写作活动的发生就失去了理由。稿费的发放反而削弱了这一部分学生的内在动机。

(二)关于学生年龄特征的思考

虽然构建小学生写作动机系统的实验对象只是一个班级,但是经历了三、四两个年级,在最初的研究计划中笔者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学生升入到四年级后,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稿费发放和荣誉称号等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三年级学生对于激励系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是从直观意义上理解与《作文城堡》相关的奖励,只要是奖励,对他们都有积极意义。到了四年级以后,有的学生对某些奖励表现得不再像以往那样兴奋。学生不再立足于表层理解得到的各种奖励,而是从广泛的联系上去感知奖励的意义。因此,学生升入四年级或更高的年级以后,教师应该引导他们确立更高的目标,争取获得更高层级的“作文荣誉称号”。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更高级的写作策略性知识,让他们时刻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这时,内在强化的力量胜过外在的奖励。

《作文城堡》的初步探索,使笔者感受到了交际语境写作的生命力,也促进学生对写作活动有了本真理解,增强了写作的内在动力。虽然学生的写作动机问题已得到初步的解决,但“写作的进步不是单靠写作动机的激发就能奏效的”,动机只是交际语境内在写作诸要素之一,如果“缺乏必要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一味地强化动机,其结果也可能适得其反。”[4]因此,对于小学生写作动机系统的建立,教师要放在交际语境写作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同时,还要兼顾“目的”“文体”“话题”“表达”等要素。以《作文城堡》为起点和突破,尝试建立服务于小学生写作教学素养提升的“交际语境写作课程”,将成为笔者和学生接下来要挑战的课题。

【参考文献】

[1][4]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张爱卿.论人类行为的动机——一种新的动机理论的构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杨东亚(1979—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一级教师,现任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学校发展部主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