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2020-12-06何运红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缺乏生活实践的特点,提出以形助数提高教学效率,借助表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数解形深化知识理解等教学建议,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数学 以形助数 以数解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7-0095-02

小学数学知识是复杂又抽象的,但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也没有完善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很难形成正确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进而对比分析,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以形助数,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教师讲解的抽象性理论知识,而小学数学问题较为抽象、复杂,如果教师能够运用以形助数的方法进行教学,将数与形有机结合,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将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对折后的长度是原来绳子长度的几分之几?这道题给出的解题条件很少,小学生简单的数学思维很难将题目中的关系理清楚。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感到迷茫。这时教师可将题目中的文字转变为线段图,帮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绳子对折一次,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即[12]),再对折第二次又变成了第一次的一半,也就相当于原来的[14],第三次对折后是第二次的一半,也就是原来的[18]。就这样,利用一条短短的线段将题意清楚地表达出来,学生借助事物表象,清晰地分析题目内容,进而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

又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手工课上,同学们正在折纸,小丽折一只小船用了一张白纸的[12],小芳折一只小鸟用了这张纸的[14]。請问他俩在折纸过程中一共用了白纸的几分之几?教师可让学生体验亲手折纸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折一折中清楚地发现两人用的纸张大小不同,换句话来说就是两张纸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想要合二为一,就要让它们统一单位,即将它们分成同样的份数(4份),折叠小船用了2份,小鸟用了1份,加在一起共用了3份,即[34],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地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出来。

可见,在学生解决问题迷茫之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图形帮助学生清楚地观察题目中蕴含的信息,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思路更明确,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借助表象,培养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观念和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讲解水平上,主要通过考试成绩体现教学状况,学生的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入数形结合思想和借助实物的表象认知,引导学生转换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分析问题,学会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思维,简化问题内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空间的发展,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实物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面积和周长。教师从教室中找出一些具体的实物,如黑板面或课桌面,让学生亲自用手去触摸、体验真实的实物,同时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对桌面和黑板面进行对比,初步感知“面”的大小。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黑板的周围围上一圈木条,需要多长的木条才能够围一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教师再向学生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依次说出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周长画出来,然后将面积涂上颜色。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就出现了面积和周长的表象,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相关知识时,教师很难将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也很难理解算理,因此,错误率相当高。如,25×24,学生计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诸如25×4×20,或25×4+20等情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实物排列的方式将乘法定律渗透在计算中,如:一个篮球25元,购买24个篮球多少元?有的学生会将4个篮球排成一行,一共可排成6行,即乘法结合律的应用:25×4×6。有的学生将8个篮球排成一行,排成3行,即25×8×3。还有的学生将24个25包括2组10个25一排和1组4个25一排的组合,这样就可以列出算式25×20+25×4,即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教师利用实物图形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数字的组合、变化,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进而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以数解形,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图形认知的内容,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数量关系,尤其是那些抽象的立体几何图形,也可用简单的数量关系将它们直观地表达出来,借助代数运算,将复杂的几何图形转变为简单的数字,进而深化学生的理解,这就是“以数解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图形,让学生直接进行观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精确的数字将图形属性表达出来,将图形与数量关系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学,学生对图形的认知会更加深入,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长方体的表面积或体积等知识基础,在本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长方体的特征,还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3个数字8、12、6,并让学生利用长方体模具从数字中找出长方体的顶点、棱和面的特征等知识。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找出了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共有8个顶点、12条棱和6个面,并总结出长方体的点、线及面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棱长之和。如在计算长方体鱼缸的表面积时,学生首先认识到鱼缸因为少了一个顶部的面,只有5个面,这样计算就不会出现错误了。这样教学,教师利用几个数字将长方体的特征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化具体事物为抽象的“数”,真切地体验了“数”的含义,体会了数字所代表的图形特征,从而对图形的特征形成了深刻的“数、形”印象。通过以数解形,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快速发展,有效地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不再停留于表象,而是清楚地掌握计算原理、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何运红(1981—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