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加线上教学的仪式感

2020-12-06黄倩怡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仪式感线上教学学困生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应增加学习的仪式感,提出还原学习场景、争当“班级小闹钟”、制订时间安排表、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等一系列营造学习仪式感的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拉近教师在屏幕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线上教学 仪式感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7-0031-02

仪式指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安排或程序,它是学校场域中充满象征意义的文化构件,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学校充满各式各样的仪式,如升旗仪式、上下课仪式、庆典仪式等。仪式在学校教育中具有规范师生行为的功能,学生在仪式中形成集体认同感和规范的言行。

今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挡了学生返校的脚步,一根根网线搭建起“空中课堂”,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网”住每个孩子的心?笔者对当前班级潜力生的现状进行剖析,通过还原学习场景、争当“班级小闹钟”、制订时间安排表、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等一系列方式营造学习仪式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一、寻找问题

“观看直播时长,5分钟”,线上学习软件上显示的文字让笔者心头一颤。线上学习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都已入佳境,可往常成绩优异的小睿(化名)却迟迟跟不上步伐。

“黄老师,这可怎么办?我和他爸爸白天都要上班,真的顾不过来!”电话那头,小睿的母亲焦虑地对笔者说。由于小睿的父母忙于工作,小睿白天由外公、外婆照看,在学习上处于无效或低效监管的状态。小睿的父母只能干着急,却又毫无头绪。笔者一边安抚着小睿父母的情绪,一边思索着如何帮助已“走远”的小睿重归正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与小睿父母沟通的过程中,笔者建议小睿的父母带孩子到单位一天,观察孩子在学习中具体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天,小睿的母亲便带着小睿一块去上班。在办公桌前学习的小睿虽然有着母亲的陪伴,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小睿的母亲在边上不动声色地细细观察,写下了满满一页的观察记录,总结发现小睿在学习中存在如下两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踩点进入课堂,迟迟未进入学习状态。在家已久的小睿似乎还未从假期的闲暇状态中走出来,上课的时候也是昏昏欲睡。上课时间到了,他慢悠悠地打开直播软件,这儿点点,那儿摸摸,捣鼓几分钟后才进入直播间听课,而此时教师已经讲完第一个知识点了。

第二个问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难以抵制外界的干扰。在听课的过程中,小睿时而东张西望,时而玩玩手里的笔、身上的衣服。好不容易消停下来了,但似乎也只是稀里糊涂地坐着,常常答不上教师提出的问题。

一日的学习结束了,笔者和小睿的妈妈根据观察结果,一一敲定孩子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并做好严格监督孩子执行计划的心理准备。

二、对症下药

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容易出现行动上缺乏紧迫感、学习任务执行随意等现象。针对小睿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与小睿的母亲沟通后,提出一系列有助于营造学习仪式感的方法。日常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学生习以为常的“学习仪式”,比如早晨起来洗漱更衣,干干净净地上学;上课的铃声、师生互相问候……这些都是“学习仪式”的体现。在线上学习中,教师、家长应该如何借势布局,共同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仪式感?

(一)场景还原,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效率从整理书桌开始。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的,不整理桌子就难以专心学习。小睿和他妈妈一起将书桌上与学习无关、容易引起分心的物品通通清空,目之所及只有与上课有关的学习用品。另外,穿着校服学习,营造上课氛围。为了还原在学校时上课的状态,小睿穿起了干净利落的校服,端坐在电脑前认真听课。穿上校服进行学习,不仅能帮助孩子划清家庭生活与在线课堂的界限,还同样给了家人仪式感。以往小睿在家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得到家人的关心,家人一会儿让吃水果,一会儿递牛奶。穿着校服以后,小睿身上仿佛也贴上了“免打扰”的标签,家长也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反客为主,争当“班级小闹钟”

每节课前,笔者都邀请小睿在班级群里开启“班级小闹钟”:“亲爱的同学们,语文课即将开始,请同学们准时进入直播间,认真上课!”“班级小闹钟”看似和课堂知识毫无关系,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给小睿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我是提醒同学们认真上课的‘小闹钟,那我更应该认真、用心学习。”这个小小的仪式也提醒其他学生尊重知识、尊重课堂,帮助学生认真地对待每一堂平常的课,提醒学生不能随意地对待学习。

(三)能量输送,制订时间安排表

笔者邀请小睿和父母一起制订劳逸结合的时间表,时间表不仅包含课程内容,还包含休闲运动。制订时间表可以增强小睿对时间的概念,让小睿学会规划自己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同时,笔者鼓励小睿收集励志名言并摘抄在每日的时间表下方,作为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家中环境相对于学校更加安逸舒适,缺少学习氛围,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松懈感觉。而时间安排表的制订,会让学生慢慢掌控自己的时间,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

(四)云端聚首,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同伴效应能促使学生从同伴的身上获得启迪,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家的学习氛围毕竟比不上学校,只靠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学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特邀几名学生与小睿“结盟”。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因此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上要优势互补。在小组活动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在每节课的课后设计了一些学生可以线上互动的思考题,这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点,也能带动学习氛围。笔者惊喜地发现,小组成员们课后不仅互相讨论学习问题,还自发地互相鞭策“盟友”学习进步!

三、巩固成果

习惯养成最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绝非一日之功。接下来的每一天,小睿在学习的时候,父母都在一旁充当“观察者”,记录孩子每日的学习情况,每晚睡前督促孩子总结反思。一天,两天……坚持了一周后,父母给小睿准备了一个简单而又温馨的庆功宴。在庆功宴上,笔者通过视频给小睿提出要求,希望小睿能巩固学习成果,形成自己的好习惯。屏幕那头的小睿笑着点点头:“黄老师,您放心,我长大了!”

前面的“扶”是为了后面更好地“放”。两周过后,小睿的父母尝试着适当地“放一放”,让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监督学习。虽说是“放”,但“上课仪式”仍毫不松懈。缺少了父母的监督,小睿的学习效果会如何?正当笔者和小睿的父母既期待又担心的时候,小睿的爺爷奶奶传来捷报:“小伙子很乖、很好学,能严格按照时间表学习。下课了都不愿意休息,要求先做作业!”笔者也惊喜地发现,线上课堂上多了小睿响亮的回答声;优秀作业榜里,多了小睿的名字……随后的线上家访,笔者给小睿发了两张图片——两周内的作业对比照,小睿看着以前潦草的字迹不好意思地笑了。此刻笔者知道,曾经“脱轨”了的小睿回到了学习的正轨。

“孩子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近的距离是什么吗?”时隔两周的班会课上,笔者向学生抛出了这个问题。世界上有一种最近的距离,就是教师和学生虽因疫情隔离两地,但学生仍在教师的课堂里认真听讲。春光无限好,学习正当时,笔者愿用无微不至的细心、坚定不移的决心、水滴石穿的恒心拉近屏幕前师生的距离!

作者简介:黄倩怡,女,深圳市邓小冬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曾获“深圳市罗湖区优秀班主任”“深圳市罗湖区优秀辅导员”等称号,研究方向为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仪式感线上教学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