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赵孟頫书法与书法观

2020-12-06于嘉敏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古法结字书坛

□于嘉敏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元代书法发展离不开集艺术之大成者赵孟頫在书坛的领袖人物。赵孟頫少年丧父,宋朝遗逸,出仕元朝,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元受重用。人格书法饱受士大夫“失节”争议。赵孟頫兼攻六体,极力推崇魏晋古法,是元代书坛托古改制、借古开今的领袖。

一、书法

(一)生平简介

赵孟頫生于南宋宝祐二年,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享年六十八岁。他虽是皇族王孙,但生不逢时。赵孟頫十二岁丧父,二十三岁宋朝灭亡,后隐于故里,苦研学问,沉于诗文书画中。元二十三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受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未像四年前拒绝出仕,而是迈出北上大都晋见元帝的重要一步。元世祖大加赞赏其才貌,一再升迁,元二十七年其任从四品集贤直学士。元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因元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被召回京城。但此时元廷内部矛盾重重,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頫便借病乞归。至大三年,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非常器重他。延祐三年,赵孟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署水精宫道人、鸥泊。浙江吴兴人,又称赵吴兴。历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学士,封荣禄大夫,又称赵学士、赵承旨、赵集贤、赵荣禄。卒后受追封魏国公,谥文敏,又称赵魏国、赵文敏。

(二)历史评价

赵孟頫是元代书画研究的中心人物,其主导新一代书风,是元书坛的领袖。就书画论,赵孟頫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可谓无有出其右者,其艺术成就包括书法、绘画、篆刻、诗歌文学、书画文物鉴定及音乐各个方面。然而,赵孟頫以宋室身份仕元,触犯纲常伦理大忌。在艺术评判与封建伦理双重标准下,赵孟頫招致众多非议。纵观历史,人们对其褒贬不一,评判众多,现举例如下:

(1)元仁宗:“帝王苗裔,一也;状貌昳丽,二也;博学多闻知,三也;操履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通佛老之旨,造诣玄微,七也。”

(2)项穆:“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所以天水之裔,甘心仇之禄也。”

(3)傅山:“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 “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

不难看出,历史上对赵孟頫的评价争议颇多,尤其是对于人品与书品。赵孟頫的品性是颇具大家风度的,为人持重知谦退,不染“文人相轻”旧习,也颇有不藏人善的胸怀。其失节之疵,生前少有人提及,身后则不然。不仅人格遭鄙视,更连累其书法艺术。但是,历史功过自有历史评判,书法艺术的优劣应有其独立客观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书法家艺术成就高低的方式是不科学的。

(三)书法艺术

赵孟頫推崇魏晋古法,用二王法写真、行、草书,兼工篆、隶、章草这类古体,尤善楷书与行草,是历史上少见的全能艺人。其书法继承传统,用笔清晰,易懂易循,风格典雅和美。在楷书用笔中掺入行书笔法,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圆润,横直相安,布白方正谨严。赵孟頫初学遍涉诸体,后王羲之、赵构、智永、李邕对其的影响巨大。赵孟頫最大的功绩是使魏晋典雅书风在元朝全面复兴并成为典范。中庸和美的赵体对文徵明、董其昌等明清后世书法的影响颇为深远。

二、书法观

赵孟頫不仅是元代书坛托古改制、借古开今的领袖,从其出山开始更扭转了南宋一百多年书法的颓势。如虞集所指:“自吴兴赵公出,学书者始知以晋名书。”所以,赵孟頫书法观的重要内容即对魏晋古法的推崇,使元代书法重新确立以王羲之为偶像的书法传统。其书学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众多书法题跋中。最重要者当属《兰亭十三跋》第七跋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赵孟頫虽力推王羲之,但也有其个人心得,他认为笔法要守古,结字则可质可妍、亦晋亦唐变化。“用笔”是千古不能失去的基本规律,是核心。结字也当以古来标准为基准,可“因时相传”,但以“古”为“传”。笔法为体,结字为用,古法将其统一于一个审美理想概念,士大夫文人中的复古思潮。

赵孟頫在书史与文化史的功绩是书法与历史发展综合条件的成果,其在当时书风下找到了个人最适宜的表达方式。“笔墨当随时代”,今人对古法的认知与元代对古法的推崇也早已不同,肯定成就与取法选择并非画等号,今人学书面对浩瀚书史更要保持清醒与坚定。

猜你喜欢

古法结字书坛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简论启功的书法教育成就
Gimme Sugar
All in a Day’s Wok
隶书“接笔”论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
当代书坛二十家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