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传统手工艺研究
——以东山贝雕为例

2020-12-06刘若青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螺钿东山岛东山

□刘若青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化往往代表着一个区域的灵魂,手工艺则是体现地方文化的载体。闽南传统手工艺璀璨夺目,其中东山贝雕是闽南传统手工艺的一朵奇葩。东山岛四面环海,岩礁数不胜数,是贝类赖以生存的天然“水帘洞”。沙滩上散布着琳琅满目的贝壳,各种精致的贝雕手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东山贝雕技艺是漳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贝雕文化源远流长,对早期的人类生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货物交换,由于大部分的农牧产出不易保存和携带,这时贝壳成为最适合的物品交换媒介,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种货币。根据《说文》解释:贝,海介虫也。贝指的是海贝,史料记载:殷代,海贝作为货币在生活中使用,且被公认为是最早使用的货币。现如今的许多文字的构成都含有“贝”字,如财、赠、赏……其中都有财富的意思,而且人们常常将珍爱的东西称为“宝贝”,可以看出人们把贝壳视为具有宝贵的价值的物品[1]。

在春秋战国期间,腰饰、马饰等都是由贝壳制作而成的。秦汉期间,冶炼技术的进步以及普遍使用为贝壳的雕琢提供了新条件。工匠们依照贝壳原有的颜色,先将较平坦的贝壳磨成薄片,雕刻出简单的图案,然后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上,这种传统装饰手工艺,通常被称为“螺钿”。贝雕的起源就是螺钿,螺是镶嵌的材料,钿是装饰的意思。对于螺钿工艺的起源,最早是出自宋代的《尔雅翼》,其认为周代祭祀时使用的蜃器就属于螺钿器物。目前记载最早的螺钿实物是河南洛阳和三门峡唐墓出土的两面螺锢镜,一面是“花鸟人物螺锢镜”,另一面是“螺钡云龙镜”。螺锢镜的做工体现出当时镶嵌技术已非常成熟,可见唐代以前的螺钿工艺已有一段发展的过程。

一、源远流长

东山岛在一万年前就已经有先民活动轨迹,秦王嬴政三十三年平定百越,建南海郡,东山被划入其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东山岛的位置就是在闽南南端,那里海底多礁石,海水含氧量高,多营养物质,海滨浅海的贝壳资源丰富,形态繁多,色彩各异,为贝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

东山岛的大帽山遗址、白塘澳贝丘遗址和城垵岗下贝丘遗址的发掘表明,新石器时期岛上先民就将贝壳作为生产、生活用具。考古专家在这三个遗址发现,有蛤蜊、鲍鱼、海螺等二十余种贝类化石,还有许多贝壳上有明显的钻孔,显而易见贝壳被使用过。明清时代,铜山民间工匠就依照贝壳的色泽,将贝壳磨成薄片再细心地雕琢出简单的图案,镶嵌在铜器、镜子等上面做成装饰,后来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花卉等表现形态的摆设和发饰工艺品不断涌现,有的用作在寺庙、祖祠、民居的建筑装饰,贝雕从此初步形成独立的工艺美术门类。东山关帝庙内的西侧廊内的卷棚上,有两根檀和其他檀条。其中靠外的一根檀条施的是“漆线雕”和“螺钿”工艺,内容为双龙抢珠。明显浮出的龙身上,贴有螺钿,这是庙中唯一的一件施“漆线雕”和“螺钿”工艺的檀条。经由专家确认,其是时至今日发现的最大的清代贝艺建筑装饰构件。

考其年代,发现《重修武庙碑记》云:“清同治九年岁庚午秋菊兴工所有捐收芳名以及付出工料需费暨条目列明于左……光绪二年岁丙子阳月竣工……”此次维修从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二年(1876)历时七年,距今144年,再看廊柱镌有捐赠时间:“同治癸酉年桂月吉日”等。同治申壬即1872年,同治癸酉即1873年,这两个时间很可能就是两根檀条完成的时间,最晚不会到光绪年间,因为它们必须与廊柱同步安装。

东山人靠海吃海,一直以来都与海贝有着不解之缘,不管是家居装饰,还是婚庆节日,他们会挑选好看的贝壳组合成吉祥图形,用大的螺壳制作成钩悬吊蚊帐,用贝壳美化生活。平时生活中贝壳螺壳坚硬耐腐的特性也常被东山人当作生活器皿,如水瓢、烟灰缸等。吹螺是东山岛的特色,吹渔友出海,吹满载归来。每年除夕,东山人却有吃泥蚶的习俗,用剩下的泥蚶壳镶嵌在水井边上,有积存钱财的寓意。

二、跨世纪的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培养使贝雕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1967年,东山岛建立起第一家贝雕工艺厂。贝雕工匠在延承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对贝壳进行选样、漂洗、磨光、雕镂、剪裁、上釉、嵌装等流程,运用中国画中的构图章法,用拼贴、浮雕、支撑镂金等技法雕饰,作品有挂屏、座屏、挂幅等。工匠们创造出的贝雕产品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博览会和全国旅游工艺品交易会,畅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镶嵌贝雕比较单一,没有突破的空间,大众对贝雕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贝雕所花费的时间技术与价格不成正比,变得很廉价。再者贝雕制作过程烦琐,造就一名贝雕工匠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导致青少年对贝雕传统手艺没有了兴趣。贝雕的手艺慢慢失传,老工匠被迫寻找新的出路,全国范围内很多的贝雕厂也都倒闭了。

21世纪,东山的贝雕进入了新的阶段。谢定水作为东山岛贝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贝雕工艺美术创作研究30多年,他在继承传统贝雕工艺的同时,对东山岛贝雕工艺进行大胆的创新,创造运用贝壳切片制作通花贝艺工艺品技术,让贝雕技艺初次获得“国家创新发明专利”,他弥补了贝雕的空缺。这标志着东山贝雕在国内的发明创新中获得了重大进步,贝雕传统手工艺行业脱离窘境,得以散发出文化艺术之光。为保护好东山贝雕这一极富传统和地方特点的工艺品,2010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将东山县谢定水艺坊有限公司的“贝雕研发中心”确定为“福建省工艺美术重点建设项目”。东山贝雕供给品更是多次作为对外交流的伴手礼和旅客最爱的旅游产品,展现出海岛的特色。

贝壳通花工艺被称为“立体的雕塑”。将筛选完的贝壳进行解剖,切成厚为0.5~0.8cm的贝片,仅挑选每个贝壳两条切割线之间的切片,使其两侧皆为开放的螺旋孔,且表现出从大到小的螺旋通道,具备不凡的镂空艺术成果与缤纷的天然色彩,较好地保留了贝壳的天然性、轮廓性、本色性,又融入文化内涵,用人文气息的设计理念凸显海岛地方风格。在创作时,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设计模型,谢定水结合多年来的美术功底和贝雕的经验,按照历史的故事背景和贝壳的自然光泽、纹路和形状等特点因材施艺,大胆地运用螺钿甲骨文书法画,以画入字、字中有画,再次让中华民族古老、拙朴的象形文字得以艺术性的再现,显现出古老文字那原始之美。

谢定水代表作:

(1)通花贝壳盛世宝鼎,高145厘米,宽82厘米。作品的创作外形根据商代青铜器鼎的形状进行创新,加入创意点子,采用浮雕、圆雕和镂空等多种表现技巧,拥有海洋特征和厚重历史文化的神秘感。经过两三遍的工序,该作品完成,一共运用了12000多个切片螺壳,形成艺术视觉的冲击力,是国内首创最大的贝壳圆雕作品。

(2)贝壳龙虾篓,以大海原生态材料进行创作,龙虾篓喻意长寿安康,蕴含着祈求福祉、长寿安康、追求吉祥如意的朴素民间信仰,突出海岛工艺特色风物,立体观赏画面生动活泼,领略大自然的亲切可敬之感,彰显中国传统工艺美。

结语

作为传统的手工艺,东山贝雕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宝藏,既蕴含着古老文化又能够展现出现代的文明,同时也是宣传东山的重要载体。东山岛贝雕工艺的不断发展,既承袭传统技术又融入现代工艺创新元素,独到的视角,精心的设计,从平面到立体,很好地将大自然之美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巧夺天工的贝雕工艺品,实现了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螺钿东山岛东山
东山果事
东山由义井
探索东山岛乡村旅游的未来之路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蒲美合作品选
福建东山岛有思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洞庭东山:一颗镶嵌在太湖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