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怕输
——大班幼儿挫折教育观察案例分析
2020-12-06杨文卓
◎杨文卓
案例一:这学期很多小朋友都报了围棋的兴趣班,大家都很热衷这个游戏,睿睿也是班里下棋比较厉害的几个小朋友之一。前天上午区角活动的时候,睿睿和优优在一起下棋,几个男孩子在一旁围观,开始大家的兴致很高,忽然,“常胜将军”睿睿哭了起来,我走近了,只听见他在大喊道:“都怪你们,你们才赖皮呢,是你们教他的!难道你们没听说过‘观棋不语’吗?”我上前了解情况,原来睿睿和优优在下棋的时候,一旁的男孩都为他们出谋献策,结果从没输过的睿睿眼看就要输了,他拿回一颗棋子想要悔棋,周围的孩子们看见了都说他赖皮。睿睿不服气,就大喊大哭了起来。我让孩子们收拾好材料回到座位上,让睿睿先一个人冷静一会儿。
案例二:前天下午整个大班年级组都在操场上练新操。由于新操的队形有些复杂,孩子们反复练了很多遍,终于有些熟练了。我们打算再做几遍巩固一下,睿睿和另外两个孩子站点的时候出错了,我提醒了一下他们。第二遍巩固时,睿睿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我提高了嗓门,提醒睿睿注意。到了第三遍,全班就睿睿一个人站位还不对,我把睿睿喊到一边和他谈话,问他为什么一直犯同一个错误,是不是不明白老师的要求。谁知睿睿一句话没说,就哭了起来,还哭个不停,不管大家怎么劝都没用。晚上家长来接的时候我和睿睿爷爷说明了一下情况。第二天,睿睿没来上学,爷爷打电话来请假,说睿睿因为昨天发生的两件事,害怕同学嘲笑他,害怕老师批评他,不敢来幼儿园了。最后爷爷叹了口气,说:“我们家睿睿很聪明,听惯了好话,希望老师以后多给他戴戴‘高帽子’。”我听了有很多话想说,于是约睿睿的妈妈面谈。
一、原因分析
(一)内因
睿睿是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的小朋友表现得更出色,因此,从小就听多了赞扬声,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做任何事都追求完美,“力争第一”。当他一天连续两次碰到挫折——遭遇了“输棋”“被老师批评”,从来没输过、没被批评过的睿睿,幼小的心灵就承受不了了。
(二)外因
由于父母工作忙,睿睿平常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两位老人对孩子十分宠爱,凡事都依着他,这使得睿睿有一些任性。爷爷社交很广,平常还会带睿睿出席一些社交场合,酒桌饭局上,爷爷的朋友们常常夸奖睿睿,这潜移默化地给睿睿形成了一种观念,他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其他人都不如自己。
二、我的做法
(一)移情思考,适度地给予安慰
今天睿睿来上学了,我把睿睿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和他交谈。我首先问睿睿为什么输棋后要哭?睿睿说:“因为我觉得优优他们赖皮了,是其他小朋友帮他下的!”我对睿睿的想法表示理解:“嗯,其他小朋友确实没有做到‘观棋不语’,但是有些小朋友这个学期刚接触围棋,对这个规则还不熟悉,我想他们以后会慢慢改正的,对吗?”睿睿点点头。
我又问他:“那你下午做操的时候,是不是没有听清楚我的要求,才会一直站错位?”睿睿说:“操场上音乐声太吵了,我一直听不清你说的队形要怎么站。”“那你下次有困难要大胆地和老师讲呀。”睿睿说:“我知道了。”
(二)晓之以理,鼓励睿睿正确面对挫折
我接着和睿睿交谈:“不过,你也有不对的地方。其他小朋友对规则不熟,犯规可以原谅,但是你学习围棋这么久了,还悔棋,是不是故意的呢?”睿睿不说话。“再说了,现在优优也在很认真地学习围棋,他也在进步,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他能赢你,也是很正常的事,哪有人永远做第一呀!你觉得呢?”睿睿又点了点头。
我继续说道:“再说做操的事,你做得不好,老师提醒你,是为了让你尽快地改正错误。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呀,就连老师都会犯错,只要能改,还是好孩子,不要觉得难为情,明白了吗?”睿睿点了点头问:“段老师,我还能和优优再下一盘棋吗?”“当然可以呀!不过这次就算输了也不能哭哦!”
睿睿和优优又下了一盘棋,这回提醒了周围的小朋友要做一名文明的观棋者。在安静的氛围中,两个人在棋盘上互相争斗,水平不相上下,最终睿睿还是输了,不过这一次睿睿坦然接受了。
(三)家园沟通,指导家长为睿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和睿睿的妈妈好好地谈了一次。首先,和妈妈交流,以后多花点时间在睿睿的身上,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一些弊端。其次,希望妈妈提醒睿睿爷爷,尽量减少带睿睿出席太过成人的社交场合,因为有时候成人的社交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后,在家庭中,也要适当地为睿睿创设一些挫折教育,希望家长不要太注重事情的结果,而是要关注孩子参与的过程。睿睿妈妈表示接受我的建议,努力帮助睿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顺势利导,创设情境开展挫折教育
结合这次发生的事情,我想到发生在睿睿身上的事情不是个案。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一节阅读活动《输不起的莎莉》,通过分享“莎莉”的故事,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总是输不起,能坦然地面对失败的孩子才是真正的胜者。
三、我的感悟
现在的孩子,锦衣玉食惯了,经不起一点点的挫折和打击。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却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5—6岁年龄段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 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耐心引导,让孩子直面现实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并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努力改善现实,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提供机会,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我们必须把眼前的生活融合为一——“从做中学”。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
现在的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在利用自然情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比如,请孩子把自己好玩的玩具、喜欢吃的东西带来与大家分享;让孩子去别的班级借东西、还东西;发牛奶、分饼干、分发操作材料时,故意让一些孩子最后得到,让他们学会等待,等等。当然,我们在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都注意适度适量,不能因难度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并且及时引导孩子总结经验,鼓励孩子进一步努力。
(三)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行为过程
把一个事情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坚持,积极地解决 问题的态度,以及所达成的效果等,作为关注和认可对象,并具体地跟孩子描述出来:“你刚才做……的时候,认真的样子真帅!”“虽然中间你有点累,但你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个东西虽然没做好,但是刚才你这个地方的想法真棒!” 不要只去关注孩子最后成功与否,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争取看到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具体成功的点。
总之,挫折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刻意行为。我们应培养幼儿直面挫折的意识,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幼儿走出挫折的困惑,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主动地对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炼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让孩子的耐挫能力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强。